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汉语行业语泛化研究述评

2013-08-15梁永红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用语术语现代汉语

梁永红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行业语的泛化使用是现代汉语新词语来源的主要途径之一,有关此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体现在综合研究、专项研究、个案研究等几个方面。本文拟对现代汉语行业语的泛化研究做一总结与回顾。

一、综合研究成果

这里主要指就行业语泛化现象的整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有冯子薇《科技术语和行业语词义的泛化》(《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4期)、《专门用语的语义突破》(《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4期)、汪国春《行业语对普通词汇渗透因素》(《培训与研究》1998年6期)、周静芳《新时期专用词语的语义衍生》(《江南学院学报》2000年3期)、刘云《术语泛化的途径、特点和动因》(《修辞学习》2004年4期)、邢欣《术语的扩张用法分析》(《汉语学习》2004年5期)盛光希《行业语的社会化及其对共同语的影响》(《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5年6期)、刘禀诚、胡衍铮《行业语的转化和新词的认知理据》(《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11期)、郑述谱《从术语学角度说“进化”及其泛化》(《求是学刊》2006年4期)、宋春淑《专门词语词义泛化研究》(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胡斯可《术语的跨语境运用》(《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6年3期)、徐婷《行业词语通用化研究》(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董若颖《改革开放以来行业语词义泛化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张春新《语言中术语的非术语化现象》(《外语学刊》2010年6期)等。在内容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行业语泛化界定的研究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志公(1955)、周祖谟(1959)、武占坤和王勤(1959)等先生就谈到了行业语词义泛化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行业语”的理解及“行业语泛化”这一现象的称呼仍不尽相同。[1][2]综合起来看,目前对“行业语”的理解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行业语既包括各行业内的专有词语,又包括各学科中的专门术语(武占坤:1981,张旺熹:1987,汪国春:1998,徐婷:2006,董若颖:2008);后者则认为行业语和专门术语区分开来更科学,但二者都属专科词语,所以又把术语和行业语合称专门用语(周祖谟:1959,冯子薇:2004),或专用词语(周静芳:2000),或专门词语(宋春淑:2006)等。我们觉得广义的理解更好些。首先,行业语和术语的属性相似,都是专有领域中的词语,不可能做到严格区分;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也越来越丰富,各个科研机构事实上也属于一种行业,从这一角度来说,其专有术语也可以算是行业语;再次,广义的理解还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省去了再用别的语言形式命名的烦劳,例如上面我们提到的狭义的观点又将二者合称“专门用语、专用词语、专门词语”等等,且减轻了人们理解的负担。

而对于“行业语泛化”这一现象,学界也有不同看法。张旺熹等(1987)称其为“改造进入全民共同语范围”,汪国春为“对普通词汇的渗透”或“意义的推广”,周静芳为“语义衍生”,郭伏良(2001)为“使用范围的扩大”,陈光磊(1997)、徐婷为“通用化”,邢欣为“扩张用法”,盛光希为“社会化”,刘禀诚、胡衍铮为“转化”,胡斯可为“跨语境运用”。[3][4][5]称呼的不同体现出学者们分析这一现象时的着眼点或侧重点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行业语泛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行业语随着使用的增多和范围的扩大,产生出了非专业语义的新义,而成为多义词。也即行业语在保持越来越少原有语义特征的情况下,将越来越多的对象纳入自己的指称范围。二是用本属于这一学科的术语指称另一学科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现象,形式和意义基本不变,而使用范围扩大。

(二)有关行业语泛化过程和方式的研究

1、行业语泛化的过程

刘禀诚、胡衍铮指出,行业语词义泛化大致经历的过程为:客观需要与主观需要→转型期→使用频率高、凝固程度高、大量使用→固定下来;郑述谱总结为两个阶段:一是以术语义进入日常语言,第二是已经在日常语言中使用转义,并逐渐脱离原有术语系统的制约;张春新也总结为两个阶段,基本与郑述谱相同。事实上,这两个阶段与刘禀诚等总结的“转型期”“固定期”基本吻合。

2、行业语泛化的方式

关于行业语词义泛化的途径和方式,汪国春、周静芳、刘云、冯子薇、董若颖等都注意到并详细阐述了隐喻式和引申式这两种类型。但是,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体现为转喻式泛化。

