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及启示

2013-08-15丁婧赵丁琪

关键词:资产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

丁婧,赵丁琪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独特贡献,在这一部著作中,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等哲学范畴,是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

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探索

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被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所了解和接受,中国工人运动也蓬勃兴起。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共产主义者,开始在中国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确定党的名称和纲领,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大会确定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纲领,这表明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只是单纯的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照搬过来,没有考虑中国的客观实际,因此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归结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在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放弃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的错误看法,而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将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北洋军阀的矛盾确定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正确革命路线。在这条路线指导下,民族资产阶级由革命的对象变为革命的同盟者,从而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扫清了道路。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从民族资产阶级右翼彻底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使人民在经济和政治上遭受有史以来十分严重的剥削和压迫。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这表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已经变为人民大众与国民党新军阀的矛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进占了东北全境,并图谋华北,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激化。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后,在陕北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主要地位,与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进行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但是反动的蒋介石政府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内战。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广大人民群众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中国人民经过英勇奋斗,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28年的艰苦奋斗,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表现为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广大人民群众和新军阀之间的矛盾、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在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同时,联系中国的客观实际,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形势,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总结分析,从而带领中国人民胜利的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二、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分析判断。

(一)过渡时期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已经基本解放了中国全境,但还有近百万残余军队盘踞在西南等地;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之前大肆破坏,给中国共产党留下了一个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国际方面,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的矛盾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资产阶级仍然是团结和争取的对象。所以这一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精力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进行土地改革和没收官僚资本,镇压反革命以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到1952年底,党领导人民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这时已经基本解决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要对资产阶级进行限制、利用、改造与资产阶级反对限制、利用、改造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中央于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逐步完成工业化,同时实现 “三大改造”。

(二)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在解决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之后,中国共产党又解决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党的中心工作必须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中央领导集体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论断:“人民需要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和这一发展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直接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 (即生成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7年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表明泽东开始否定八大的正确论断,而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一判断严重脱离了中国实际,因此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之一历史阶段具有长期性,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将始终存在于这一阶段。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不仅更“左”,而且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在1964年开始的“四清”运动中,毛泽东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无产阶级同“走资派”之间的矛盾,这一错误认识最终导致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69年,毛泽东在谈到文化大革命时,认为“七届二中全会就提出了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但没有经常讲,没有公开向大家讲,结果广大群众不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就是要把资产阶级消灭的,但有些人硬是在那里利用而不是进行限制、改造,所以,这次又来了一次文化大革命。”十年文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挫折,它的根源在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判断,给党和人民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

1978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指出要实现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同时扩大开放程度。这实际上就否定了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认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徘徊之后,又重新肯定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而且比八大的提法更加完整、准确。

既然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要对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行改善,这就凸显出了改革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主义要求的”。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继续将经济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提出了“三个代表”等重大理论成果。

三、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变化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因为对主要矛盾的科学认识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要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践是检验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非主要矛盾。

(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科学认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辛亥革命之后,先后出现了大大小小三百多个政党,但这些党大部分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从最初五十多个共产党员,发展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党,建立了富强民主繁荣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绝非偶然,而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所以才能正确认识到中国社会在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在变化发展中把握主次矛盾,所以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才能科学地分析认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消灭剥削和压迫,走向共同富裕。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是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

任何过程、事物都具有多种多样的矛盾,但不能把所有的矛盾平均看看待,而要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正确地认识主要矛盾是科学地分析问题、合理地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于无产阶级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来说,只有科学地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分别制定了国共统一战线、工农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正确的统一战线策略,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三)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思想路线,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因此,在分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候,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和具体国情,任何主观主义或者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的分析都是错误的。“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就是因为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判断严重脱离了中国客观现实,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形势,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四)实践是检验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标志。实践正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检验人的认识正确与否的任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和进出口总额都居世界第一,并分别在08年和10年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世博会,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实践证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是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

(五)在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的同时,也要注意解决非主要矛盾

在事物的矛盾体系中,非主要矛盾虽然受主要矛盾的支配和规定,但它并不是消极被动的因素,可以制约和影响主要矛盾。因此在分析和解决、处理问题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两点论,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做到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解决社会事业发展、政治体制改革、资源环境危机、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非主要矛盾,这就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重要创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经过浴血奋战和不懈努力,将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解救出来,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面貌。进入新世纪之后,面对愈加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及矛盾主次方面的基础上,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通过不断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3]毛泽东传(1949-197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矛盾中国共产党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