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诵读在智障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2013-08-15温丹丹

文教资料 2013年19期
关键词:弟子规读本智障

温丹丹

(珠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广东 珠海 519000)

一、引言

在普通小学经典诵读成功典范的启发下,2009年我校提出在智障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利用课前时间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这不仅是提高智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方式,而且为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尽自己的义务。智障学生识字不多,理解能力有限,大部分都有严重的语言障碍,在语文课堂上让他们进行经典诵读,能否达到一定的训练成效呢?作为一名智障生语文教师,我带着一颗跃跃欲试的心,在语文课堂上开始了智障儿童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

二、在智障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实践探索

(一)精挑细选,选择合适读本。

中华国学经典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识字为主的蒙学读本、伦理教育读本、介绍人物故事、历史知识读本、诗集和工具书几类。在选择适合智障生课前诵读的教材时,我们首先本着一些流传广泛、篇幅简短押韵、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等原则,挑选适合他们的经典读本;其次,挑选一些与他们的生活内容相关的经典读本,让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结合本校智障学生的特点,我们从《唐诗三百首》中挑选出《悯农》等二十余首妇孺皆知的古诗和旨在培养儿童日常行为习惯的教育读本《弟子规》作为我们课前诵读的读本。这两种读本的语言简短、节奏感强、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学生百读不厌,非常喜欢,且从中收获不少。

(二)把握原则,顺利开展教学。

除了与普通的学生群体存在较大的特征差异之外,智障学生群体内部的差异极大,个体间的表现极为不同。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如下诵读原则。

1.鼓励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即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在诵读一首古诗或是一段《弟子规》之始,智障学生基于注意力不持久、兴趣容易转移和自身识字量少、理解能力有限等原因,会表现出挫败感与厌倦感。这种时候,老师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激发他们的诵读欲望。

2.个体差异性原则。在组织全体学生诵读的同时,我们要承认每个学生在识记速度、理解能力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不能要求每一个智障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实现同样的目标。老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能力制定好诵读目标,对于识记困难的学生降低难度,不能背诵的就诵读,不能诵读的就跟读,不能跟读的就聆听,只要学生参与了就给予表扬。

3.模糊性原则。模糊性原则就是不要求老师把每字每句的意思都讲透彻,只要学生知道大致的意思,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①。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补充,追求过细地逐字逐句理解不仅会加重智障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给他们留下痛苦的情绪体验和记忆,不利于诵读活动的开展。

(三)多管齐下,构建诵读模式。

在遵循三项诵读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在语文课堂上逐渐形成了“看—听—读—背—诵”为主的诵读训练模式。

1.看故事。在学习新内容时,先播放相关的动画故事。根据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观看动态的画面、听故事讲解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在观看动画故事的过程中大致了解其意思,远比老师的讲解更深刻。

2.听范读。老师范读的过程是一个帮助学生扫除认字障碍的过程,智障学生边听边认字。在范读时,可鼓励学生轻声跟读,一是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每个汉字的读音,模仿老师诵读节奏与轻重音区别;二是使老师在后面的环节中更有针对性地对每个智障学生进行指导。

3.读经典。诵读的方法有分组跟读、全体跟读、全体认读、个别诵读等。要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能力,有目的地安排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诵读,对其进行重复性训练,增强对诗文的识记效果。

4.背经典。每个智障学生的能力差异比较大,针对能力不同的学生,老师应提出课上背和课下背两种不同要求: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在他们能熟读的基础上,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背诵;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求他们在课堂上能够熟读,并且回家之后在家长的指导下背诵。

5.诵经典。在完成前面的学习环节后,每次语文课上,都会利用课前5~10分钟时间进行诵读训练。虽然时间短,但是通过配乐诵读、小组竞赛诵读、集体放声诵读等不同形式使得诵读训练更精彩。

(四)想方设法,营造浓厚氛围。

为了让智障学生快乐诵读、喜欢诵读,我们通过以下途径让经典诵读走近智障学生。

1.注重环境创设,发挥隐性作用。蒙台梭利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扮演重要的角色,孩子将在环境中吸取的所有东西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在开展诵读活动时,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诵读环境。我的做法是在教室墙面上设立一个“跟我读古诗”、“我会读经典”的诵读板块,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目之能视、口之能读”的环境,发挥环境的隐性作用,鼓励智障学生对经典的诗文多读、多记。

2.积极开展活动,搭建展示平台。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语文学科组的指导和安排,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定期组织智障学生开展“诵读大赛”的活动,通过个人诵读和集体诵读的方式评选出活动的“诵读小能手”和“诵读大王”,对组织经典诵读中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奖励,以此肯定成绩,激励上进。其次,结合经典诵读,开展“我喜欢的诗文”硬笔书法竞赛。学生通过抄写自己喜欢的经典诗文,增强对经典的认识,自觉进入诵读世界。另外,我们还在家长会上组织智障学生进行“诵读展示”,让更多的家长看到智障学生课前诵读的训练成果,了解孩子的进步,给予孩子更多的诵读鼓励。

三、在智障生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的教育效果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在智障学生的语文课堂中开展经典诵读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现我结合自己的实践活动谈谈经典诵读给智障学生带来的教育效果和变化。

(一)形成了良好的课堂秩序。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智障学生都清楚了语文课的学习环节,见到老师站在讲台前,能够做到自觉安静地准备诵读,即使平时顽皮的学生也能非常配合地起立诵读经典。通过课前诵读经典活动,学生在课堂纪律方面明显有了进步。

(二)增加了一定的识字量。

智障学生因身心的特殊性,识记速度慢,记忆容量小,在小学阶段的六年时间中能掌握的生字只有几百个。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在选摘《唐诗三百首》的过程中至少认识400个左右的生字,在背诵《弟子规》的过程中至少认识1000个生字,比单一依靠语文常规教学获得的识字量增加近两倍。

(三)增强了潜在的识记能力。

实践发现,经过长期的经典诵读训练,学生在识记的量与识记效率方面都获得显著提高。《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内容,学生反复诵读不用多长时间就诵读出来,随着记忆力的提高,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从新学到背诵的速度越来越快。

(四)提高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诵读经典古诗文,不仅能够增强智障学生的识记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我班就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朱××是一个自闭症儿童,在之前只有简短的两字单词语言表达,通过经典诵读训练,目前已能够独自诵读五段的《弟子规》。

(五)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智障学生在诵读经典时会不自觉地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特别是诵读《弟子规》之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比较懂事、明理,自控能力增强。原本在学校、在家中自私任性等不良习惯,慢慢发生改变,变得听从长者的教导,同学之间懂得谦让,乐意帮助他人,在家懂得尊敬父母,帮忙打扫卫生等。

四、结语

开展课前诵读经典活动,不仅是我校智障语文教学的特色,还使智障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积累成长财富。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在智障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尝试就会获得更丰硕的成果。

注释:

①应雀灵.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1]杜艳玲.幼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教育价值与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郁忠华.创新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经典诵读作用——对开展小学语文经典诗文诵读探究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2011.12.

[3]高静.加强经典诵读训练有效发展学生智能[J].小学时代.教师,2010.10.

[4]牛跃辉.经典诵读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J].林区教学,2008(6).

[5]李杉杉.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索[J].现代阅读,2011.10.

[6]才玉杰,韩丽红.浅谈幼儿经典诵读[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2).

[7]张曙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经典诵读”[J].阅读与鉴赏(上旬)2011(03).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读本智障
雏燕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