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飞行英语中的EGP+ESP 模式分析

2013-08-15戴莉新吴丽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航空学习者教材

戴莉新,吴丽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外国语学院,沈阳 110136)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专门用途英语)和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通用英语),是应用语言学领域英语教学的两大主流。ESP 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强调学习内容要与学习者所从事的行业的相关性。EGP 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其教学目的是培养英语学习者在不同语言环境下运用各种语言技巧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周平,1999)[1]。我们对航空英语的认识多停留在航空科技英语的层面,对于职业航空英语了解不多。职业航空英语的特殊性如飞行情境下英语字母、数字等的发音,句式以及句子的特殊用法等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从而造成学习者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无法满足他们未来工作的要求。ICAO 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对多年来发生的空难、航空事件和飞行事故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民航工作人员特别是飞行员和管制员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差是造成很多空难、航空事故和事件的原因之一。因此航空飞行英语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飞行专业学习者未来工作的效率和飞行安全,如何将ESP 和EGP 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习者未来职业要求是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

1 职业航空英语中的ESP 和EGP理论

广义概念上的航空英语一般指航空专业技术英语和职业航空英语。航空专业技术英语指的是航空科学和航空技术知识等方面的专业英语;职业航空英语指的是空管、飞行员以及乘务人员等工作中使用的与职业密切相关的英语技能。ESP即专门用途英语产生于20 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英语学习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各种需求联系起来,为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ESP 应运而生。ESP 出现在我国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所以受到应用语言学界的广泛重视,相继出现了科技英语、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等。ESP 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ESP 学习者非常清楚本行业专业学科对英语能力要求,因此学习目的明确。二是ESP 的英语内容具有专门化特征。由于ESP有其特定的语境,是特定行业中专门使用的,因此具有专门化的特征。关于ESP 专门用途英语的界定,语言学家Strevens 对ESP 教学做以下概括(1)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内容上和特定的专业、职业和活动相关;(3)以适合这种活动的语言的句法、词汇、话语等为中心;(4)与普通英语相对应[2]。David Carver(1983)将ESP 分为限定性英语、用于学术和职业目的的英语、特殊领域的英语[3]。Robert Jordan(1997)将ESP 又分为EOP/EVP——职业英语(English for Occupational/Vocational Purposes)和EAP/EEP——学术/教育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Educational Purposes)[4]。对于ESP 的发展过程,Hutchinson & Waters(1987)指出ESP 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景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5 个阶段的发展过程[5]。

航空英语属于ESP 的一个分支,具有专业化特点。根据Robert Jordan 的EOP/EVP 和EAP/EEP 分类可将航空英语分为职业航空英语和航空科技英语。职业航空英语包括民航空管人员及飞行驾驶员应该掌握的飞行英语、飞行乘务人员使用的空乘英语、遣派员使用的遣派用语等,相应的教学应突出ESP 职业目的;航空科技英语涉及航空科学和航空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英语,强调学术英语的学习和教学,体现ESP 教学的学术特征,如航空类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航空专业英语。

在职业航空英语领域中,英语语言技能是以航空英语的基本信息为基础的。因此职业航空英语的教学重点应体现出学习者未来从事的工作和相关领域中语言特征。因此职业航空ESP 教学应基于专业内容,但重点应是在语言运用上。学习者通过英语语言形式传递相关航空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同时,学习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助于ESP 教学。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能满足学习者的职业需求,语言教学则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职业航空英语中ESP 教学目的就是使英语成为飞行、空乘等专业的媒介语,让学习者通过理解并熟悉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职业航空英语的表达规律。

EGP 注重的是英语的普遍现象与规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基本语言技能与规律。注重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一般认为EGP 和ESP 是英语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EGP 是普通英语技能的学习向涉及英文的专业知识的ESP 的前提条件。ESP 课程的设置一般都是以EGP 为基础的。但由于ESP 和EGP 的目的不同,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存在很大差别。

