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3-08-15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马小军

中国商论 2013年27期
关键词:果蔬标准化电子商务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马小军

农业电子商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马小军

农产品产业链复杂而漫长,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领域不能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大方面: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农业电子商务 规范化 对策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食品工业产值约为10万亿;占全国GDP总额的20%,同比上年增长4.5%。可以说,食品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另外一个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副产品价值总额为2.45万亿,而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只有1%左右。1%是什么概念?服装电子商务目前占整个服装零售业的17%;而3C产品电商占总零售约为15%;相比较而言,农产品是电商行业几乎最后一个大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商务部正引导社会性资金加大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投入,鼓励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开展电子商务在内的多种形式交易,选择部分行业力强、信息基础好、网络化电子交易体系健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产品综合交易网站,总结推广了线上、线下的整合发展。商务部四大举措推进农产品电商发展,四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规制和标准化以及法律法规建设,规范信息发布、网上交易、信用服务、电子支付、物流配送和纠纷处理等服务;加强配送支撑,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的应用;深入组织开展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构建一个全国农产品信息平台。

农业和其他工业产品不同,产业周期漫长,标准化很低,信任度不够,流通和保质不易;电子商务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也造

成了农业电子商务的步履蹒跚。这是一个不易攻克的领域。那么,究竟农业电子商务有哪些疑难杂症呢?

1 农业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1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目前,生鲜电商的平台有顺丰优选、易果。但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平台,进口食品的品类都超过了40%。这和中国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是息息相关的。很显然,既然物流成本高昂,当然高客单价才能获利,而高客单价意味着高端人群,而打动高端人群的最直接的就是进口食品。中国的农产品品种繁多、复杂,简单分类就有生鲜:蔬菜、水果、海鲜、河鲜、禽肉、蛋奶、五谷等;每个品类又有更多的细类,比如单海鲜就有贝类、鱼类、蟹类、虾类等,又有冻品、活鲜、冰鲜、干货之分。此外,还可以按照地域、养殖方式、捕捞方式划分,根据处理方式又可以分半成品、成品等。

1.2 物流配送成本高昂,供应链不完善

关于农业电子商务电商的物流提货成本,能够发现,假设客单价是100元,25%到40%的成本是物流成本,相比较服装电商5元左右的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昂让农产品电商相比较传统的超市分销模式变得缺少竞争力。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高昂和中国冷链的不完善也有很大的关系,可以看以下的数据,日本有冷藏车32万台,约400人/辆;美国有冷藏车60万台,约500人/辆;中国有冷藏车约4万台,按照美日标准,中国至少应300万辆;由于冷链的不完善,造成中国农产品流通不出去,即使流通出去,也卖不出好价钱。据统计,中国果蔬损耗率25%~30%/年,年损失800亿,可解决2亿人的温饱问题。

1.3 农业电商平台不完善,缺乏信任

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获得目标客户,并实现销售、获得收入,除了目前主流的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目前还包括了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各类进行电子商务的渠道和方式;但电子商务无法解决线下的各种问题。消费者如何对广告宣传产生信任感?是否真的有机?是否真的没用化学物质保鲜储存?如淘宝网给其他的电商产品有相对比较强的控制力来解决信任度的问题;包括如果买到假货可以由淘宝先赔钱等。但农产品淘宝很难解决信任问题。目前淘宝做的“特色中国”频道,实际上是按照地域特色把销售食品的店铺重新做了一次排列组合,即导购。但任何一个地标特产,都有无数店在卖,消费者很难鉴别哪个是真的,哪个是高品质的。淘宝的评价体系在农产品的信任体系的建立完全不够。

2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对策建议

2.1 农产品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品质标准化。多向原产地靠近,考虑相关的认证配套,考虑作业流程标准化,用综合的方式及数据指标来固化产品质量。《食品卫生法》、《标准化法》等法律及有关法规是制定食品标准的法律依据。它们对食品卫生标准的制定与批准、食品卫生标准的适用范围、食品卫生标准的技术内容等三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

规格标准化。比如重量有300g和500g又或1000g之分,外包装有简易装或礼品盒之分,这些需要根据自己定位做调整。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不少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但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实施,碰到最大的困难是,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缺乏完善的检查体系和相应的评价分析仪器。收获、干燥、冷藏、分级、分选等采后处理设施,流通贮藏设施、冷链系统、评价鉴定技术等都是我国农产品规格化、标准化实施的瓶颈。我国现有的国家标准也反映出一些认识上的混乱。例如:我国小麦粉的质量标准(CB1355-86)就没有按小麦粉的面筋情况制定类似强筋粉、准强筋粉、中筋粉和弱筋粉的规格,而只是按磨粉出粉率(即灰分)将小麦粉分为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然而,在这些品种的指标中却还规定了面筋量从特制一等粉到普通粉的依次降低排列。这显然是将品种和等级两个平行的概念混淆了。因为含面筋高的强筋粉可按出粉率划分等级,含面筋少的弱筋粉同样也应该按出粉率划分等级。而一般讲,等级越高,其面筋的主成分蛋白质含量越低。

2.2 完善物流体系,大力发展冷链运输

我国每年生产的水果蔬菜从田间到餐桌,损失率高达25%至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普遍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在保鲜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目前,发达国家己普遍形成“冷链”,采用规范配套的果蔬保鲜流通,从顶冷、储藏、洗果、涂蜡、冷冻运输等一直进行保鲜处理的果菜占总产量的80%,而我国尽管己经陆续开始应用集装箱冷藏、普通冷藏车、海运冷藏集装箱、铁路冷藏车等,但绝大多数果蔬还是一采摘下来就直接进入市场,上市销售的都是初始和半初始农产品,没有任何顶冷、保鲜的处理措施,果蔬失去巨大的增值机会和空间。发达国家超市的水果蔬菜大都在冷藏室放置,而我国超市销售的果蔬大多都是常温放置,损耗很大。冷链是指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易腐货物从采收加工、包装到贮藏、运输及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不间断地处于一定的适宜条件下,尽量降低货物质量的下降速度,最大程度地保持从庄稼地到餐桌的最佳质量,包括全直的冷藏解决方案和应用系统。

2.3 强化电商平台服务能力,提高信任

尽快建立有权威的电子商务认证中心。在电子商务中,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由于网络交易的虚拟性,交易双方缺乏面对面的接触,除了依靠声誉外,建立信任往往只有依赖第三方,第三方作为可靠的权威,在建立信任的过程中扮演着信任传递媒体的角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学习更强的互联网营销能力,提升自身的素质。长远来讲,城市消费者对优质生鲜产品的渴望,和农村优质产品流通难的问题,一定能更好地解决。

[1] 储新民.苏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讨[J].价格月刊,2009(09).

[2] 李伟克,李崇信,娄晓岚,唐文凤,张艳.韩国农业信息化经验及启示[J].农业网络信息,2010(02).

[3] 宋新平,张向钦.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初探[J].北方经济,2007(04).

F724.6

A

1005-5800(2013)09(c)-097-02

猜你喜欢

果蔬标准化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标准化简述
果蔬PARTY
奇思妙想的果蔬们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