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在川崎病心脏损害时的临床意义

2013-08-15周传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川崎前体心动过速

周传恩

川崎病(kawasaki desease)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为全身性非特异性血管炎,常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目前已经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主要致病原因[1]。对于本病的确诊目前并无特异性诊断方法,但发现此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否则症状将进一步加重,影响患者心脏功能,甚至造成患者死亡。今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治疗川崎病的重要性,对川崎病进行高效的诊断,已经成为日益关注的问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川崎病患儿心脏损伤时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NBP)水平有特异性反应,不同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笔者通过对40 例川崎病心脏损伤患者血浆NT-proNBP 水平的测定,了解其在川崎病心脏损伤患者中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2 月—2012 年10 月在我院诊治的川崎病心脏损害患者40 例,其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龄8个月~9 岁,平均(2.4 ±1.1)岁;其中冠状动脉扩张者20例,冠状动脉瘤、心室增大或心室壁搏动减弱者3 例,心电图出现心动过速、心律失常、ST -T 段改变者27 例。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5 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8 例,女17 例;年龄7个月~9 岁,平均(2.3 ±1.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均符合川崎病研究委员会修订的诊断标准[2],持续性发热5 ~10d 或更长,体温39℃以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患者见结膜充血,口唇有出血和皲裂现象。手呈硬性水肿,脚趾端(甲床与皮肤交汇处)大片状脱皮,患者听诊时可闻及心动过速、奔马律等,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ST-T 段改变及低电压等,经心电图可见患者有心室增大、心包积液等心脏病变征象,X 线胸片所示患者心影一定程度扩大。部分患儿出现关节肿胀疼痛、黄疸等症状。

1.3 方法 观察组患儿抽取静脉血2m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NT-proNBP 进行测定,对照组儿童采取相同方法测定血浆NT-proNBP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浆NT -proNBP 为(455.2 ±57.3)ng/L,对照组 血 浆 NT - proNBP 为 (123.2 ± 20.3) ng/L,两 组NT-proN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

川崎病在日本发病率较高(1%),发病不分季节。近年来,我国川崎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对此病进行进一步探讨并积极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采取有效而准确的诊断方法,从而进行及时治疗。川崎病的并发症主要有冠状动脉病变、胆囊积液、神经系统病变、关节炎等,其中以心血管发生病变较多见也较为严重。川崎病常累及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扩张及冠状动脉瘤,少数甚至发生心肌梗死,严重者出现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室壁破裂、心肌壁纤维化、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极易引起患者死亡。其中心肌炎并发率高达70%,患儿出现不同程度心肌炎临床表现,如心动过速、低电压、奔马律,部分患儿出现心脏增大的现象;心包积液并发率约为13%,患者均无特异临床表现。有研究表明,川崎病患者当发生心肌炎性改变、缺血等一系列损伤时,会刺激血浆中NT-proNBP 的释放,因此,它可作为诊断川崎病患儿的有效标志物[3]。NT -proNBP 水解产物,由76 个氨基酸组成[4],心脏损伤(包括心肌缺血、心肌炎、心室壁破裂等)会加速NT-proNBP 合成和释放[5],它能客观反映患儿心脏功能是否正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6-7]。

本研究结果表明,川崎病心脏损害患儿的NT-proNBP 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表明川崎病心脏损害患儿血浆NT-proNBP水平有特异性反应,患儿均出现明显升高趋势,可作为辅助诊断川崎病心脏损伤的标志物,有助于疾病及时治疗,避免患儿病情进一步加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 笪小虎,徐天祥. 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临床医学杂志,2008 (16):31 -32.

2 段庆宁,沙红,李琪,等. 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肌缺血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 (9):3079.

3 陈树宝. 脑利钠肽测定的临床意义[J].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 (10):743.

4 李磊,钟家蓉. N 端脑利钠肽前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8,14 (2):149 -151.

5 王宏伟. 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的若干问题[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 (10):730 -732.

6 陈秀芳,周华斐,姚泽忠. 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预后评价的价值[J] .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8):2124 -2126.

7 白志才. 川崎病32 例临床分析[J] .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9):3104.

猜你喜欢

川崎前体心动过速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川崎病的研究概况及诊断治疗进展
伴急腹症的川崎病儿童临床分析4例
《思考心电图之169》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N-端脑钠肽前体测定在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CRP和NT-proBNP对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意义
小儿不完全性川崎病33例早期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