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孔法胸腔镜手术处理肺大疱

2013-08-15袁顺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孔法大疱漏气

王 彬 袁顺达 崔 健

(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绍兴 312000)

随着手术器械的更新和手术技巧的进步,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ocoscopic surgery,VATS)逐步应用于临床,在发达国家已成为自发性气胸的标准术式[1]。在我国,习惯上采用三孔法(1个观察孔、2个操作孔),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两孔法也逐渐被广大胸外科医生所接受[2]。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科采用两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54例,其中14例微小肺大疱,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42例,女12例。年龄17~32岁,(22.6±4.4)岁。均有突发胸痛不适、胸闷等症状,经X线检查确诊。均为单侧气胸,左侧31例,右侧23例。首次发病12例,复发42例。病程1~15 d,(4.8 ±3.2)d。术前均行胸部 CT 检查,肺压缩30% ~90%,33例CT检查发现肺大疱。

病例选择标准:①既往无慢性肺部疾患病史;②术前胸片或胸部CT检查未提示有明显胸腔粘连;③复发性气胸或初发气胸但X线检查明确存在肺大疱。

1.2 方法

全身静脉吸入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健侧肺通气,健侧卧位。上臂斜向上举显露腋窝。术中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于患侧腋中线第8肋间做长约1.5 cm切口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初步观察有无明显肺大疱;第4肋间胸大肌外缘做长约2 cm切口为操作孔。以胸腔镜头的进退转向为主导,在小头卵圆钳的拨、翻动作配合下,由下叶开始逐步向上探查全肺,最后重点检查肺尖,找到肺大疱。如为窄蒂肺大疱,用腹腔镜分离钳钳夹肺大疱基底部,否则以卵圆钳钳夹,再使用内镜切割闭合器距离基底部0.5~1 cm处切除肺大疱。如健侧单肺通气状态下未发现明显肺大疱,嘱麻醉师缓慢鼓患侧肺,同时卵圆钳由肺尖部开始逐步向下按压,观察有无微小肺大疱鼓出肺表面。手术完毕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麻醉师再次鼓肺,检查肺表面无漏气后,于观察孔留置胸腔引流管1根,缝闭操作孔,手术完成。

2 结果

54例均在胸腔镜下两孔法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手术时间 30 ~90 min,(49.5 ±14.2)min。术中出血量 10 ~20 ml,(14.2 ±4.6)ml。术后引流量60 ~140 ml,(85.5 ±17.1)ml。14 例发现有微小肺大疱,此类肺大疱均为Ⅱ型,其中最小者直径仅2 mm,1例术中未发现肺大疱,切除肺尖部可疑部位后做胸膜固定。常规于术后第1天复查胸片证实肺复张,观察2天未见漏气后,术后第3天拔除胸腔引流管,必要时延长置管时间,置管时间(3.6±1.4)d。5例术后有细微漏气,考虑钉仓交错切割所致,最长置管时间6 d。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出院时复查胸片患肺复张良好,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5.4±1.2)d。54例随访5~24个月,平均16.5月,均无复发。

3 讨论

肺大疱是由于肺泡高度膨胀,肺泡壁破裂并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局限性肺气肿[3]。Reid将肺大疱分为3型:Ⅰ型,狭颈肺大疱,常见于肺上叶;Ⅱ型,宽基底部表浅肺大疱,可见于任何肺叶;Ⅲ型,宽基部深位肺大疱,可见于任何肺叶[4]。青壮年人的自发性气胸中,肺大疱多为Ⅰ、Ⅱ型,为先天性肺大疱,是由于先天肺组织发育不良所致。

自Wakabayashi等[5]报道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以来,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已得到推广,成为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随着VAST的不断成熟,两孔法逐渐被广大胸外科医生所接受[6]。临床上以Ⅰ、Ⅱ型肺大疱破裂导致气胸多见,肺大疱多位于肺尖部,本组微小肺大疱直径在3 mm左右,多为Ⅱ型肺大疱,不突出肺表面,较为隐匿,位置不固定,较多见于上叶肺。两孔法胸腔镜手术于腋前线第4肋间做操作孔,距离肺尖部肺大疱较近,可避免损伤胸大肌,同时又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必要时可同时置入2件器械处理各肺叶的肺大疱。由于操作孔的减少,在探查时易出现使用卵圆钳钳夹肺叶查找肺大疱的动作,如未见明显肺大疱,此类动作可能无意间损伤到微小肺大疱,从而导致遗漏。

