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3-08-15

文教资料 2013年34期
关键词:动力高职专业

程 峰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009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无论高职院校数量,还是招生人数都在不断增长,都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资料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329万,占当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49.8%;2012年,我国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数达到1297所,占国内普通高校总数的61%。与此同时,伴随高职教育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教育质量滑坡的现象越来越多地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于很多高职院校来说,掣肘高职教育质量发展的关键已不再是学生该学什么和如何学,而是想不想学的问题。高职院校如何才能突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瓶颈呢?这是每位职教工作者都应该回答且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对学生学习现状的调研,对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进行剖析,并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出解决思路。

一、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为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们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谈话、网上调查等方式,随机抽取235名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动力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大一、大二的学生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大三学生则以网上调查、电话调查为主。

(二)调查现状分析

通过对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总体来看,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7.3%,76.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动力不足,16.2%的学生则选择不清楚自己的现状。从专业角度看,只有23.7%的学生报考前认真查阅过自己所学专业,不熟悉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未来就业方向的学生占调查对象的56.3%;从学习内容来看,只有16.2%的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76.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太乏味,教学方式太古板,7.3%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和专业有关的书籍;当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75.3%的学生选择请教老师或同学,15.7%的学生选择借助网络寻找答案,9%的同学认为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从入学时间来看,大三阶段学生的学习动力高于大一、大二阶段。通过访谈我们发现,刚迈进大学校园,很多学生还没有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变,没有高中阶段老师的约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变多,部分学生不知所措,从而出现迷茫和浮躁状态,学习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这种状态到了大二阶段更明显,学生正处于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困难期和专业学习的困难期,此时多数学生学习动力的来源是能够顺利毕业,拿到毕业证书。迈入大三学习阶段,学生对当前社会和生活有了更客观的认识,意识到素质和能力在今后工作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必须顺应社会的需求,增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从学习目标来看,35.2%的学生选择专升本,43.7%的学生希望找到一份工作,13.5%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7.6%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分析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显示,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学校和专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又有学生个体等内部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外在因素分析

1.社会环境对学生学习动力存在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社会上的各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现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尤其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高职生在找工作之前就有了“低人一等”的观念,无论文凭还是核心竞争力都不如本科院校学生,缺乏就业信心,对未来就业前景感到迷茫,出现无心学习的现象。正如我国一位学者所说“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家谈起来都认为很重要,现实生活中又离不开,打心眼里却瞧不上”。另外,就业机制不健全、就业机会不公平等现象,进一步加剧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态度。

2.对学校的认可度和专业认同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方面。通过调查我们发现,53.1%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分数低才报考所在学校;56.3%的学生根本就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不了解未来的就业方向。一直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唯“分数”论天下,忽视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另外,我国实行的招生模式是根据填报志愿选择专业,这种模式直接导致学生只有在填报志愿时才会了解所选学校和专业,而且专业选择权很大程度地依赖于学校任课教师和家长,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兴趣,从而失去学习热情和动力。

3.师资队伍的差异及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目前,部分教师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方式和方法缺乏创新,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灌输式教学,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较少,尤其是教学实践能力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调查发现,43.5%的学生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听不懂,课后作业反馈较少。同时,当前课程的设置也不够合理,理论性课程较多,通识教育课程较少,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学生内在主观需求。当前,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更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在因素分析

1.思想观念混杂,价值取向茫然,是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很多学生存在“考前突击学习、认真学习无用”的观念,学习成为应付考试、获得文凭的手段。同时,很多学生由原来的“压力山大”进入“悠然自得”的状态,没有了升学压力,便没有了奋斗目标。在他们看来大学阶段参加各种社团组织,培养大量的人脉资源比学习知识更重要。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对于今后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规划他们表现出茫然和无知。另外,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当他们在专业实践及就业等方面遇到问题,又没有良好的解决方式时,这些因素也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动力。

2.学生生源质量较差是导致学习动力不足的直接原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处于招生链条的末端,很多学生为最后一批录取,这就直接导致学生生源质量的下降。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及学习动力上比较欠缺。调查显示,32.6%的同学是因为家长的原因才选择继续上学,而且这些学生不喜欢所学的专业。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习惯较差,必然会影响班级学风建设,不良的学习氛围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陷入一种死循环状态。

三、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的策略选择

(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确定清晰的人生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切实可行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调动学生自我完善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我校开展的“职道讲坛”系列活动,通过邀请行业企业里面的专家、学者讲座,采用案例分析、经验分享等形式,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同时,在开展生涯规划辅导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通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成长,实现学习目标清晰并不断努力的个人发展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课程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内部动力的稳固性和持久性。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学校应注重以专业为导向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例如,我校每年举办的社团文化巡礼节活动,开展包括永发杯印刷设计大赛、服装设计大赛、慧鱼机器人大赛等多形式和立体化的活动,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充分调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

好的教师不仅能够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分类指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应加大优秀教师培养力度,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树立多元评价观念,以就业为导向,构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企业参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上,要实行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考核相结合,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及职业能力的习得,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充分发挥多方力量,提高教育的合力作用。

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力量,加强对学生学业的指导力度,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第一的观念。首先,学校应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学生在专业学习、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专业咨询、学校招聘会、主题班会等方式,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疑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其次,学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通过邀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来校讲座等形式,以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育。同时,重视发挥家长的桥梁作用,让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1]职业教育:撑起“半壁江山”.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210/143393.html.

[2]陈萍,胡瑜.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J].理工高教研究,2010(6).

[3]陈善晓,张兴红.从大学生学习动力现状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刘燕,高艳,孙冬梅,劲松,田永静,胡心怡.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

[5]薄运玲.大学生学习动力状况研究述评[J].中国成人教育,2013(5).

猜你喜欢

动力高职专业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基于多动力总成的六点悬置匹配计算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