2 飞行英语教学中的EGP +ESP 模式

飞行英语是职业航空英语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是空管人员及飞行员使用的无线电通信英语即陆空通话英语(Radiotelephony English)。另外,它还包括与飞行技术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飞行原理、导航、气象等。它涉及特定的语境并包含诸多行业用语,如陆空通话用语中英语字母、数字的发音,句子的特殊结构和用法等,它的教学应属于ESP 范畴。从这一点上看,它与EGP 相对。但飞行英语的学习和掌握并不仅仅意味着学习者只掌握飞行语境下的英语语言特征和规律,并将英语作为媒介语在特定语境下熟练运用。飞行英语的掌握还包括在某些情况下用通用英语表达专业信息的能力。另外,从通用英语的角度看,英语作为普遍使用的通用语而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既精通本行业英语又具有较强的通用英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随着我国民航业与国际航空业的接轨,飞行技术专业的学习者在未来的工作中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外籍同行一起工作、学习。精通通用英语能够使他们未来在与外国专家探讨飞行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更好地解决技术上的问题。他们的通用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日常生活中与外籍同行的语言交流。因此,认为EGP 和ESP 是英语学习的两个不同阶段,飞行英语只属于ESP 范畴,EGP 只是向涉及英文的专业知识的ESP 过渡阶段的观点是错误的。飞行英语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ESP 的层面上是不能达到满足学习者未来职业需求的。在飞行英语的教学中只有将ESP 和EGP 同等看待,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航空人才。因此,飞行英语的教学一方面要体现ESP 特征。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与飞行知识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课堂活动中以语言教学为主,避免以传授飞行英语专业知识为重点的授课方式。如在陆空通话教学中不应过多讲解与飞行使用的术语相关的原理知识和专业知识,而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习者通用英语水平的提高。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习者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上。教学方法上可以以交际教学法为核心,使用多种传统教法,如听说法、翻译法、对比法(刘法公认为对比教学法比较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专门用途英语的[6]),并结合多媒体手段来进行。笔者认为在飞行英语的教学中将ESP 和EGP 结合并借鉴我校大学英语教改模式即通过不同主题来设置教学任务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者的职业与通用英语的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注重启发和组织学习者通过完成任务来发现和意识语言学习内在的趣味性和意义,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使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而达到学习目标[7]。如果在陆空通话的教学中把飞行专业术语、词汇、句子按照不同主题、飞行程序等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学习者通过小组合作练习、比较、模拟对话能更好地了解掌握在飞行语境下英语的语义、语用和语篇特点。

3 EGP +ESP 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设置问题

飞行英语的课程设置基本上是按专业课设置的,没有按语言课程来设置,因此没有体现ESP特征,缺乏职业特色。课程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例如,飞行英语课程开设在飞行专业课程之前或同时开设。ESP 理论认为英语在专门用途英语中应该是该行业的中介语,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掌握英语在该行业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规律使所学习的英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并满足学习者未来工作中对英语的要求。就飞行英语而言,其某些词汇、句子结构等都具有专业特殊性,学习者必须具备飞行的专业知识才能很好掌握相应的英语语言规律。另外,课程内容也没有完全反映出通用英语和飞行英语的语言特征。例如,我校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课程里没有英语听力课。听力是提高英语基本技能的重要部分,国际民航组织的事故报告显示很多空难、飞行事故都是由于飞行员与管制员之间的语言障碍——主要是听力和口语能力差导致的。在ICAO 对于飞行员和空管员的英语语言熟练程度的要求中提到“…解决听力和口语熟练程度的问题更为迫切。[8]”因此,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兼顾ESP 和EGP,合理开设和衔接飞行英语的课程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3.2 教材的选用与使用

目前我国各航空院校飞行英语所使用的教材还没有统一的全国规划教材。在教材的选取上有的院校选用国外原版教材,有些院校使用的是自己院校编写的。原版引进教材的真实性较国内教材要好,但对学习者的通用英语水平的要求较高,原因是引进教材编写时针对的是母语是英语的学习者,因此原版教材对我国通用英语基础较差的学习者不很适合。院校自编教材一般是借鉴引进的原版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结合国内某些相关资料通过整合汇编而成,难易程度不一,通常缺乏ESP 语言技能训练的有序性。无论是从ESP 还是EGP 角度看飞行英语的教学都是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因此飞行英语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应具个性化,突出职业特征。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一方面要避免以专业内容为侧重点去使用教材,教学中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帮助学习者掌握教材涉及的飞行语境下的某些英语语言特征和规律,体现职业技能训练的有序性。另一方面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应根据背景知识适当添加EGP 的语言活动内容,如在陆空非正常程序及紧急情况下的通话训练过程中,适当安排一些相关的口语练习如,What circumstances do you think have led to this situation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dealing with the unusual events?等等。

3.3 师资力量

从事飞行英语教学的教师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原本从EGP 教学的教师。他们一般具备良好的通用英语功底,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但他们对飞行知识缺乏专业的理解,不能及时了解与飞行相关的最新信息。另一类教师是飞行或相关专业出身的教师。他们一般专业知识丰富,但是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经验,在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上缺乏灵活性,不能正确把握哪一些语言特征和规律是飞行英语中学生应该掌握的,教学中往往出现对词术语和背景知识介绍过多,而忽略了对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在目前的飞行英语教学中兼顾ESP 和EGP 对教师来说是具挑战性的。

4 结语

飞行英语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飞行专业的学习者未来工作的效率和飞行安全。ESP 和EGP的教学重点虽然不同但在飞行英语的教学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表明,飞行英语的教学一方面要通过ESP 教学达到对学习者飞行专业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另一方面还应通过EGP 的教学发展学习者通用英语水平以便更好掌握飞行英语的学习内容,并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ESP+EGP 的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将ESP 和EGP 有效结合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习者未来职业要求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

(References):

[1]周平.Business English course design in the Chinese context[D].厦门:厦门大学,1999.

[2]李惠琴,盛建元.ESP 教学二十年[J].国外外语教学,1986(2):1-5.

[3]Carver D.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The ESP Journal,1983(2):131-137.

[4]Jordan 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s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6]刘法公.论专门用途英语的属性与对应教学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25-27.

[7]戴莉新.大学英语合作学习中的元认知策略培养模式探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113-115.

[8]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航组织语言熟练程度要求实施手册[R].2010.

猜你喜欢

航空学习者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