APP下载

校园亚文化建设——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的新视角*

2013-08-15胡金富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校园环境亚文化校园文化

胡金富,程 艳

(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1603)

一、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校园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和谐校园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亚文化、具体文化,是社会文化现象的表现部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形态,具有强烈的个性,它来源于社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背景,滋生于社会又不同于社会文化。校园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各项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它既关系到高职院校现阶段能否在社会上如此激烈的竞争中立足,打造好品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又关系到高职院校自身长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事关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时间短,基础薄,办学模式处于摸索过程

高职院校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类型,绝大多数存在着历史短、基础弱、起点低、缺少历史文化积淀等问题,加上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处于硬件条件大建设期,征地、建楼,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任务繁重,很多教学条件达不到要求。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在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近乎于空白。

(二)建设脱离高职培养目标,未能体现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由于起步晚、基础弱,没有可以参照的模式,所以很多高职院校一味地模仿和复制普通本科学校的校园文化模式,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成为本科大学文化的“克隆”,从而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脱离,无从显示高职院校的特色。

(三)建设短期突击现象严重,未能持续长久发展

有的高职院校搞短期的特色发展项目,希望以几个特色文化项目来带动学院的发展;还有的院校不注重学校制度的长期建设与完善,为了应付教育教学评估或者为了得到学校主管部门的好评,短时间设计一些特色项目突击建设,对其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久而久之,慢慢趋于平淡,特而不特。

(四)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高职特色的教学要求

目前,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还局限于普通中、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框框,这种在运行机制上,以学校为中心而不是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难以适应高职院校教学要求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不多,教学设备设施难以适应现实工作要求,课堂上难以产生企业的工作节奏和气氛,仿真效果不明显。

三、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精神文化建设

1.校园文化与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高职院校校园是一个以教育为主要社会职能的社区,高职院校校园亚文化作为一种社区文化而存在,它是社会主体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属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校园是高职大学生跨进社会的第一步。它通过具体的校园生活,培养、展示着高职学生的精神,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2.校园特色文化建设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校园文化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各项建设的核心。作为以育人为目标的学校教育,无论是办学宗旨、办学作风、价值观念、道德意识,还是各项规章制度,都是学校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综合体现。具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魅力所在,也是其不可替代的独特的品牌标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要体现很强行业性的“职业型”特性。

3.校园文化的道德建设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潜移默化的特征,以及育人的功能。而高职院校师生的道德建设,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范畴,是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道德建设重在建设,发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离不开道德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承担着改变德育现状的重要使命,对培育公民道德具有重要影响。

(二)行为文化建设

1.学生社团活动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学生社团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指学校中在学术科技、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文体艺术及服务等方面有共同兴趣、爱好、特长、信念、观点的学生,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自愿组成的志愿型学生团体,是现代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是校园生活中最富有色彩、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它开辟第二课堂,活跃校园生活,以特有的形式和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备受高职院校学生的欢迎。

2.教科研和社会服务

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公认的现代大学三大职能。高职院校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机构,以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更为突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日常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行为,是一种校园文化氛围的体现,更是形成健康校园文化的基础。

3.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的风气,它包括学校领导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等,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学风重在建设,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校风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国家培养人才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校园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行为文化,高职院校开展校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制度文化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重主体组成,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导者,只有把主体性和主导性作用统一起来。才能调动他们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极性,在建设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形成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但是,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还有待完善,建立合理的人事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和建立一支有更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校园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这些制度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时,不但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而且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纪律性、意志等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是高等学校中较为特殊的类型,其教学管理工作除了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以外,工作的重心还要引导各系构建与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对接,切实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抓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后勤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院校后勤改革,使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高职院校的后勤管理,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为推进高职院校的管理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同样,后勤管理的文化建设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后勤服务,具有经济服务和服务育人的作用。

(四)物质文化建设

1.校园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项包括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在内的综合性学科,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校园环境是承载高职院校文化精神,展现其美的意境的客体,审美是学生和校园环境沟通的语言。通过审美,学生得以解读校园环境中蕴含的精神,校园环境又通过美的可感性、可愉悦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加深着生命的体验,传递着高职院校文化精神的韵律。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它构筑并丰富了高职院校校园的审美空间。

2.图书馆建设

高职院校图书馆,不是一个纯学术服务机构,而是在校园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文化教育实施。它本身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支撑着丰富多样校园文化的展开。高职院校图书馆在校园文化中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培养高职院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形成良好的传统,都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3.网络文化建设

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和挑战。文化的发展与建设离不开媒介的影响,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网络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对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最为深刻。校园网络主要具有“管理、教学、教育、宣传”四大功能。网络文化建设日益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工作。

4.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教学的物质基础,指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高职院校单独举办或者与企业联办的实验实习场所。它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其开发与建设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内涵建设时,突出、强化实践教学,开发、建设、管理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猜你喜欢

校园环境亚文化校园文化
严格落实从业禁止制度 建设平安清朗校园环境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校园环境优化研究
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学生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生态学视角的大学校园环境建设研究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