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个性化职业

苏 冉

随着“90后”大学生成为毕业生的主体,其择业观念、心理预期、价值观念等与以往的毕业生表现出了明显不同:他们的主体性更强,职业选择面更宽,选择职业时更看重发展前景、施展才干机会、薪酬福利和工作环境。毕业生突出的个性和较高的心理预期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出现了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描述的“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社会就业状况。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找一份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们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部分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甚至出现了求职目标不明确,对自己认知不到位,缺少职业观念及素质的情况,这就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

一、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提出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需要充分了解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需求,挖掘大学生就业的个体潜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其目标。第一,对每一个学生个体进行一对一的职业发展指导;第二,对各类学生定期进行集中指导。因时、因地和因人而异,从而形成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

二、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存在的问题

1.学校和学生对个性化就业指导认识不足。就业指导属于临时突击型,学校注重对就业指导的实用性、速效性、技巧性,表现为程序式、被动式、经验式,多数以讲座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指导,忽视了就业指导的科学性、前瞻性和个性化。这种突击型就业指导模式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制定长远细致的就业计划。大学生自己也不会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开展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以为就业指导就是毕业前学校组织的几次讲座而已。

2.大学生就业工作队伍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要求。(1)专职工作人员少。学校的基本模式是就业指导中心与院系辅导员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专职人员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他们对学生的就业工作不能进行深入研究,更谈不上去搞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2)缺乏个性化就业指导的理论,指导就业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工作的年轻人,缺乏实践经验,得不到系统的从业资格培训及认证过程,结果是工作流于形式,纸上谈兵。

3.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的服务意识落后。以往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心更加倾向于如何统一管理学生,就业指导多表现为程式化地开展一些老生常谈的就业讲座,而忽略了如何确实地对待多样化的学生,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个别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处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学生的就业疑惑漠不关心。

三、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方案

1.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应该做到有机的结合。系统化和体制化有机结合。成立个性化就业指导机构并制度化,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第一,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应有固定的培训基地、规范的教材,有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并建立就业指导咨询师认证制度,同时加强学校间、区域间的经验交流;第二,学校就业信息提供要系统化,可采取广播、网络、信息栏等形式。

全程化和阶段化有机结合。应从新生入学开始,直到学生走上入职匹配的岗位。

2.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要分阶段进行。对低年级学生一是侧重成长教育,包括对自我的认识、专业知识的深化、就业前景的认识;二是侧重素质教育,包括参加职业能力训练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如专业技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团队协作沟通能力、求职技巧、独立自主能力和受挫能力等。

对高年级学生一是侧重择业观指导,包括重新全面认识自我,包括性格、爱好、能力等;择业价值观、对未来职业的正确定位、端正求职意向等;二是侧重就业政策、就业技巧的传授,包括提供对应单位,空缺职位的信息;加强对学生就业技巧的传授;使学生了解就业注意事项,如劳动关系、合同签订、劳动纠纷处理等。

3.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方式要体现多样化。(1)要由资深的职业指导教师进行课堂授课,授课内容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就业走向情况而定。学校应设立相应的就业指导的公共选修课,课堂教学可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和课后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2)要邀请资深学者或专家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等开设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讲座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形式可多样化。(3)大学生要充分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就业市场调研,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行业的相关背景和需求,学校帮助大学生对目标行业进行宏观和微观分析,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职位。(4)要对大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职业训练,组织大学生参观访问用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参观人才市场等,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5)要对大学生开展咨询指导。从而解决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各种困惑,了解社会需求与外部环境。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职业需求,帮助大学生有目标地、有步骤地走上职业道路,开展职业生涯。

无论是哪种就业指导方式,都应该体现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帮助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自我认识,分析自身的特征与条件,了解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方向,深入了解当前社会的形势,选定职业目标;第二,帮助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要加大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以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着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通过举办创业规划大赛、创新产品设计大赛等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无论通过哪种途径、传授哪些知识,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的个性化指导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切实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个性化职业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职业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我爱的职业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