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羿射日神话的产生与演变刍议

2013-08-15伍梦尧

关键词:东夷神射手后羿

伍梦尧

(安徽大学 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责任编辑 强 琛 E-mail:qiangchen42@163.com

后羿射日的故事塑造了后羿这样一个挽弓射日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华夏民族勇敢反抗压迫的民族意志。作为一则激励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神话,人们多为其中所蕴含的精神所激励,却很少去探究这则神话背后的故事,即后羿射日的真正原因。

一、射日缘由

后羿为何要射日?关于这一疑问,学术界已有了一定研究。有学者先从气象学的角度为十日的出现提供了物理真实性——当天空出现适当的云、足够的水汽、较小的风及较为稳定的大气层时,太阳光在传播中会遇到冰晶体而出现偏折,产生虚像,天空中便有可能出现幻日,进而导致远古人民在恐惧心理的指引下射日。[1]也有学者认为,后羿射日实际上折射了一场历法的改革——曾有某种远古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个月,在真正实行时,这种不正确的历法导致误差不断累积,人们的生活全面混乱,最终不得不放弃这一历法形式,转而采用我们至今仍在沿用的十二月历法。[2]后羿射日就是以挽弓射日这一生动形象表现了由混乱走向统一的历法改革过程。需要注意的是,自古以来历法便是政治的表征,每当改朝换代就总要“改正朔,易服色”,因此这场历法改革也可能暗喻一场统治权的变革。

关于射日缘由,学者众说纷纭,笔者比较认同征战论。征战论认为,后羿射日的故事实际上是隐喻了一场真实的战争——在天上恣意作乱的十日其实指代了多个作乱的部落,他们为了夺得更多利益而征战不休,导致人民生活动荡。最终,以后羿为首的部落获得胜利,完成了对其他部落的兼并(即射日)。

二、后羿射日故事的变迁

当最初接触到征战论这一观点时,人们也许会感到疑惑——后羿只是一个神射手,怎么就变成了部落的首领呢?实际上,后羿射日的故事几经变迁,在后世为我们所熟知的版本已与初民时期的版本大为不同。

在最初的故事中,他只是帝俊神系中的一个英雄,“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此时,故事仅是简单表达了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羿并无太多具体事迹。需要注意的是,屈原《天问》中“帝降夷羿,革孽夏民”的记载,在肯定其神将形象的同时说明了羿是夷族[3],将这则神话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归到了夷族。

几经变迁,羿成为尧手下的一名神射手。据汉代《淮南子》的记载,“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于是尧便派出羿来上射十日,下诛凶害,最终“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此时期的羿作为尧手下一名善于射箭的将领,在尧的指令下铲除祸害,使民众的生活恢复平静。他不再只是一名下凡扶民的神将,也有了射杀野兽等具体事迹来丰富其形象。

随着时间的发展,在《史记索隐》中出现了“后羿自鉏迁于穷石,因夏人而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人事,而信用伯明氏之谗子寒浞。浞杀羿,烹之,以食其子,子不忍食,杀于穷门”的记载。很明显,这段描述和那个有着神射手之称的羿几乎没有半点联系,在这里,他成了夏代一场人民革命的领导者。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文献中主角的名字也已由简单的“羿”变为“后羿”。在远古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多为一个字,如尧、舜、禹等。“后”字是由夏启的史官根据既有汉字“司”所创造,“司”有“子承父业”之义,“后”也有同样的意思,是上古时代对君主的称谓。因此“后羿”一名其实只有“羿”是人名,“后”则是他人对羿的尊称,是古代对于君王的一种称呼。由此我们可判断,这里的后羿应是一位部落首领。结合《楚辞》中对羿的记载,后羿应是一位夷族首领。

三、后羿的真实历史

《小戴礼记·王制》载:“东方曰夷。”夷族,又称“东夷”,是中国先秦时期(尤其是商、周时期)中原居民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以后羿为首领的夷族是东夷民族中被称作有穷氏的一个支系,其在后世已经融于华夏族,与秦汉后史籍中的东夷并无直接关系。

