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与传统文学文本

2013-08-15龙,何

长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形式想象

曹 龙,何 彬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受新媒体技术的影响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文学资源广泛共享和充分利用。文本承载媒介、传播方式的全方位变革打破了传统纸质印刷垄断文学话语权的格局。文学对话、文本平权的理念在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中得以支持。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学形式”,同时也改造了传统的“文本存在”方式。

一、传统文学文本的隐性环节表面化

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带来的变化势必会影响传统文学的文本形式。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读者真正接触到文学作品是通过作者定稿后的出版作品,而之前作者构思、创作、文章的布局谋篇等环节,作为受众亦或者读者是不会接触到的,这些属于作品出版前的隐性环节。但是,新媒体的技术普及使传统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隐性环节完全的进行表面性的呈现,“受众本位”的传播观念得以完整的体现,我们在通过新媒体接触文学文本时,不再是原先的作品被动接受者,而是可以全程了解甚至参与作品的创作,整个过程不再是作者的私密空间。在新媒体面前,文学文本将没有隐形可言,而是全方位曝光性的呈现在受众面前。

例如,网络文学中的互动小说,作者在创作时把自己的大体构思拿出来跟网友分享并在论坛上进行跟帖性的互动讨论,进而延伸到作品章节的创作讨论中,直到最后作品的完成,都是在作者与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互动过程完成的,甚至其中的情节直接采用网友的构思,也可以说读者在互动过程中成为了间接性的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网络,作品的产生将没有隐形存在环节可言,读者的全过程参与使文本的产生全面曝光。笔者很赞同嘉兴学院蔡朝辉老师在《网络文学写作精神探析》一文中对于网络文学结构的一种提法:“碎片化的文本结构——一个完整的网络文本是由原创帖和回帖组成的,网络写作的这种互动性带来了文本结构的片段化,它的诞生过程是作者与读者不断交换身份的过程,如果说传统文学生成于隐形的话,那么,网络文学直接就是对话本身”。这恰恰也是描述将作品隐性内容表面化呈现的过程,也就是对文学作品内容上的全方位曝光。

二、传统文学文本想象空间的压缩化

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文学文本形态打破了传统图文式的文本形态,带来文本的重大变革,表现最突出的就是新媒体技术将文学文本中的跨时空性完全同时空化,一切表意形象在这种同时空的过程中完全曝光在读者面前,最终读者的想象空间被极大的压缩化。在这个过程中,新媒体语境下的文本呈现将读者的想象空间具体化。原有传统文学的无限想象空间被直接进行技术上和狭义上的劫掳,并片段性的展现在受众面前。原本跨时空的想象也在新媒体的技术支持下转化为了同时空直面性的呈现,想象维度不断的缩小,随之带来的是想象空间的压缩,对读者的思维也产生了直接性的引导作用,受众在阅读同样的文本时思维的开阔性变窄,文本内容对读者而言,相对于跨时空的无线延伸性想象文本来的更加直接和直白。而作品原有的内涵随之也被压缩化,变的更加表面化,延伸性被无限的拉回,带来的是读者想象空间的压缩化。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重新呈现,里面优美又具有无限想象力的诗句通过配乐、视频画面、文字、动画等形式综合性的重新阐释,并通过网络等技术呈现在读者面前,完成传统文学文本向新媒体文本的蜕变,在这个脱变的过程中,读者的想象力无疑会被新技术改造后的文本所束缚,比如其中的一句诗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读者在传统文学文本中读此诗句,脑海中的画面是跨时空的呈现,相信每个人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不同的,可能是符合1928年徐志摩写这首诗时的人物画面形象,也可能是夕阳下现代穿着华贵婚纱的美丽女子……但是我们的思维是不同的,可能在过去,可能在现在,也可能是在未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夕阳下的杨柳,每个人心中都能通过自我经验和认知将杨柳拟人化的转化成楚楚动人的新娘形象,这种跨时空性的想象带给读者的情感触动才是这首诗的魅力之所在。然而,当我们通过新媒体进行全新的转化形成新的文本形式,如:Flash课件。虽在感官上为阅读者提供了更加真实、综合性的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也许这种形式也更加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诗歌本身的趣味性。但是,这种多媒体直接体验的呈现形式,在挖掘画面的过程中过于直面性。“河畔的金柳”被制作者用现实固定的画面展现,“夕阳中的新娘”也被一对热恋的情侣形象所代替,而观看者的思维与播放的画面紧密相连,受众的想象空间被无限的压缩,跨时空的想象被转化为同时空的欣赏,读者原有的想象力被制作者的想象力所引导和约束,思维的发散性大打折扣。一百个读者在阅读这首诗的传统文学文本时可能会有一百个不同的“夕阳中的新娘”形象,而多媒体文本下的阅读者在观看完这首诗时心中呈现的可能是是趋同性的一个“夕阳中的新娘”,个体无限想象被强制性的改变为乏味的“集体想象”,原有的想象空间直接被片段性的劫掳,进而进行直观性的展现。受众的想象空间无疑被大大的压缩化。

