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2013-08-15杨照东王敬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亚健康保健人群

杨照东 王敬超

治未病思想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应用

杨照东1王敬超2

(1山东省章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章丘250200;2山东省章丘市中医医院,章丘250200)

治未病;亚健康;中医;预防保健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是迄今为止我国卫生界所遵守的“预防为主”战略的最早思想。由此开启了中医数千年的疾病预防实践,并衍生出许多重要学术理论,积累了大量宝贵医疗经验,是中华先祖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由于此,在国家启动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的“前移战略”后,中医很自然地被推向重要位置。

近几年成立的治未病中心或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正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善于治未病的传统学术优势开辟出的广阔空间。然而,面对资料浩繁的中医学术宝库,如何取其精华,使得古老的中医学在现代疾病防控这个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还有待探索,中医学术藉此再创辉煌成为诸多现代中医人的一个美梦。

出于对中医的热爱,笔者也参与了为实现这一美梦而进行的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总结出一些经验,今不揣简陋,略为陈述,以求抛砖引玉。

1 打造专业的治未病机构

1.1 建立合适的人才队伍——优秀的中医人才梯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上工治未病”,均语出《黄帝内经》。圣人、上工的境界很难企求,但是,由此我们起码得到重要启示:若要达成“治未病”预防疾病的目的,必须选拔优秀的中医人才。只有掌握中医学术精华的优秀的人才,具有丰富中医临床经验的人才队伍,方有可能在医学的最前沿领域探索出有价值的路子。笔者认为,仅仅把治未病作为宣传噱头,只是把成立相关机构作为吸引就诊人群的窗口,于事无补。

1.2 寻求恰当的切入点——发现和治疗亚健康 古今环境不同,文化习俗变迁,疾病谱发生重大改变。怎样把中医数千年内总结的养生保健经验,把中医膏丹丸散、针灸拔罐等丰富的医疗手段切实地服务于人群,寻求一个合适的突破口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亚健康是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医学名词,其所关注的亚健康是由“健康”人群向“患病”人群过渡的理念,与中医“药王”孙思邈提出的治疗“欲病”之人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尽管未病先防的中医养生理念也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但强调治未病的“治”,及早发现亚健康人群,并运用恰当的医疗手段进行积极干预,无疑更有利于发挥医生在疾病防控领域的能动作用。为此,重点发挥我院对亚健康的中医干预进行过多年探索的优势,以点带面,在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内部专设亚健康门诊,以切实的医疗服务贯彻治未病理念、带动治未病全面开花,是我们摸索的经验。

1.3 优化治未病空间——建立顺畅的服务流程 为顺畅实施治未病的服务,按照国家要求,我们把早已经很成熟的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亚健康门诊等工作有机结合,建立了宣传、筛查、诊疗一体的顺畅服务流程,成功建立中西医之间、查体保健之间、健康亚健康之间的无缝链接。在此流程之中,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一以贯之,成功起到宣传治未病、实施治未病的目的。

2 具体实施

2.1 对治未病思想的理解 “治未病”思想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有人认为,这三个层面,贯穿于未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全过程,治未病中心只应立足于未病先防。但笔者认为,如果把已病防变解读为对亚健康未来发展趋势的遏制,把瘥后防复理解为对诸多大病平稳期的积极干预,比如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则治未病中心的服务人群和医疗实践空间将大幅度拓宽。事实上,我们正是这样运作的。实践证明,这样的实践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很多病患的痛苦和后顾之忧,还大大减轻了专科医生的门诊压力。可谓一举两得,皆大欢喜。

2.2 治未病思想在亚健康门诊的应用和实施 与中医对健康的认知相对应,违背自然之道的行为则会损害健康,这是强调人体小宇宙与自然大宇宙的和谐统一的“天人相应观”的体现。因此,中医认为亚健康状态的产生,与不顺应自然之道、违背天时地理等规律所造成的人体功能紊乱相关,其实质则是对人体“阴平阳秘”状态的背反。而“阴气不平顺、阳气不固密”见于生活则表现为失眠、烦躁、潮热、易怒、多汗、上火、腹泻等,映于外象则表现为面色异常,脉象失衡等。因此,对健康人群的中医养生指导,意在防止亚健康状态的产生;而对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诊疗,则为消除症状,终止其后续的危害。这正是对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良好诠释。有资料显示,处于亚健康状态者约占人群的75%,对这一人群的中医干预,无疑是疾病防控的重中之重,其产生的价值是难以估量的。

2.3 治未病手段的选择 中医有膏丹丸散汤等众多剂型,有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丰富手段,其或者方便应用,或者简便廉验,人群依从性好。尤其是这些剂型和方法都在中医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了数以亿万计的人群验证。笔者认为,这较之凭空想象,无的放矢的研究要容易很多,也稳妥得多。唯一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转变思想,学习精通这些现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在正确理解现代人患病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服务人群的具体情形加以实施而已。

3 操作举隅

某女,30岁。初诊日期:2012年9月12日。查体中自述:突发颈项剧烈疼痛,持续一周,伴有头晕,面红,测血压高,曾服用西药降压无效,输液也不减轻。各项生化检查无异常。物理检查:颈部后侧肌肉痉挛,血压180/120mmHg,其余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即给予针灸治疗,颈项疼痛迅即减轻,处方给服柔肝熄风中药调治。一周后回诊,颈项柔软轻松,面红、头晕消失,测血压120/75mmHg。因面部有黄褐斑,要求中药治疗,给服膏方1料,3个月后黄褐斑几乎消失殆尽,且面部皮肤也变得光泽细腻。

以上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场景。笔者相信,这种形式的操作,其对于中医形象的树立,对于中医在疾病防控领域的探索,有一定参考价值。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7.082

1672-2779(2013)-17-0116-02

苏 玲

2013-07-03)

猜你喜欢

亚健康保健人群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