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研究——以郑州市为例

2013-08-15魏曙光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郑州市普通高校学历

魏曙光

从上世纪起,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始意识到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愈来愈开始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随后我国也开始注重教师素质的培养,出台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随着这些法律法规的逐步实施,师资队伍整体综合素质普遍有所提高。21世纪如何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教师的素质起着主导作用。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发现,我国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进行专门的研究较少,而对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研究更少。因此,为了加快郑州市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通过对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的研究,了解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促进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的提高,为郑州市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师范学院、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中州大学、河南化工职业学院和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调查和访谈是在2012年3-5月进行的。

二、高校教师与教师素质

一般来说,把知识或者技能传授给他人的这一类人群,我们统称他们为教师。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提到的教师就是指专门在学校里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从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这类人群,这类人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甚至终身从教。那么高校教师就是指在高校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群。教师素质是教师基于社会需要、职业需要、个人需要和个人天赋而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与职业要求相应的知识、技能、理论、艺术、思想水平以及生理素质、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1]。教师素质因人而异,多种多样,但作为素质教育的需要和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教师素质从根本上具有相应的确定性、稳定性和共同性。教师的教育实践是教师素质形成的客观过程,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对教师素质的客观要求。教师素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教师各种素养的综合,其发展变化是根据社会发展程度而定。

教师是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教学工作中他们以学生为主体,而自己起主导作用,这是由其自身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要想振兴一个民族,必须重视教育工作,而归根结底要重视教师的培养,要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过硬、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这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实践告诉我们,教育改革的主题在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2]。现如今我国教育事业需要的不是纯粹的教书匠式,而是需要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优秀的教育家式的教育人才。[3]而对于体育教学工作而言,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人才。现今,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深入,这就要求我们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更好地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服务。

三、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现状

教师的群体素质由一个个教师个体的素质状况以及整个群体的构成决定。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性别结构等,决定着整个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高低。下面就这几个方面对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现状进行逐一分析。

(一)年龄结构

教师的年龄结构是指同一时期各个年龄段教师的组合比例,它反映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活动与创造力兴衰的趋势,同时也预示师资队伍的发展潜力。调查发现,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出现了年轻教师过多的情况,35岁以下的教师竟达到教师总数的52.3%;51岁以上的教师仅占12.5%;而处于最佳年龄区36-50岁的教师只占35.2%,远远没有达到约占50%的要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的高校教师不断流失后近几年较多补充的结果,大部分是在院校专升本及扩招后由于教学急需新进年轻教师的缘故。

(二)学历结构

学历结构指获得不同学历教师的比例,是反映教师队伍知识水平和智能结构的基本条件之一。调查表明,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研究生学历为31.38%,本科生为68.62%。2005年,教育部要求我国高校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应达到60%以上。这说明郑州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现状与国家教育部要求差距很大。

(三)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系指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高层次教师所占比重,这是教师队伍学术和业务能力的综合反映,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条件。调查发现,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的教授、副教授达到了30.75%,对于郑州市普通高校来说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并且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中讲师的数量达到了38.16%,这些教师基本都在35岁以下并且大部分具有硕士学位,这部分教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四)性别结构

随着现代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男女生身体素质的差异,还有受到体育课程的项目因素的影响,更多的高校采用男女生分班上课。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性别结构比例上要适中。从调查的教师结果显示,郑州市普通高校男教师占总体人数的68.35%;女教师仅占总体人数的31.65%,女教师比例偏低。绝大多数高校女教师严重缺乏,从而致使很多男教师去上女生的课,而男教师又不会女生比较热衷的那些项目(如健美操、形体舞蹈、体育舞蹈之类),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任务和目标的最终实现。所以,目前,郑州市普通高校面临的严峻问题就是必须尽快引进女教师,优化体育教师配置。

四、影响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的因素

(一)社会历史因素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它既存在着与世界各国不同的优势,也存在着很多劣势与不足。自古以来人们对体育的看法与观念一直影响着体育事业前行的步伐。与欧洲国家相比,我们的这种传统观念具体表现在,重道义与艺术,而轻竞技。如今,绝大多数人对从事体育的人的态度还没有摆脱原有那种看法,不仅自己不愿意从事体育,而且还视体育为“小三门”。他们始终认为:学好文化课的人才能真正成才,而学体育的一般都是那种文化课程度差,素质低下的人,从事体育的人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这种看法对于我们从事体育事业的人来说是一种歧视,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体育人心存自卑,这种心态导致他们面临一些事情时不够自信,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二)职前教育因素

职前教育是教师素质最终形成之前的初级阶段。在大学阶段之前,喜欢并擅长体育运动的那些学生,他们由于受到体育魅力的感染,很容易就倾心于某运动或亲身投身于该运动。正是由于他们过于投入到运动中来,往往会消耗很多的时间、体力和精力,那么真正用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减少,所以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一般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下滑,与同学差距越来越大,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想学习,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因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两者不能兼顾放弃学业而专攻体育训练。众所周知,体育类院校或师范性高校的体育系属于提前批录取,而且文化课分数相对较低。这些吸引了一大批本来不是从事体育训练而具有一定身体素质的学生,他们感到通过文化课考试考大学无望,于是选择走体育高考捷径。这并不是他们的初衷,他们对体育事业并不是纯粹的热爱和喜欢,而是单纯的功利思想,通过体育高考进入大学,将来当一名体育教师,比什么也考不上强些。这些现象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进入体育学院或体育系之后,体育本身的专业性使得他们望而却步,他们发现原来仅有的引以为豪的身体素质与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体育专业学习吃力。这就造就了一批文化课程度和专业程度同样不高的“半专业”体育人才。

(三)在职教育因素

在职教育即入职以后所接受的进修、培训、实践锻炼等教育方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长期不间断学习的过程,甚至需要教师做到终身学习、终身接受再教育。当前,世界各国对“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了一个共同的要求,那就是“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专门术语的意思就是教师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以便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不被社会所淘汰。一位教师即便是接受过职前教育、培训,拥有教师资格证,并有一定的从教经历和经验,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教师对于学生来说身心相对成熟,但并不一定就真正完全成熟,在这个知识更新迅猛的时代,他需要更多的在职教育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更新的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应对随时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

调查发现,目前郑州市绝大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培训工作还没有真正形成比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具有很强的随意性,领导对此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甚少,他们往往更多地注重对学校硬件设施与设备的投入,对学校的软件(如师资培训工作)投入很少。这说明他们过于注重短期投入所带来的效益,而忽视了软投入所带来的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很少,而且只局限于个别教师,而其他很多教师也都很希望有进修的机会,但是受种种原因的影响,只能望而兴叹。受行政导向作用的影响,大多数的教师参加培训只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历,为评职称增加筹码,培训内容大多数是一些基础性和学历补偿性的,真正是知识更新型培训很少。

五、结论与建议

郑州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群体素质现状令人担忧,年轻教师过多,中坚力量不足,职称高、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当缺乏;研究生学历的教师相比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男女教师比例失调。入职以后的师资培训工作不够到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师资培训意识淡漠。

郑州市普通高校应加大引进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大高职称人才的培养力度,尽力提高其待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避免高职称教师的外流。根据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合理引进人才,同时要根据体育课程项目的需要,积极引进优秀女教师,促进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完善师资培训工作制度,促进高校体育教师进修再教育,形成短期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1]冯志亮等.教师素质与素质教育[J].郑州大学学报,2000,(4):60

[2]谌荣梅等.对南京体育学院篮球师资队伍结构的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4)

[3]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577

猜你喜欢

郑州市普通高校学历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郑州市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郑州市创新推进“八大群体”入会工作
郑州市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知识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