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资源共享课建设探析

2013-08-15卢海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概论资源共享知识点

卢海燕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部,沈阳 110136)

2012年,在教育界,一个新名词开始被人们逐渐熟知,这就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Course),即MOOC,它带来一场教育界的“海啸”[1]。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面向公众开放的免费网络课程[2],早在2008年前就已产生,但真正风靡全球却是最近一、二年的事情。2012年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两位计算机学家创立了Coursera 公司;4月,另一名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学家特龙创办了Udacity;5月,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建立“Edx”,搭建教育平台,提供免费网上课程。

1 《概论》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背景和特点

1.1 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背景

为跟上国际教育发展潮流,适应未来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建设的需要,我国也开始试水教育改革,率先在一些知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进行在线课程试点,作为在线课程重要内容之一的资源共享课开始进行建设。

2011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建设的实施意见》,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建设5000 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2012年5月,教育部又颁布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开启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序幕,至此,各省市及一些高校开始尝试进行资源共享课建设。[4]

在这方面上海走在了前面。2011年底,上海市启动“高校课程资源共享”项目,从2013年3月3日起,上海30 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可以在“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上选修课程,共有1200 名大学生在线学习了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主讲的《哲学导论》。[5]

辽宁省高校也及时启动资源共享课建设,我校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有幸入选成为辽宁省第二批资源共享课。《概论》在我校已开设多年,是省级精品课程,已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高,教学效果好,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2012年开始,我校《概论》课程展开了原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1.2 资源共享课的特点

《概论》课的前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原来是省级精品课,也有一些教学视频,但不是在线开放课程,同时资源共享课也不同于我国原来的在线公开课,即“大学视频公开课”,与“大学视频公开课”相比,现在《概论》资源共享课有其自身的特点:

服务对象:视频公开课主要面向社会大众,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学生和教师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

课程目的:视频公开课是为了提高社会大众的文化和科学素质,资源共享课则是提供课程资源共享,让教师、学生、社会学习者达到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课程性质:视频公开课一般是学术讲座,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生动性,而资源共享课则要体现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文化性。

课程资源:视频公开课与百家讲坛相似,源于课程又有别于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讲授要求深入浅出;资源共享课则要求课程体系完整,要求覆盖各领域的核心课程,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为重点。

2 我校《概论》资源共享课建设内容

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的是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般要求是具有教学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一般是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主持,成员包括本课程体系的骨干教师;教学内容要涵盖整个课程体系的基本概念、原理、典型案例、前沿及热点问题等;教学资源要丰富、充分,技术要求参考《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

2.1 教学内容设计

《概论》课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录制在线教学视频,为契合网络学习者的学习规律,资源共享课教学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15-20 分钟,讲授的内容是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知识点。为此,主讲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提炼、整合,划分出适当的知识点,把课程中的基本观点、重点问题讲全、讲透。

《概论》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基础性、核心性课程,具有浓厚的思想意识形态色彩,注重政治性、理论性和时效性。由于课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主要是国家在不同时期(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大政方针,整合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还融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内容庞杂、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较大,学时安排最多,讲授的难度颇大。因而在录制视频划分知识点时,我们首先把教材的十五章分为六大模块,58 个知识点:

第一部分属于总论,这部分设两章,第一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概述,内容比较多,所以共划分为11 个知识点,第二章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讲党的思想路线,划分为2 个知识点。

第二部分属于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两个特殊内容,分设两章,一部分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经验,划分为4 个知识点,一部分讲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经验,划分为2 个知识点。

第三部分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当中的三个基本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它们是关系全局的三大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石。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划分为2 个知识点,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划分为4 个知识点,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划分为3 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部分内容分设四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划分为8 个知识点。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划分为3 个知识点,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划分为3 个知识点,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划分为3 个知识点。第五部分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大背景,分设两章,一章讲内政,一章讲外交。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划分为4 个知识点,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划分为2 个知识点。第六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分设两章。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划分为4 个知识点,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划分为3 个知识点。

2.2 其他教学资源

除了根据知识点录制的教学视频资源外,资源共享课还需要其他一些资源,这些资源包括(1)基本资源: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PPT、作业等。(2)拓展资源:教学中应用的视频资料、练习题、作业、试题库、考试系统、实践环节、师生交互平台等资源。

3 《概论》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资源共享课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1 资源共享课建设对教师的影响

3.1.1 教师产生危机感

无论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资源共享课几乎都是由名校名师或骨干教师主持,内容权威、丰富、前沿,富有吸引力,产生了一些明星教师,但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却可能由主讲教师转变为辅导教师、助教,甚至面临失业,这会使一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例如我校资源共享课《概论》分别由辽宁省教学名师、青年骨干教师及经过教学比赛筛选出来的优秀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则主要从事辅导、课件设计、教学资源整理等。所以,资源共享课建设首先影响的是教师,是教师在革自己的命[6],尤其是公共基础课或类似教学部门的老师受到的冲击最大,因为这些课程内容相同,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在线教育平台,选择其他院校更为优秀教师的课程,这将使一些教师逐渐被边缘化。