二孔法VATS处理微小肺大疱有以下几点体会。①术前评估:了解气胸发作的病史及每次肺压缩情况,在术前常规胸部CT检查了解有无明显肺大疱[7],但微小肺大疱不能被CT检出,对于术前未见明显肺大疱的病例应格外注意,探查时尽量避免钳夹动作。②探查方法:气胸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并非都能找到明确肺大疱,因此,术中肺大疱的探查是关键步骤。临床上多见肺大疱位于肺尖部,开始可由下叶肺开始探查,逐步向上直至肺尖。在探查过程中,应以胸腔镜头为主导,通过调整观察角度、置入深度对各肺叶进行全面细致的探查,卵圆钳仅采用翻、拨等动作进行配合,尽量避免钳夹动作,以免误伤微小肺大疱。③微小肺大疱的明确:初步探查未发现明显肺大疱者,可要求麻醉师适度鼓患侧肺,胸腔镜头跟进,图像放大,由肺尖开始,逐步往下以卵圆钳按压肺组织,特别是针对可疑部位(如胸膜皱褶、色泽异常处),应反复按压周围肺组织,观察有无微小隐匿的肺大疱鼓出表面。④肺大疱切除的范围:Ⅰ、Ⅱ型肺大疱基底部较为表浅,我们体会切割边缘距离肺大疱边缘0.5~1 cm较适宜,不宜出于经济考虑,紧贴肺大疱边缘做切割闭合,可减少术后漏气或复发的可能。微小肺大疱如出于经济原因可采用细丝线“8”字缝扎处理。本组5例术后有细微漏气,考虑钉仓交错切割所致,最长置管时间6 d。

对于气胸的预后,复发是最大的困扰。因此,如何降低复发率,是气胸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普遍采用的是胸膜机械摩擦固定术。我们认为胸膜固定术缺乏针对性,对于术中未检出肺大疱的患者,胸膜摩擦固定术才是必要手段。降低气胸术后复发率,首要的是提高肺大疱的检出率,本文中提到的微小肺大疱处理,即是针对此类情况提出的。本组直径3 mm左右的肺大疱14例,其中3例肺内同时发现有直径1~2 cm的Ⅰ型肺大疱,均是在切除明显大疱后,再麻醉鼓肺复查时才发现有微小肺大疱鼓出肺表面,此类微小肺大疱的切除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其次,切除肺大疱的范围也是影响术后复发的一个因素。本组2例3年内曾做过肺大疱切除术,但术后出现气胸复发,再次手术过程中发现在既往肺切缘附近又有肺大疱形成,考虑为Ⅱ型肺大疱切除范围不足所致。因此,我们认为切割边缘距离肺大疱边缘0.5~1 cm较适宜,不宜出于经济考虑,紧贴肺大疱边缘做切割闭合。本组1例因术中未发现肺大疱,在切除肺尖部可疑漏气部位后做胸膜摩擦固定术,以减少复发可能。

综上所述,二孔法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在微小肺大疱的探查及处理上并未明显增加难度,可以应用于自发性气胸的治疗。

1 Treature T.Minimal access surgery for pneumothorax.Lancet,2007,307(9584):294.

2 Gigirey Castro O,Berlanga Gonza lez L,Sanchez Gomez E.Single port thoracoscopic surgery using the SILS tool as a novel method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neumothorax.Arch Bronconeumol,2010,46(8):439-441.

3 刘伦旭,周清华,陈桂枝,等.青年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临床分析.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2):136.

4 黄孝迈,秦文翰,孙玉鹗,等主编.现代胸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383.

5 Wakabayashi A.Thoracoscopic ablation of bleb in the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Ann Thorac Surg,1989,48:651.

6 罗经文,成俊玲,陈开林,等.双孔法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5):454 -455.

7 孙 林,吴 骏,王立杰,等.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61例.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5):428 -429.

猜你喜欢

孔法大疱漏气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军事飞行人员肺大疱患病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柴油机漏气量试验研究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烟机轴封漏气现象分析及处理措施
你可真淘气
不同途径经腹膜外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改良两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劣差异
胸腔镜治疗合并复杂情况的巨大肺大疱32例报告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