三、传统文学文本形式的巨大变革

新媒体语境下的文学文本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学文本形式。作为新媒体的代表,网络的出现为文学的发展开拓了一种全新的视界,现在国内学者把网络上出现的文学形式称之为“网络文学”。现以网络文学为例,来探讨一下文学在网络空间的存在形态及文本范式。欧阳友权教授在《网络文学本体论纲》中指出:网络文学是以计算机及其互联网为媒介载体而存在和传播的文学。如果对网络文学进行分类的话,大体可分为三类:栖身在网络上的文学;网络超文本文学;多媒体文学。三种网络文学类型的产生同时带来的是网络文学文本范式的变革,主要是相对应的以下三种网络文学文本形式:电子化的文字文本、文学超文本、多媒体文本。形式上的变革已经大不同于传统的印刷文本,无论是上述三种形式的任意一种,都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于此带来的是电子化、超文本化、以及多媒体化的技术延伸,网络文学所产生的文本形式变化对于最终受众——读者而言,带来的却是一种全新的接受文本信息的范式。现在我们不在仅仅局限于纸质印刷品的阅读,而是在电脑、手机、网站等等新媒体技术支持的设备终端上进行阅读,感受全新的文本阅读体验。

除了网络文学外,新媒体语境下的其他形态文学形式也对传统文学形式的变革起到了重要地作用,不仅开拓了一种新的文学文本形式,而且为传统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如现在被人们所宠爱的微博、博客文学、手机文学、微型诗等。

四、新媒体与传统文学交互发展

新媒体对于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的影响及变革是巨大的,但是传统文学并不是一味的被动承受着新媒体给他带来的裂变,两者是交互进行的,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文学文本也会反促传统文学的发展,产生新的文本形式。首先,交互性的写作方式。诚如现在流行的“超文本小说”、“互动小说”,其中多种结局的设置手法在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得以借鉴。小说出版后即引起各界的热烈反响,以及学术界对其中女主角、多种结局和写作手法等的广泛讨论,被誉为20世纪世界文学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其次,传统文学文本的异变。例如:电影现在被公认为当今七大艺术之一,其融合了新媒体中的多项关键技术,如:视频、音频等技术。但是影片产生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剧本,于是传统文学创作在与新媒体的互动中吸取有效的元素,电影脚本应运而生,传统文学文本发生异变,成为一种新的文本形式。同时一些电影公映之后,紧接着会发行与电影内容相符的小说。再者,电影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反促文学创作,如意识流、先锋艺术等新的艺术理念的介入对传统文学文本范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思路和形式。最终也会导致新的文学文本形式的产生。有人说:“电影是文学的一种发展形式,文学是电影的基础,文学和电影有着天然的互动性”。这也可以说是新媒体与文学文本相互促进的一种写照。

总之,不论是上述提到的网络文学形成后所引起的三种文本形式:电子化文字文本、超文本、多媒体文本,亦或是电影脚本等相对于以往印刷纸质文本而言都是传统文学文本存在方式的一次重大革命——文学本体的“格式化”裂变。这种革命并不仅局限于文学形式的表面性变化和生存空间多维度转移,而是文学本体的彻底变革。著名传播学理论家麦克卢汉说过:“新媒介不是人与自然的桥梁,它们就是自然。因为媒介塑造和控制着人类交往和行动的规模和形式”。新媒体影响下的文学是“改造”了昔日的传统文学形式,还是“改变”了传统文学的生存范式,需要我们对新媒体支持下的文学作品的艺术蜕变予以本体的全方位的思维聚焦。同时,我们要看到,新媒体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它与文学的关系将会联系更加紧密,文学文本形式的变革与技术的不断革新也是亦步亦趋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又将出现怎么样的文学文本形式,亦或者会给传统文学文本范式带来怎样的变革或裂变,都是值得我们期待和思考的。

[1]蔡朝辉.网络文学写作精神探析[J].吉首大学学报,2011,32(2):86.

[2][3]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论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3-100.

[4](加)埃里克.麦克卢汉、弗克兰.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08.

[5](加)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00-149.

[6]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98.

[7]张才刚.网络文学.存在之思与价值之惑[J].求索,2010.8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形式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网络文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