3.1.2 教师的出路

面对困境,教师不能固步自封,首先要转变观念,主动迎接教育挑战,对教学和学习者进行深入的研究。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付出比传统课堂更多的精力。美国2012年最具影响力的在线课程主讲人大部分是名校名师,是所在学科领域的顶尖教授,他们的教学质量优秀,受世界各国大学生的欢迎。因此教师要想不被淘汰,就必须注重知识更新,使知识、技能具有独特性和不可被替代性,这将是教师保持不落伍的基本对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把它转化为教学素材,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

同时,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师还要设计学习情境,以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设计《概论》第八章创新这一知识点的内容时,主讲教师根据我校航空航天特色,设计与航空有关的神州九号飞入太空的技术创新内容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创新的内容和意义。

其次,尝试线上教学模式。要适应资源共享课,必须有一批先知先觉的教师,勇于探索,打破传统,率先进行资源共享课的教学。在他们的先期教学示范后,再影响更多教师去尝试。也许现在进行资源共享课教学是对教师的额外要求,但从长远看,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对于目前还没有从事资源共享课教学的老师,可以先让他们尝试在一个较小范围内进行在线教学的尝试。现在我校又批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几门课进行校级资源共享课建设试点,可以让教师进行初步锻炼,为以后资源共享课建设培养预备力量。

第三,教师要确立以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深入开展对学习者和学习规律的研究,要拿出更多时间与学生沟通、互动,这时的教师作用比以往更重要[7],因为教师会发现学生们可能提出了一些在传统课堂上不会提出的新问题,而这会考验教师是否会以学生为中心、深入钻研以解决学生所需。

除此之外,资源共享课教师要致力于研究学生的情感。因为无论技术发展得多么智能化,人性化,机器始终不能代替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教师可以通过研究如何影响学生情感进而影响学生学习,发挥自己的独特价值。

3.2 资源共享课程对大学生的影响

3.2.1 学生享受到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由于教育成本很低,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冲破大学校园围墙的束缚,传遍全世界每个角落,使学生都有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和途径,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上北大的课、清华的课,甚至哈佛、MIT、牛津、剑桥的课,由此提高人才质量和成才率。

3.2.2 学生可以实现个性化学习

互联网、人工智能、多媒体、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学习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不用再在风雨中赶课,课程本身也不再受课堂45 分钟限制,由于教学内容被分成很多个视频,只要有15 分钟左右的空余时间,就可以在电脑上课。而且教学视频可以反复观看,不用再因为赶不上学习进度而烦恼,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节奏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线观看一段教学视频,接着进行练习强化或完成一个作业,然后再进入下一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形成一个流畅的学习路径,一步步引导学习走向深入。

3.2.3 学生培养了学习自主性

自主性指在不受他人的干涉和支配的情况下自我判断、自我行动的能力,是素质型人才的基本内核之一[8]。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宰,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而资源共享课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思考。而且资源共享课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提出疑问、与老师互动,但在传统的课堂上,尤其是不少满堂灌的大课,师生互动很有限,许多学生大学四年几乎都没有和教授互动过,在教学平台上更多地与教师互动是资源共享课的优势之一。

目前我校的《概论》资源共享课程已经上网运行,但要想资源共享课真正发挥作用,在很多方面还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探索。在技术层面,需要社会和学校提供特别的支持,如教学平台的完善、操作的简便可行。在制度层面,要研究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因为多年来高校对教师的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缺乏对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热情和投入;同时加强对学生的研究,研究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深度参与学习等。但无论如何,资源共享课已成为高校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理性地思考如何适应它,以迎接高校进一步的教学改革。

(References):

[1]崔娟(译).高等教育面临的危机[EB/OL].http://eqilai.com/i/17970,2013-3-28.

[2]李华,龚艺,纪娟,等.面向MOOC 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J].2013(3):28-33.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厅[2012]2 号.2012.[EB/OL].http://www.icourses.edu.cn/news/ details.

[4]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远程教育杂志[J].2012(6):80-85.

[5]傅宇凡.上海:中国在线教育“探路者”.中国教育网络[J].2013(4):26-28.

[6]蒋东兴.MOOC 摸到了“象鼻子”[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4-25.

[7]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49.

[8]屈林岩,谷建春.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求索[J].2002(6):105-107.

猜你喜欢

概论资源共享知识点
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探究与实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福建省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卫康与九天绿资源共享
电冰箱节能与发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