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鲍怀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年32期
关键词:协作分组计算机

◆鲍怀伟

在中职学校加强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计算机教学中,运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方式,能够激发中职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1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根本教学宗旨的。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中的日益普及,各中职学校纷纷提高了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在计算机教学方面,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讲,学生听”,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分组协作式学习”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逐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所采用。分组协作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分组、合作来完成对课程内容的探究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践能力,是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实现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宗旨的必然要求。

2 分组协作式学习概述

分组协作学习的内涵 所谓分组协作式学习,就是教师通过合理的分组策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其中分组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分组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组织形式,也能起到良好的管理协调作用。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组策略结合成各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合作学习是贯穿整个分组协作学习过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协同工作,从而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的探索与发现过程中去,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将分别收集的资料与组员分享,进而完成学习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必要性 一方面,在我国全日制素质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虽然不属于九年义务教育范畴,但中职学校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已然成为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出实践型、专业型人才的摇篮。作为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和科技技术类教育的典范,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承担着培养中职学生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任务。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计算机素养,一直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分组策略的实施,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另一方面,与我国全日制教育中的高中教育不同,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之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采用满堂灌的讲授法进行计算机教学,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快速、大量的学习,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不易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大班授课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以小组形式呈现,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更好地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分组策略 小组是分组协作式学习的基本学习单位,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是否有效。因此,教师教学之前使用科学的分组策略进行有效分组至关重要。

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合理分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通过对学生信息的掌握,为合理的分组提供充分的参考信息。

其次,教师在掌握学生信息之后,还要根据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计算机水平、接受能力等差异,对学生进行优化组合,尽量使每个小组成员整体结构合理,便于组员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助合作,完成对问题的共同探究。

例如,在“计算机网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明确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去了解学生,整合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再根据学生之间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五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确定组长和小组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组员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或合作学习是分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而应该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最终完成学习目标,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已完成的分组,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划分,由浅入深,对每一部分进行讲解,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知识的掌握,然后再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讲解,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尽量让小组自主解决,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对于问题难道比较大,小组合作仍不能解决的,教师要将其作为案例,对此类问题详细讲解。同时教师要引导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理的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机课堂的学习效率。

如在进行基础的办公软件的教学时,单一的讲解会使课堂显得枯燥乏味。比如,在Word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学生掌握的文字编辑,图画、表格、艺术字、文本框等的插入与编辑,页眉页脚的设置等基础知识,选择一个适当的题目如编辑一份宣传海报,要求各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合理分工,合作完成海报的设计,最后根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通过这种学生分工合作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评价指导 教师对学生分组协作学习的指导评价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及时指导和帮助,以及学习完成后的及时反馈和评价等方面。一方面,教师在学生分组协作学习过程中要流动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小组之间分工不合理的地方,使学生能够及时纠正并按照正确的方式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学学生合作完成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之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可以通过集体评选、案例讲解、问题总结等方式,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引导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总而言之,分组协作式学习是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方面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讲授式教学法的弊端,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助于中职学校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逐步培养。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也基本实现了课堂教学宗旨的基本要求。

[1]冯敬益.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0(6):41-42.

[2]韩云凤.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2):187.

[3]付伙强.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6).

猜你喜欢

协作分组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团结协作成功易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协作
分组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