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职学校向高职转型中的学术氛围营建

2013-08-15郭传慧

河北农机 2013年4期
关键词:学术汽车院校

郭传慧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441021

1 转型院校学术氛围现状分析

学校学术氛围即学校以追求专门的、系统的学问为目标,由相关人与物组成的群体在学校活动中所形成的影响,表现为有活跃的学术团体,有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交流和竞争环境。对于职业院校而言,骨干教师具有自己的学术领域,学科带头人具有独树一帜的学术见解和学术研究风格,专业教师群体在本地区、本行业中有一定社会影响。

转型院校具有一定的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但缺乏名师,校园内难觅职业文化踪迹。因为长期缺乏学术氛围,致使人才流失严重,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难以引进。教师队伍素质的下降导致学术氛围进一步缺失,形成恶性循环。主要表现在:

1.1 学术交流缺乏平台

多数转型院校与众多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但由于影响力弱,合作内容仅局限于安置部分毕业生,缺乏与企业深层合作,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之间缺乏交流平台。教师难以深入企业实践,无论教学改革还是把握行业动态,都难以实现,更谈不上在本行业内享有话语权。本校教师之间、本校教师与外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仅局限于行政性质的教研活动,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进行教学讨论。近年来,地方职教教师待遇偏低致使教师工作缺乏热情,从教信心动摇,缺乏积极的学习意识,学术交流几乎为零。由于缺乏学术交流平台,教师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必然导致部分院校的凝聚力不足、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1.2 职称导向的学术功利化

很多院校学术水平低下,长期缺乏科研课题。院校信息由于很少公示,本校老师为了晋升职称才撰写论文。由于评审机制上的漏洞,论文发表存在他人代笔、联合署名、论文买卖等功利现象。

1.3 评估导向的学术泡沫化

评估是推进中职学校自我完善的强制性外力。迫于各项评估指标要求,在无力完善的情况下,学术泡沫随之出现。经费不足,设备只好拼凑;师资薄弱,资料按标准包装;科研无课题,成果按要求制造。一切为了评估。而看似合理合法的学术大泡沫在评估结束后就会破裂,各自恢复原状,这极大地损坏了学校的社会形象。

2 转型中营建学术氛围的措施

转型期间,学术氛围的营建应遵循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低级向高级转化的原则进行,以学术道德为基础,激励与监督并存,端正学术风气;以课题为导向,以团队为重点,点燃学术活动的星星之火;建立具有院特色的职业文化,提升文化品位,造就名师,成就学生,回报社会。

2.1 维护“求真”的学术道德底线

真实是学术的生命,教师是学术活动的主体。即将转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自觉遵守基本的学术道德。求真是学术的基本道德,教师的学术活动跌落于道德底线之下,不仅会为社会所不齿,教师也只是徒有其名。当下高校中存在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在利益的驱使下而造成学术道德底线崩溃。新办职业院校在文化积淀上远远不及名校,唯有以诚取信,以真求生,才能在社会上平稳立足。

2.2 适度激励,严肃评审监督,对学术造假零容忍

新建地方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地方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短期内难以取得有明显社会效应的科研成果,因此新建高职院校的激励机制应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道德水准、服务社会为重心,以科研为辅,从制度上回归“教学为本”的原则。职称评审标准适度加大教学评价、服务社会等因子的分量以及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和育人成果的等效评价。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中,应将教学成果奖项、教研教改项目、精品课程等与科研成果、科研项目一视同仁。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实习或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以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均应作为教师本人的教学成果。

建立论著质量评价和监督体系是防止学术造假的有效措施。论著质量评价应由来自不同企业和院校的同行专家参与,论著作者对内容进行答辩,杜绝一窍不通却“成果累累”的虚假现象。论文应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通过社会监督,形成良好氛围,使学术造假无处可藏。

2.3 以课题为中心,课程改革为契机,激发学术潜力

科研是源,教学是流,教学与科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高校教师应具备科研意识,善于将科研精神、科研方法引进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统一。教师需要在科研层面上深入研究,才能成为专家。但是科研工作伊始,很多教师会无从下手,因此在转型期如果能多争取些科研课题,必然会出现一个个学术团队,形成凝聚力,从小课题逐步走向大课题,从院校走向社会,这样就能提高学院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同时,大力开展课程改革,建立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掀起学术活动的浪潮,从而激发学术潜力。

2.4 突出职业文化,形成学科优势,造就名师

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本地区唯一的汽车类高职院校,汽车文化无疑应成为本校学术氛围的主题,全院师生应该时刻得到汽车文化的浸润和熏陶。学校可以举办汽车知识竞赛、汽车技能大赛、汽车文化展览,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开辟汽车文化园地、汽车论坛,打造汽车文化长廊等,组织师生阅读汽车文化书籍、欣赏汽车文化、参观汽车展,使汽车文化在校园内遍地开花。通过网络、报刊扩大院校特色职业文化的社会影响,使院校文化向社会辐射。在不断的探索中提炼富有我院特色的汽车文化内涵,如环保、时尚、挑战等,并将文化内涵融入教学,融入师生的生活。同时,实训基地的建设、专业团队的建设都应打上汽车文化的烙印,形成有文化内涵的学科优势,相信通过营建汽车文化氛围,优秀的教师一定会脱颖而出,个性的学生一定能不断涌现。

综上所述,营建学术氛围是转型院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学研究、提高社会知名度的隐性条件。新建高校由于在历史、文化、社会影响等方面的不足,特别需要加强学术氛围的营建。高校的学术氛围越浓,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层次就越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大,发展才能越稳固。脱离了学术氛围的新建高校,只能是无源之水,其发展只能是爆发式的、速成式的,因而必然也是短命式的。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3).

猜你喜欢

学术汽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3D 打印汽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