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培养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弹唱儿歌技能

张 倩

儿歌弹唱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也是目前学生择业时面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园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教师良好的范唱是歌曲教学的主要环节。但是,目前为数不少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却能弹不能唱,能唱就不能弹,弹唱时歌唱的音量很小,注重弹而忽略了唱。由于老师个人素质不到位,弹唱能力非常欠缺,更谈不上声情并茂,影响了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学质量,更激发不出幼儿热爱音乐的天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者偏远山区,音乐基础比较薄弱,进校时音乐技能几乎都是零起点。由于近年来学前专业招生人数逐年扩大,加上音乐课授课内容多,课时少的客观情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大多是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如何使众多音乐素质和条件参差不齐的学生,通过短短三年的学习,在儿歌弹唱理论和实践方面都能达到将来能胜任教学的水平,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非常关注的问题。

儿歌弹唱技能对学生的要求是综合性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乐器的演奏方法和技巧,还要具备儿歌的正确演唱方法和表演艺术,做到弹唱的有机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儿歌弹唱能力,我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了尝试。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

自弹自唱,是反映学生音乐整体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弹与唱是学前专业课程的基本要素,音乐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逐步形成学生弹唱自如的能力,学校要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对音乐技能课程的设置要进行优化,要多设置实践性的基础理论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是以弹、唱、跳、说、演等实践操作技能为基础的,儿歌弹唱需要学生具备弹琴、唱歌、舞蹈、表演等全面的综合能力。要形成弹唱自如的能力,掌握音乐知识非常重要。尤其是学生的音准、节奏、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对于表达歌曲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尤为重要,也是自弹自唱的基本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视唱练耳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力和审美力;其次,要围绕实践应用优化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钢琴演奏技能和声乐演唱技能的内容,在理论讲解中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定式,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讲求实用性。尤其是伴奏的相关理论知识,应当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讲解练习,在实践练习中让学生理解儿歌弹唱的基本要素,形成学生弹唱结合的能力。

二、重视键盘弹奏的基本训练

儿歌弹唱具有技术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但是由于学前专业学生音乐知识薄弱,钢琴基本功不扎实,很多练习曲和乐曲都弹得较少,严重影响了儿歌弹唱的训练。因此,低年级要特别加大钢琴技能的训练量。在钢琴课上,老师进行鲜明地示范和耐心地讲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督促学生掌握好弹奏的技能技巧。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老师要细心检测,耐心地指正,鼓励学生从正确的弹奏中获得信心和成就感,在反复练习中获得经验,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为儿歌伴奏打下良好的基础。

进入二年级,老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儿歌伴奏编配和儿歌弹奏练习。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学生要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操作:(1)能在键盘上用常用调弹奏简谱歌曲和儿歌。(2)使用和弦连接的正确方法,为儿歌编配和弦。(3)能分析儿歌的情绪和风格,掌握进行曲、抒情性歌曲、愉悦性儿歌的常用伴奏音型。(4)能完成儿歌的前奏、间奏和尾声的简单编配。

三、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

学前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应当打破传统灌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教学的能力。老师在声乐课上要引导学生掌握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通过选择一些短小的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幼儿歌曲,让学生进行表演唱的分组训练来巩固学生的弹唱能力。老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活跃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巩固教学效果。表演唱这种演唱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一个良好途径。教师运用儿歌表演唱的形式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对指定曲目进行表演唱的设计创作。课堂上老师要仔细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内涵,进行认真的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意境;同时辅以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摩一些儿歌表演唱的精彩视频,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提高学生的表演兴趣。表演唱的伴奏则由学生自己担任,锻炼和培养学生儿歌弹唱的实践能力。教师通过歌曲演唱、形体训练和表演的有机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儿歌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把声乐演唱技巧运用到儿歌的实际演唱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大好机会,丰富了学生对歌唱的深切体验和感受。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学生学会了有表现力的演唱儿歌,也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儿歌弹唱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专业实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实现教、学一体化

很多学生在参加弹唱的考试或比赛时,常常会因为心理因素无法演奏下去。学前教育是职业定向的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外,还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教学中,可以通过如下途径增强学生自信心。

(一)定期举行儿歌弹唱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幼儿歌曲的编配和弹唱的创作和表演,在弹中唱,唱中弹,锻炼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培养舞台经验。老师根据学生比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学生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在与同伴的对比中正确地认识自我与他人的学习成果,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儿歌弹唱的质量。这种艺术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场所,使学生在有紧张感的特殊环境中弹奏,锻炼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能培养学生建立起充满信心、从容自如的良好心理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缩短课堂与舞台、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和促进学生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更突显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开展幼儿园儿歌表演唱实践演习教学

众所周知,教育实习和见习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和提高教学专业技能的很好的平台。通过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观摩日常歌唱教学活动和进行唱歌活动教育实习,让学生真正走上讲台,体验儿歌教学过程,增强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通过实践锻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运用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演练,能提高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自信心,提高儿歌教学质量。学生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儿歌弹唱“以唱为主弹为辅”的真正含义,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真正掌握儿歌弹唱的技能,丰富实践教学的经验。

五、改革评价机制,注重评价的过程化

弹唱训练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改革以往的课业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我尝试了把评价贯穿到教学中的评价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考察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打破以往钢琴技能按照3:7比例打分的一贯模式,平时作业学生必须完成8次,每次10分,累计80分占总成绩的80%,期末考试只占总成绩的20%。这种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平时技能积累,给学生适度的压力,避免了学生平时消极对待学习,期末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全貌。教师在平时测验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正面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程度的认同感和成就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能大大提高学生练琴的乐趣和热情。期末考核时,把学生按照学号分成不同小组,安排平时重点培养的,基础好、学习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完成儿歌表演唱的创作和表演,并以小组为单位评定学生成绩。每组考试的曲目、表演者以及伴奏均抽签决定,组内优秀的学生主动督促和帮助组员练习,协助老师做好补差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实践证明,这样的考核方式考虑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能促使学生创造积极上进、团结互助的学习氛围,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学生弹唱能力很有帮助。这样的综合考查和科学评价,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总之,学前专业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儿歌弹唱的训练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的不断积累。教师要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富有创造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广阔空间,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在学生的儿歌弹唱得到长足进步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社会竞争力,提高综合素质,将学生真正培养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李洪.学前专业儿歌弹唱教学课程设置与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2]李媛.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3]游艺.论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弹自唱的能力[J].黄河之声,2011,(22)

[4]李茁丽.试论幼师生音乐能力的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

猜你喜欢

弹唱儿歌技能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江南的弹唱
南山赋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睡觉儿歌
画唇技能轻松
儿歌绝唱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