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2013-08-15王贺权杜炳兴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王贺权,杜炳兴,翟 帅,杜 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a.机电工程学院,b.航空航天工程学部(院),c.图书馆,沈阳 110136)

《机械设计》原名《零件学》,顾名思义,他是以各种零件为主体的专业基础性质的学科,主要对常用、通用机械零部件进行结构分析与设计,包括了总论部分,连接部分,传动部分,轴系部分,及其他部分,每部分机械结构即统一,又存在区别。在机械设计及应用过程中不仅是对与错的区别,而是选择哪些方案可以更加合理,因此在机械设计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机械结构的选择灵活性较大,这就决定了这门课程内容比较丰富、松散,因此学生们在初学时感觉繁杂,难以入门。

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即使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机器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实际工艺流程缺乏理性认识,以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考虑一些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很难把零件必须具备的良好工艺要求贯穿于设计过程中。我们知道教学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既包括老师的教,又要包括学生的学,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关于教学效果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公式:

教学效果=(老师的素质+学生的素质+教学条件)*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如上式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致零因子”即课堂上老师讲的再好,如果学生们不动脑去听,那么教学效果也是等于零,因此我们未来的教学要将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重要位置。

为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逐步改革,打破以往老师占主导地位,学生被迫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学校教学资源已相当丰富,因此我们有能力去探索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学生们不仅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更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发展实践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们可以提升实践教学空间,增设一些实体模具、器材等,平时开放一些基础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更加良好的可以自主学习的环境,然后适度的放开老师的教学时间,让学生们自主学习。为了保证自学效果,老师对每部分自学内容都要列出提纲及要求,并提出相应的问题,之后进行检查,对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这样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老师在讲解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多分析一些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对机器性能,机器结构先做整体分析,包括机器的使用场合—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等[2],再对每个系统进行逐一讲解。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要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们所学的基础知识,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们留些具有工程背景,典型性、启发性的课题,改变一如既往的:螺旋千斤顶,减速器这两个题目。在课程设计之前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同类系列机械产品的性能特点、结构特点以及生产流程,学生们只有懂得了机械设计与制造工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才能使自己的设计更加合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安排学生们到工厂参观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观看相关的机械设计的例子,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创新设计思维。实践教学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们能够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增强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教学必然是未来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思路。

如果上述教学模式开展的比较顺利,学生们通过在学校的学习有能力分析,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那么学校可以进一步安排学生们去校外的一些工厂等实地学习,时间可以为一周或两周,这样不仅拉近了学生和机器之间的距离,提升了学生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规划,人生发展的定位等,除了实践教学,我们也可以经常性的组织学生进行机械设计大赛等一些课外活动,对一些较好的设计方案,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做出产品,甚至申请专利,学校可以设立一项基金,帮助并奖励优秀学生,这样不仅可以鼓舞学生参加机械设计的热情,而且在校园里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可以逐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校的综合实力,因此多举办一些课外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需要明确一点,上述提到的实践教学和去工厂学习等,这样教学模式的目的是让学生把实际问题贯穿到理论学习中去,理论学习不能脱离实际情况,而不等于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工人,大学教育理论和实际应齐头并进!

《机械设计》这样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单纯课堂教学很难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也很难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俗话说得好“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存在问题而不改革,就像一潭死水,无生机可言,无发展可言。只有让学生们活跃起来,大学才会有生机,社会才会有动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有希望,当然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是在摸索中前进的。21 世纪,这样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我们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我们对自己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

(References):

[1]陈玲,华岩,雏秀华,等.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机械设计》教学[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报,2002,12(3):61-63.

[2]崔树平.《机械设计》教学方法探讨[J].职教论坛,2003(10):46.

[3]安琦,郑丽华,刘伟,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改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1):95-96.

[4]吴世俊.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改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2):33-35.

[5]郑红.基于真实项目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改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2):242-243.

[6]唐锐,党玉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4,21(6):112-114.

[7]沈晓玲,平学成.《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改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S1):175-176.

[8]刘明保.浅析机械设计课课程设计的教改[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6(3):53-57.

[9]韩玥,卢芳,唐红梅,等.机械设计系列课程教改对比试验情况分析[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2,16(4):32-36.

猜你喜欢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