(三)有关行业语泛化特点的研究

周静芳、刘云、董若颖、张春新等都在计量研究的基础上对行业语泛化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他们把外部特点大体总结为:量大面广、使用频率高、泛化的速度快、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内部特点为:泛化的不平衡性、义项增加、功能增值等。

(四)有关行业语泛化原因的研究

关于行业语泛化的原因,周静芳、汪国春、刘云、冯子薇、胡斯可等主要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外因主要从社会的发展变化和语言使用者使用心理的要求等几方面阐述;内因总结为行业语自身的特点、行业语泛化使用后的表达效果、词汇系统自我调节的结果。

(五)有关行业语泛化理论探讨的研究

董若颖分析了相似性、映射、语义冲突在行业语词义泛化中的体现;宋春淑主要探讨了隐喻在行业语词义泛化中的作用,并分析行业语在语义冲突中形成新义位的过程。除了隐喻,刘禀诚、胡衍铮还提到了转喻理论和典型范畴理论,但没有做具体、详细的阐述或解释。

二、专项研究成果

专门针对某一特定领域中行业语的泛化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军事词语泛化的研究

军事词语的泛化问题于20世纪90年代起受到人们的关注,2000年以后相关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主要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文革时期的军事词语泛化研究。主要成果有刁晏斌《文革语言中军事词语的泛化现象》(《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期)周毅《文革称谓词的军事泛化及原因》(《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3期)。刁先生分析了这一时期军事词语的构成及其使用的两种情况及泛化的原因。周毅谈了文革时期称谓词中所体现出的军语泛化现象,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二是对军事词语泛化到另外某一具体领域或行业内的研究。主要成果有刘英凯《股市语中军事语泛化的语言学分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6期)、高远等《军语在商业用语中语义泛化的认知研究》(《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8期)、苏卉《由军事词语在体育领域中的跨域使用探析术语的泛化》(《长治学院学报》2009年1期)。

刘英凯分析了股市语中军事语泛化的广泛性及泛化原因。高远用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分析了“商场即战场”结构隐喻的映射层面。苏卉从2007年《中国体育报》中抽取的538个文本中统计出军事词语334个,并在此基础上统计出了不同类型军事词语的使用频次、词性和其在不同体育项目、不同文体的体育文本中的分布情况等。

三是对军事成语泛化的研究。主要成果为王菲《汉语军事成语研究》(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文中谈到了军事成语被大量运用于军事以外的其他领域,并分析了泛化的原因和语用价值。

四是汉英军语泛化使用情况对比分析。成果主要为屈轶、张煜《军语泛化现象透析》(《职业时空》2007)。文中对汉英军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汉语军语呈泛化趋势,其中,体育解说、股市用语和新闻报道是泛化的主要领域。

五是在考察某个作品或工具书中军事词语泛化情况的基础上,对其作综合研究。主要成果有刁晏斌《军事词语的泛化及其变迁》(《北方论丛》丛书《建设中国文化语言学》1994)、穆琳《军事用语在非军事领域中的扩散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邱明波《亚文化视野下的军事词语泛化研究》(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刘小文《军事用语对全民用语的影响探析——以《尉缭子》为例》(《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刁先生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712个军事词语进行了考察;刘小文考察了《尉缭子》中的军事词语;穆琳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的5227条军语作为对象进行考察。邱明波以《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新词词典》《国语辞典》和台湾女作家龙应台、大陆女作家池莉的作品及《人民日报》社论为考察范围,对军事词语泛化的概貌进行了考察。

六是从认知理论出发研究军事词语泛化问题。成果除了前面提到的邱明波《亚文化视野下的军事词语泛化研究》,还有周大军《泛化军语解读的认知过程》(《外国语》2009年2期),主要从认知语义学中的概念整合出发,结合认知主体自洽原则及其运作机制,分析军语的认知解读机制,并探究影响军语理解差异的主体认知机制。

(二)有关体育词语泛化的研究

体育词语的泛化问题,2000年以后才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成果主要有吕峡《现代汉语中体育词语泛化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6月)、戴中明《体育词语的借用》(《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1期)、肖灵,熊国荣《体育术语泛化的认知分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期)、杨红《体育用语泛化小议》(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等。

