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台市有效教师培训调研与分析

2013-08-15闫凤春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7期
关键词:培训者研修校本

闫凤春

提高教师培训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首要问题,近年来我市围绕“有效教师培训”主题开展调研活动,一方面梳理了教师培训曾经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引发对未来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基于调研结果,笔者试探寻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面向未来提出解决教师培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对有效教师培训的认识

有效教师培训即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必须树立现代、科学的培训理念,即注重教师(被培训者)主体性的培训理念,关注主题的需求、主体的参与、主体的提高、主体的认可;注重教师(被培训者)全面发展的培训理念。体现在培训计划、内容、方式、组织、管理、评价等对实现培训目标的影响程度,体现在对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实践能力的影响程度,体现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

二、教师培训取得的成果

自“九五”以来着眼教师岗位练功到“十五”以来的教师新课程培训;从计算机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从单纯依靠人网培训到依托“天网、地网、人网”三网进行培训;从推进素质教育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高度关注农村骨干教师、薄弱学科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省级培训;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部门对教师培训的大包大揽,到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到基层中小学……无不记录着教师培训内容、方式、目标、理念的变化……教师培训工作从未停歇脚步,与教师、学校、学生相伴成长。

1.新课程、新理念已经改变了教师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师角色、学习方式、评价方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新课程使学生、教师、学校焕发勃勃生机。

2.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显著标志,教育技术能力应用水平对原始课堂教学提出巨大挑战,正在改变着教师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3.教师接受了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一纸文凭受用终生”的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要求,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标志的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教师职业诉求,教育、教学、研究、学习逐渐成为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

4.教师培训工作重心下移的理念已被校长、教师接受,学校既培养学生又促进教师发展,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学校主动为教师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建立了教师培训的省、市、县、乡、校的五级管理模式,形成树状管理网络,强化属地责任,实行逐级考核的有效管理机制。

三、当前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有效教师培训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管理者、培训者、教师各行为主体的作用发挥;政策环境、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的机制保障;培训资源、培训途径、培训模式合理配置等,都直接影响培训的有效性,当前教师培训的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整齐划一的培训理念制约着个性化教师专业成长。校长没有真正接受新时期教师培训工作理念,影响学校在教师培训中阵地作用的发挥。部分校长注意力只盯在培养学生上,忽视了学校同时肩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责任,学习型组织建设不力,教师培训经费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学校校本研修责任担当不够,没有帮助教师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

2.学校管理体制不畅,用人不力,严重制约着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教师培训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应安排主要业务领导担任,个别学校继教管理者身兼数职,分身乏术,无法深入开展工作。有些学校对继教领导者、管理者使用缺乏长远打算,走马灯式地换人,工作失去连续性,责任无法落实到人,很难保证继续教育工作质量。

3.人事、工资制度属地执行不力,影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人事制度、工资制度属地执行不力,如,教师从2002年至今评职晋级搁浅,职称工资、阳光工资、绩效工资一直不兑现,学校激励机制太少等现实,严重影响着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继续教育考核虽与评职、晋级、年度考核挂钩,但大多停留在书面或口头上,很难引起领导和广大教师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离不开和谐的外部环境。

4.进修学校对基层校本研修指导作用发挥不够。进修学校作为中小学的学习和资源中心实在牵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职能发挥大打折扣。由于缺少有力的资金支持,举办各级各类培训或典型学校的经验交流活动开展明显减少。

5.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影响着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质性提高。教师培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经费紧张时因为经费止于培训;免费培训时因为岗位编制压力止于培训,客观上无法选派具有成长潜质的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校勉为其难张冠李戴安排培训对象,浪费了巨大的培训资源。

6.一乡一校寄宿制学校的诞生,给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带来空前压力,教师身心准备不足,缺少应对性的培训。

7.小学英语、音、体、美、中学非中考学科教师专业对口比例低,有针对性的提高专业素养、教学技能的培训短缺。

分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观原因: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形式单调;培训对象缺乏自主权,严重存在“被培训”现象。客观原因:教师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职业发展的倦怠性。

四、解决教师培训有效性问题的建议

教师培训应着眼教师需求,立足于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发展,中小学有效校本培训不可忽视,省、市的有效学科培训和高端培训更能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1.明确校长作为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加强校长培训,让校长真正了解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的理念和做法。校长要科学规划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身体力行,组建研修团队,建立激励机制,有效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2.实行继续教育工作专项考核,对末位校长进行诫勉谈话。设立继续教育工作专项评估检查,对各校年度继续教育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校本研修活动开展情况、教师培训经费专项使用情况按学段全市排队,对不作为的末位校长进行诫勉谈话,增强校长“教育发展教师优先发展”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3.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落实相关政策,营造继续教育良好环境。政府要对教育优先发展负起责任,落实到各项工作之中。加大进修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突出县级培训基地建设,把进修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属地教师教育的资源中心。尽快兑现教师职称工资、阳光工资、绩效工资,缩小地域差别。明确教师培训与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教师年度考核、聘任、晋升、评先评优、奖励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4.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者的业务能力亟待提高。进一步规范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者队伍,建议让业务能力强的教导主任担当继教辅导员,有利于加强校本研修管理,各级师培部门要加强对继续教育管理者、培训者的业务指导,定期开展业务培训、交流、考核,这对促进有效培训意义深远。

5.加强中小学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教育学院、进修学校要联动整合干训、教研、科研、电教和培训资源,切实担当中小学校本研修指导和管理责任。开发建立校本研修课程资源库,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培训者经常深入到学校调研和指导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指导,促进校际合作交流,确保校本研修质量。

6.培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符合教师的发展需求。通识培训选择现代教育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手段等内容,省、市学科培训选择对课标和教材的深层解读、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策略的指导等内容。

7.培训的形式要多样化,除了专家的系列讲座、专题培训外,还应采用培训者的示范课、同课异构、现代教育技术整合课、视频案例教学、参与学科基地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让教师走近名师。

8.培训者要有层次化,既要注重教育专家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也要注重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进行的培训,使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教师直观有效的指导。

9.培训效果的检测。通过培训后的测试、撰写培训体会或课堂教学等方式对参培教师进行评价,强化教师对所学知识和培训内容的内化过程。

总之,有效培训是关系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重要问题,希望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能关注教师成长,提高教师培训有效化和专业化。

猜你喜欢

培训者研修校本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