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探析

2013-08-15毕虹琳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

毕虹琳 徐 鹏

(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 吉林 长春 130117)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建设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后,也成为了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执政党。毛泽东在领导我党执政的几十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执政经验,他的执政思想对于今天完善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执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的执政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在夺取全国政权后应由谁来执政、为谁执政、如何执政以及怎样提高执政能力等观点的总和。其核心内容博大精深,可以从中概括出以下几点。

(一)执政的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毛泽东是我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立者。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毛泽东关于实事求是的思想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实事求是的本质。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拿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第二,调查研究,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方法和途径。毛泽东强调:“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正是由于我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理论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二)执政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巩固党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条根本经验。任何国家政权的存在都是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我国的现状和国家的性质赋予我党的主要中心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基于此毛泽东指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认识到:“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 (不管什么人)学习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正是毛泽东从巩固政权的高度,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定位到发展生产力上,社会经济才有了保障,政权才得到真正的巩固。

(三)执政的基本途径是人民民主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和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在这基础上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执政体制,同时人民民主专政也是毛泽东执政思想重要的构成部分。毛泽东在延安时,就黄炎培希望中国共产党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人亡政息”历史“圆周率”的支配时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圆周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毛泽东通过对新政体、国体等问题的思考,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执政的基础问题,将民主和专政联系起来,是对无产阶级专政最本质的概括。毛泽东开创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肯定。同时发展了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更是奠定了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根基。

(四)执政的根本保证是党的自身建设

毛泽东关于执政党建设的理论是其执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建设的“两个务必”思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核心问题是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众的支持,人心的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亡的根本。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能否执好政的根本保证和基础,也是毛泽东执政思想体系的精髓。

(五)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执政后,人民当家作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是我党执政的根本宗旨,这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党的基本纲领决定的。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做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做拥护为最高标准”。毛泽东始终坚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的动力。”“人民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说:“要得到群众拥护吗?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吗?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正是关注群众利益,才能调动群众力量,形成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力量。

二、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基本特征

毛泽东的执政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风雨飘摇中,是毛泽东立足于人民、社会和国家的现实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纵观其执政思想,可以梳理出以下基本特征。

(一)人民性

人民性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品质。毛泽东指出:“事业是多数人做的,少数人的作用是有限的……有了不起的作用还是群众。”任何时候必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同广大的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二)实践性

实践性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鲜明特征,一方面揭示了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来源和理论本性,另一方面也展现出毛泽东执政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毛泽东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我们的总结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毛泽东的执政思想直接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和全国执政的实践当中,同时被执政实践的发展所检验。因此,实践性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重要特征。

(三)创新性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开创性。毛泽东执政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历史、社会以及中国革命的经验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来的,创造性地将资产阶级划分为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同时将民族资产阶级划入人民的范畴,并纳入新中国的执政主体中。又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如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坚定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些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创新性。

(四)辩证性和包容性

辩证性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主要特征,揭示了毛泽东执政思想内在的逻辑性与关联性,反映了毛泽东执政思想的科学性与缜密性。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中,毛泽东运用辩证思维在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包容性作为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又一特征,不仅表现在执政主体的广泛性,在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对专政对象的宽容性,在毛泽东身上积淀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流淌着华夏文明的绵绵血脉。博大包容,兼收并蓄的思想同样植根于毛泽东执政思想之中。

三、毛泽东执政思想对当代的重要启示

毛泽东执政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过程中的结晶和精神财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基本制度至今仍然是我国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执政思想的内容和特征对于当前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原则

坚持“执政为民”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执政为民就是要一切从人民的需要出发,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认为:“在我党一切实际工作中,凡是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回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提出要“向群众寻求真理”,端正党风。执政为民,要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坚持“拒腐防变,保持本色”的执政原则

拒腐和防变是两个不同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以实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和执好政。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廉政建设思想,清楚地指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在我们的党和政府,不但在目前是一个大问题,就是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还将是一个大问题。”毛泽东认为治国就是治吏。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毛泽东讲过,杀他们两个,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他一再告诫全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拒腐防变,永葆本色,才能使我党保持高度的纯洁性,才能保持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坚持“完善执政方式,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执政原则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不断变化,执政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也在变化,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意识需要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我党应时刻铭记毛泽东执政思想中的“两个务必”,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先进性建设。毛泽东执政思想为党的先进性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在开展先进性教育的基础上建立起保持党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我党建设成为不断学习的党,不断进步的党,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3]肖光荣.执政之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执政思想比较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5]毛泽东文集 (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

[7][英]迪克·威尔逊.毛泽东传 (1949-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