吕峡在考察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的《体育大辞典》的基础上,总结了泛化词语的分布情况、类型、泛化词语的使用范围、泛化原因和作用等。戴中明分析了体育词语借用的语用前提、特点、交际效果等。肖灵、熊国荣在考察新闻标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体育术语泛化的表现、语用意义及泛化的原因。杨红从泛化的来源、结果、程度、语义等角度总结了体育用语泛化的类型,分析泛化方式:隐喻、引申、义素脱落,总结了泛化原因。

(三)有关股票用语泛化的研究

股票用语的研究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有关股票用语泛化的问题虽也偶有涉及,但还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直到2000年才有学者系统研究。成果主要有孙骊《校园里的股市》(《语文建设》2000年7期)、张辉《股票用语泛化论》(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5月)、胡慧《现代汉语股市用语研究》(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等。

孙骊分析了部分股市用语在校园里的流行用法。张辉从专业意义空心化和专业意义隐喻化两方面分析了股票用语的泛化方式,统计了股票用语泛化的内部分布,并分析了泛化的原因。胡慧分析了股票用语产生和外化时语义范畴的动态变化过程,即范畴化和去范畴化。

(四)有关医学术语泛化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系统分析医学术语泛化的研究成果只有刘一梦的《医学术语语义泛化现象简析》(《修辞学习》2009年第6期)。文章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泛化的类型:限制和不限制具体投射领域;泛化的大众化、群组化等特点;隐喻及意象图式迁移等的泛化方式,并从使用者、语言结构本身、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泛化的动因。

到目前为止,专门谈计算机、戏曲、交通等行业语泛化的成果还很薄弱。只是在谈有关新词新义或词义泛化的问题时偶有这方面的例证,具体的、成系统的研究目前还没有。

三、个案研究成果

除了本体和专项研究外,考察、分析某一具体行业语泛化情况的研究成果也比较丰富,主要有佛教类的:季琴《“本尊”正流行》(《语文建设》2010年3期)、棋牌、游戏类的:韩蕾《“三缺一”“四缺一”及其他》(《语文建设》2010年3期);戏曲类的:岳守雯《“变脸”变出新花样》(《语文建设》2003年3期);交通运输类的:杨霞《“打包”的新义新用》(《咬文嚼字》2004年7期)、周祖亮《处处“塞车”》(《语文建设》2005年7期);计算机领域类的:施晓虹《“防火墙”新义新解》(《语文建设》2003年3期);政治类的:尹群《“入主”辨析》(《语文建设》2004年10期);商业、经济类的:刘大为《“投资”的泛化》(《咬文嚼字》1995年6期)。另外还有个别法律、物理、科技、气象、出版、教育、地质、军事类的成果。

四、对现代汉语行业语泛化现象研究的几点看法

通观现代汉语行业语泛化现象的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陈光磊先生曾说“专科词语与行业词语的通用化,把专门领域的术语转化或泛化成为普通词语,这是现代汉语新词语发展的一种走势。”[5]对这一现象做系统、详实的研究可以充实新词语的研究内容,理清部分新词语的发展脉络,推动现代汉语新词乃至整个词汇研究的发展。

(二)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

通过上文的回顾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既有对其泛化方式、特点、泛化原因的探讨,又有用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理论对其做出的详尽阐释,还有单就某个领域中的行业语进行的专项研究,具体涉及军事、体育、股票、医学等,甚至是单个行业语发展变化的研究等等。

(三)尚存一些不足

首先,虽然人们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但到九十年代才开始做探讨,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取得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大都只就其中的一两个方面来谈,系统、详尽、全面的研究目前还很少,且论文多而专著几乎没有。在专项研究方面,除了军事与体育行业语探讨较多外,其他领域的成果还很少。

其次,现有的成果几乎都是从共时平面展开的,历时的、动态的研究还相对薄弱。

再次,在理论探讨方面,虽也能运用隐喻或转喻理论阐释其泛化理据或深层机制,但是疏于挖掘整体的规律。且探讨时往往单就行业语进行,不能把它与整个现代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脉络联系起来。

[1]周祖漠.汉语词汇讲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55-56.

[2]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214-218.

[3]张旺喜,刘中富,杨振兰,程娟.现代汉语行业语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58-63.

[4]郭伏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50-80.

[5]陈光磊.改革开放中汉语词汇的变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15-23.

猜你喜欢

用语术语现代汉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用上礼貌用语,写“打电话”的故事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礼貌用语大家学!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