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013-08-15时秀勤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面试官职业活动

时秀勤

谈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时秀勤

为了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树立就业乐业和正确理解对待生活,很有必要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要做到实践活动课程化,附以两种活动具体论述。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程化

时秀勤/大连商业学校德育教研室高级讲师(辽宁大连116000)。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就业教育是以就业择业、职业发展、职业规划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重要一环。就业教育以就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就业教育还要渗透着德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对金钱、爱情、美、就业观、名与利、生命等的看法。

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教育主要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中实现的。但在以往实际教学中存在内容单调,课堂沉闷,缺乏人生设计,注重知识考核等偏向。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样的教学存在显著弊端。学生就业意识较为"感性",对生活也缺乏深刻认识。造成中职学生平均就业率很高,但失业率也很高,低廉的工资、繁重的劳动,让他们迅速离开工作,也影响了生活的信心。解决以上问题办法就是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时安排上,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和实践环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理论学习与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相统一,倡导个性化教育,增加实践育人内容。

实践教学要做到实践活动课程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就是在实践活动中要体现和落实课程要素。在活动上升为课程时候,活动也就有了更加积极的作用。只有课程化才能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才能确保常态化实施。活动课程化,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到人才市场、走进社会,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接触了社会存在的问题。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给学生创造体验的环境,就是将学生带入生活世界,学生对生活有了亲身体验后,才引发了心灵的震撼,形成态度和信念。因此实践活动具有无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下面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第四单元“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谈谈如何在就业指导教学中体现实践活动。

一、例说两种实践活动

(一)自我教育活动——正确认识就业

1.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请优秀实习生、毕业生返校做专题报告,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帮助在校生认识就业与职业、专业关系,就业择业先后问题;路在脚下,从基层做起等。在报告中,学生也谈到确立目标对渡过中专时代的重要性;学校入党启蒙教育、业余党校、党章学习小组、党员接待日等等让学生感到有追求和奋斗目标,有信仰才有理想,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言行;各种品行教育活动、学生自我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改变过去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流连于网上等不良习惯;学校教育改变我人生轨迹,引领我有一股向上和上升的力量,让我奋斗并有了今天的成果。学生也提出一些敏感话题和关注的问题,如何确立目标、职业心态、身心健康、职业发展等,在热情洋溢欢快的现场互动中完成,达到就业认知教育。

召开勤工俭学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座谈会。每年两个假期是学生勤工俭学高峰期,五一、十一、周六日及平日校内勤工俭学是稳定的勤工俭学。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占学生35%左右。我们在每学期返校时都组织交流学生返乡感受及勤工俭学感悟,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工作认真挖掘、总结、宣传典型先进事迹。学生座谈的关键词在诚信、能力、收获、认知、职业。大家还谈到,春节期间是企业用工的高峰也是招工最困难的时候,人手问题涉及到营业问题,有的勤工俭学的学生发烧生病还去上班,经理很感动;打工过程遇到各种各样顾客,如何接待顾客、了解顾客购买心里、微笑服务、化解矛盾控制情绪、如何推销产品等的案例。都涉及到培养职业能力的认识和打算。起到自我教育,或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作用。

2.组织“就业问题”辩论赛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每个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不过有的时候这种潜能被遮蔽了而已。组织就业辩论赛、小品话剧等艺术形式的表演,有效地开发这种潜能,会还给我们一个惊喜。在辩论表演中,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心里对比、比较,判断是非正误选择。激烈辩论过程,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依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体现了所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而实践活动的某个契机,就有可能还原学生本有的精彩,就有可能让他们看到前程是那么的美好,自己是那么的富有发展潜力,从而信心百倍地走向属于自己的人生彼岸。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实践活动不但重要的,而且不可缺少的。少了这个“课程”,就少了学生成长必须营养。

3.走进企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走到人才市场,写一份就业形势调查报告或总结等,寻找自身职业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兴趣、爱好,给自己尽早的明确定位,最终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达到正确认识就业。

(二)企业虚拟面试——做好就业准备

企业虚拟面试是采取角色扮演法的实战型招聘模拟会,是实践性学习活动,是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由企业设定虚拟职位若干、岗位要求及条件,面试官也来自企业,采取小组集体面试;学生准备应聘。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上网或报纸、广告等查找企业信息,了解企业,准备自我介绍,制作简历。并按教材要求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讲究求职的技巧,保持积极的心态,迎接面试。在应聘现场学生既是求职者又是旁观者。面试结束,企业对学生进行诊断式点评。

通过这样的虚拟面试,同学们总结了应聘者们应该注意五大问题——面貌、准备、态度、展示、潜质。应聘者在与面试官交流时,眼神闪烁,不能直视面试官的眼睛,会让人感受到不自信;面试前若对于应聘的岗位并未做深入研究,甚至错误理解职位职能,会影响面试效果;面试时若自始至终面无微笑,没有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这肯定会减分的,企业需要看到应聘者渴望求职的眼神和积极寻找工作的态度;面试过程中,一定要弄清楚面试官的问题,恰当回答问题的同时,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和长处,若回答问题时言之无物,会影响面试官们对你的了解;面试过程中要与面试官进行有效的互动,掌握一定的面试技巧,尽多地表现自己的潜质。应聘者第一印象很重要,坦诚直率、思路清晰,包括能否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有效沟通,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以赢得更多的机会,让面试官能够给予你一个好的定位和评价。

在面试前学生要做好功课,首先,要充分了解所选企业以及所申请的职位、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其次要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对于自己将来的职业规划进行理性深入剖析;最后,若能将所学专业与所选企业、职位进行很好地契合,明确自己的目标及发展方向,那么个人的职业生涯将得到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企业为同学应聘前提出的准备要求。现在企业招人更看重实际工作经验和与人交流、处理问题的能力,课业成绩已经不是企业用人的第一标准。

虚拟面试这样的活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面试技巧,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每个人的表现都很精彩,遇到对答流利、自信心张扬、专业知识发挥好的学生,现场产生阵阵掌声。台下同学视线始终集中在应聘双方,为他们鼓劲加油喝彩。活动课程化、实践教学成为有灵魂的教学,知行统一的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大变活人的教育”。

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职业心态、职业能力,进而职业定位

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沉淀出尽管专业不同但有共同的职业能力要求认知、先就业后择业的选择、职业能力主动训练。学生就业认识趋于形成,就会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与己对号入座,人与职业相匹配,这样的就业是幸福的,快乐的,进而产生正能量。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实现德育功能。认识就业和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在中职学校中还是就业和就业稳定,接下几年后是创业问题。

实践活动组织有班级集体完成,有分散学生个体完成,内容确定不偏离教学计划要求。这样的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策划活动能力,协调、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还要考虑配套成绩政策、学分记载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课堂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得实践活动。而活动课程化,要求按照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要求形成系统的教学过程,理论、实践、育人一体化,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的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堂,是以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综合性问题、现象或事件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育人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参与大量事件和实际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积极探索,主动体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提升学生精神世界,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教育必须重视活动,教学必须将继承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结合在一起,融入社会,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以问题为中心的,以学生为主体来实施进行,学生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以发挥。上好职业生涯规划课,做好职业教育,“产业需要什么、就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G71

B

1671-6531(2013)01-0150-02

姚 旺

猜你喜欢

面试官职业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耿 直
耿 直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应聘
职业写作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