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

2013-08-15叶红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7期
关键词:阿托围术类药物

叶红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心肌梗死、死亡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小,但是术后患者多有出现心肌损伤、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和肌钙蛋白Ⅰ(TnⅠ)升高[1]。术后心肌损伤的发生会引起预后不良,临床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的预后情况[2]。笔者在患者PCI 术前1 周服用阿托伐他汀,观察其对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7 月—2012 年7 月于我院择期进行PCI 的患者198 例,排除标准:PCI 术前CK -MB、TnⅠ超过参考值范围,3 个月内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功能、肾功能不全,既往服用过他汀类药物,有相关药物过敏史。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99 例,其中男56例,女43 例;平均年龄(59.3 ±9.4)岁。对照组99 例,其中男53 例,女46 例;平均年龄(60.2 ±9.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PCI 按常规进行操作,术后残余狭窄低于10%则为手术成功。

1.2.2 围术期治疗方法 术前两组均口服阿司匹林0.1g 和氯吡格雷75mg,均1 次/d,至少服用1 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1 次/d,持续治疗1 周。两组患者术后均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持续1 年。

1.3 观察指标 于术前及术后12h 和24h 空腹抽静脉血6ml,加入EDTA 进行抗凝,以1900r/min 离心5min,随后收集血浆标本并保持到-80℃冰箱。运用电化学发光方法进行CK -MB和TnⅠ的检测,试剂盒购买自罗氏试剂公司。CK -MB 的参考值为0 ~5μg/L,Tn Ⅰ参考值为0 ~0.1μg/L。患者血清CK-MB和TnⅠ水平则为心肌损伤程度的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前CK-MB 和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 和术后24h 两组患者CK-MB 和TnⅠ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CK-MB 和TnⅠ水平的比较(±s,μg/L)Table 1 Comparison of CK-MB and TnⅠlevel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组别 例数 CK-MB术前 术后12h 术后24h TnⅠ术前 术后12h 术后24h实验组 99 1.97±0.69 3.82±0.57 4.21±0.78 0.22±0.13 0.29±0.15 0.35±0.21对照组 99 1.99±0.71 5.22±0.62 6.72±0.65 0.21±0.09 0.46±0.17 0.71±0.31

3 讨论

虽然PCI 逐步成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但PCI 导致的心肌损伤仍然不能忽视。大量研究结果显示,PCI 术后会引起围术期心肌损伤,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3]。有研究表明,PCI 术后CK -MB 和TnⅠ水平的升高同围术期预后密切相关。PCI 引起心肌损伤,其可能原因如下[4]:介入性手术操作使斑块压迫、移动或破裂;PCI 操作引起组织因子等释放,促使凝血以及微循环血栓的形成,从而引起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诱导的炎性反应。活化的血小板能够释放血管活性物质,进而引发微血管收缩,内皮功能受损。

他汀类药物能够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初期的一种限速酶活性,进而使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上调,促进血浆内LDL 代谢[5]。另外,他汀类药物还可限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大量临床试验已证明他汀类药物于冠心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降脂疗法能够预防缺血引起的脑卒中,使冠心病患者病死率下降。研究表明,无论胆固醇水平高低,降脂治疗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十分重要[6]。

PCI 会对患者机体产生炎性反应以及血管损伤,采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一方面有抗炎的效果;另外,对冠状血管循环和非冠状血管循环均起作用。有研究表明,短期大量他汀类药物对围术期心肌的保护作用是依靠调脂之外作用完成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可能是因他汀类药物具有以下作用: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产生抗炎作用;促使内皮内一氧化氮合成酶上调,改善内皮损伤;促进内源性抗氧化系统发挥作用,进而稳定动脉粥样斑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PCI 术后12h 和24h CK - MB 和Tn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阿托伐他汀可减少PCI 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对围术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焦风珍,赵燕,刘晓芳,等. 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J].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 (24):3348 -3349.

2 俞小韵,陈锐,李瑾,等. 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影响[J]. 世界临床药物,2009,30 (1):30.

3 张建春,张立新,高国旺,等. 前负荷量阿托伐他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 (4):724.

4 张巍,赵明,李晓红,等.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心肌保护作用[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 (19):29 -31.

5 郑健,李丕慈.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 .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 (1):90 -91.

6 刘传芬,王伟民,陈红. 他汀类药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2009,16 (1):28 -30.

猜你喜欢

阿托围术类药物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