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

2013-08-15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资源环境农业

崔 涛

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也是对传统发展模式冷静反思的结果和顺应国际潮流、履行国际承诺的需要。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对国情的认识是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基础。面向21世纪,我国农业的发展任务极其艰巨:要促进粮食增产,确保13亿人的食物安全;要发展经济,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要不断创造就业机会,转移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所有这些问题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我国农业不能再走破坏生态、掠夺自然资源、追求短期效益的老路,必须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就我国而言,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了出来,强调“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反映了党和政府对于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高度重视,表达了广大农民群众分享生态文明的迫切愿望。实践证明,农业生态问题是人类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既影响着发展的全局,也决定着发展的可持续;农业走可持续发展,关系到13亿多人的命运,既影响着13亿多人的现在,也决定着13亿多人的未来。

在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多中国人民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农业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12.8%;我国沙化土地面积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历史与现实都警示我们,必须超越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给农民一个美好的生活家园,让天更蓝、水更清,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经济和社会永续发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重大目标,是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二、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未来发展的迫切要求

(一)“中等收入陷阱”警示我国农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2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国际经验表明,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国家社会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不少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其增长的动力开始衰竭,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徘徊、停滞甚至倒退状态,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社会想要继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想要继续提高,其原有的增长方式和机制就需要有一个本质的变化,实现“惊险地一跃”,从而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上产生脱胎换骨的转变,才能奠定向着高收入国家不断迈进的基础。因此,从“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来看,作为农业大国、发展中的我国,如果在未来发展中不坚持走农业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在政府治理、制度环境、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环节的实质性改变,其未来经济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二)高速增长阶段的结束对我国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出时间要求

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多年,随着人均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不同地区发展空间的缩小,我国经济将逐渐步入中速甚至低速的阶段。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果借鉴不同类型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历史经验和呈现的规律,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很大可能在2015年前后下一个台阶,时间窗口分布在2013—2017年,增长率从当前接近10%回落到7%左右。然而一旦速度降低,各种问题就会暴露,如企业赢利和竞争力、财政收入下降、资产估值收缩、长期信贷回收困难、房地产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可持续等,甚至出现某种形式的财政金融危机。总的来看,无论是从“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跨越高收入国家之墙”的角度,还是未雨绸缪,都需要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减速做好准备,未来五年都是我国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保障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整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法治建设,也就成了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的配合,无疑,法律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有着重要的维护、保障和促进作用。

(一)在相关立法中明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了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农业生产率稳定增长,提高食物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状况,保持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永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即确保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和合理利用保护资源。为了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原则。农业能否保持稳定、健康地持续发展,除了政策、投入等重要条件之外,主要取决于农业是否具备自我持久发展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农业生态系统支持能力,农业环境系统缓冲能力,农业设施系统保障能力以及农村科教系统创新能力的综合作用所决定的。加强农村科教建设,全力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业教育事业与科技推广事业,将对我国未来21世纪农业与农村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

2.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结合原则。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必须是生产、经济、生态三个持续性的结合。传统的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往往以GNP(国民生产总值)作为惟一指标,这固然与短缺经济有关,但它确实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忽视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因而不利于农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3.有序发展原则。无论是自然、经济还是农业,都有它发生发展与演替的规律。从原始农业到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都有一个逐步演替发展的过程。认识掌握这些发展规律,可以加快步伐少走弯路,反之,违背这些农业发展规律,就会欲速则不达,甚至事倍功半。当前进行的农业结构调整也要遵循这个有序规律,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地理、资源、产品,以及农业所处的阶段、水平和类型出发,从市场需求的竞争机制出发,扬长避短,稳步前进。

4.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推动原则。世界农业发展实践证明,科技进步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是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研究认为,总体上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至少15—20年之远,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加速农业科技进步,形势紧迫,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治路径

1.加强农业立法,完善我国农业立法体系。加强农业立法,实现依法治农,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农业法治化的程度高低,必将对我国当前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我国农业立法已取得很大的成就。除制定了农业基本法外,农业部还制定了大量的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但我国农业立法侧重农业资源保护与农业生产安全方面,有关农业支持和保护等方面的立法还比较薄弱。

2.确立生态农业的法律地位。现代农业已被西方发达国家证明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态农业是农业的发展方向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应当是生态与经济的双重目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应当建立在其良好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了确保我国农业的发展能够沿着这一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从立法上对其进行规范。从我国现行的《农业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来看,还缺乏有关生态农业的详细而科学的规定。因此,应在修改《农业法》时,将发展生态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法律上进行文明规定,从立法上予以确认。

3.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是实现农业环境资源保护任务的重要途径。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律制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农业环境资源保护规划制度,农业环境质量评价制度,农业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农业环境监测制度,农业环境资源保护责任制度。

4.一些具体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立法建议。由于农业环境资源保护领域存在着立法上的诸多空白,一些已有法律也存在着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对此进行修改和完善。针对有关立法规划和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笔者对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的重点领域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首先,制定综合性的农业环境资源管理条例。从促进农业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和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出发,对农业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进行规定,其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任务;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农业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农村市场经济主体在农业资源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规定和措施;防治农业资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规定和措施;破坏农业环境资源的法律责任,等等。其次,在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制定的农业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农用地使用权拍卖和有偿转包条例;乡镇企业环境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农业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生态农业建设管理条例;滩涂开发利用保护条例;生态脆弱区农业环境资源保护办法;绿色食品法及实施细则;农业环保产业促进办法;荒漠化防治法及实施细则,等等。最后,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应对一些农业自然资源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引入市场经济的手段,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进行调整,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1]薛进军等.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李昌麒.中国农村法治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杨瑞文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柯楠.我国建立农民医疗保障法律制度的思考 [J].法学杂志,2012,(5)

[5]柯楠.失地农民社会权宪政保障的法理依据及其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2012,(2)

猜你喜欢

资源环境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