在初民时期,帝位的传递不是依据血缘关系,而是根据禅让制度由华夏族和东夷族轮流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观念也随之形成。于是,夏禹利用自己的地位与权力,开始为自己的宗族谋取利益。按照夷、夏轮流掌权的原则,夏禹应在身后把权力交给东夷族的领袖。但禹却暗中培植其子启的势力,以图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夏禹死后,启公然破坏了夷夏同盟,自己夺取了权力,并在登位后打败了一切对他的统治存有异议的部落,确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王位世袭制也从此确立,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自此开始。

启死后,其长子太康继位。太康在位时终日沉湎于游乐,不理政事。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继位,仲康微弱,成为傀儡。仲康死后其子相继位。羿把相赶走,自己登上了王位,史称“后羿代夏”。可惜的是,在掌握大权后羿也走上了太康的老路,荒废政事,最终被亲信寒浞所杀。后羿死后,少康在诸侯的帮助下重新确立起夏王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四、后羿射日的涵义

后羿射日的故事有多重涵义。

作为三皇之首的伏羲氏太皞(太皓)——传说中夷族的最早领袖为风姓,“风”、“凤”二字在古代通用,表明这可能是一个崇拜凤鸟的夷人部族。因此,东夷族应是以“鸟”为图腾的古老部族。[4]在远古时代,人们相信自己的部族与某种动植物有着特殊关系,因此将其奉为本族图腾、列为本族祭物,以佑平安昌盛。同时,部族会在打败对手后将落败者的图腾加入到自己的图腾标志中,以获得更多护佑。我们华夏民族所崇奉的龙,即是在原有单一生物的基础上不断加入其他生物的某一特征,最终成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模样。而太阳,其名为“金乌”,又称“三足乌”、“赤乌”,是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因此,神话中羿射九日的故事,也就是羿所率领的部落不断战胜其他同样以太阳为圣物的部落,最终使太阳(太阳鸟)成为自己部落独一无二的守护神的过程。[5](P368)

同时,后羿属于东夷部落,东夷是崇拜太阳神的民族,因此后羿被推崇为太阳神是顺理成章的事。[6]在太康荒于朝政之时,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此时,羿挺身而出,率领自己的部落四处征战,平息战乱,确定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唯一的太阳),还人民安宁。在这一层面,后羿与我们日常认知中的英雄并无太大出入,同样是为百姓谋取幸福生活的光辉形象,仅是身份从神射手转为了部落首领,仍符合神话传说与历史互相映衬的一般原则。

后羿的可证的历史可见于多部文献之中,如《左传·襄公四年》中就有着“自鉏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的记载,因此,从夏王朝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故事,则其涵义大为不同:后羿射日其实是暗喻了这样一段历史——作为附属之邦的夷人首领羿不守本分,率领部众蓄谋杀害了夏朝数位君主并篡位(射日),少康幸免于难,即最后唯一幸存的“金乌”。少康在休养生息、积蓄能量后,终于平定夷族叛乱,重新获得国家的统治权,进而光复大夏,即最后一个太阳给人民重新带来了平静的生活。

[1]伍小明.后羿射日与幻日[J].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2011(5).

[2]王琴.后羿为什么射日[J].大科技(百科探索),2006(5).

[3]杨军.被后羿射日掩盖的历史[J].东北之窗,2009(9).

[4]山东省情网.东夷及其文化发展[EB/OL].http://www.infobase.gov.cn/history/preqin/200707/article_10841.html.

[5]杨宽.杨宽古史论文选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6]陈江风.后羿射日神话中的潜在含义与现代意义[EB/OL].http://iel.cass.cn/news_show.asp?newsid=2947.

猜你喜欢

东夷神射手后羿
Archerfish 喷水鱼
——自然界的神射手
后羿射日
相思·中秋
我和后羿过一天
后羿射日
神射手传说
神射手传说
神射手传说
从莒地岩画看东夷人的崇日文化
仙君泡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