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思维的语言哲学视角释读

2013-08-15徐剑英

科技视界 2013年1期
关键词:隐喻现象概念

邹 婷 徐剑英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南昌330029)

1 隐喻语言与隐喻思维

传统上,隐喻被视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语言和思维被分列在两个范畴体系中研究。隐喻被视为具有明显修辞特性的语言现象的原因有二:(1)隐喻被视为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修饰,一种词语转义;(2)隐喻表达了一种语义异常。然而,仔细思量,后一观点中已经蕴涵了隐喻同时是一个思维过程,因为如果没有一个思维过程的创造性,就不可能出现词语转义或语义异常。 来自认知语言学的广泛的证据表明, 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无论是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大部分是隐喻的。这样,隐喻现象就将语言和思维这两个范畴紧密关联起来。认知语言学的这一发现完全超越了隐喻传统上仅被视为语言表达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现象的观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充分表明,隐喻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认知方式,是表面借助语言的形式表示深层次命题的一种思维活动。因此,隐喻既是修辞的也是认知的,它集中地体现了人类特有言语思维这种认知方式。

莱考夫和约翰逊认为,隐喻首先是思维问题,隐喻语言只是派生的。这就是说,隐喻性语言只是隐喻性思维的外在表现之一。隐喻归根到底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本质是以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和经历这件事或经验。 隐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与人类思维运作方式极为相似,人类思维离不开隐喻。 人类的思考最基本的操作是隐喻性的,语言的表意方法、概念的形成都与隐喻的运作机制相似。此外,人类的思维过程也是隐喻式的,隐喻思维使得人类把存在的东西看作喻依去意指那些难以表达的或不存在的或无形的喻旨。 关于隐喻是一种思维现象,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的论述。 互动理论认为,隐喻的主要作用不在于对新事物的命名。该理论的最主要功绩就在于确定了隐喻的主要作用不是对语言形式的修饰,而是帮助思维。 理查兹在他的关于“隐喻”的名篇中提到思维与隐喻的联系时指出:“思维是隐喻性的,并且其过程是比较性的,而语言中的隐喻就源于此。 如果我们想改善隐喻理论的话,这一点是不可或缺的。

语言隐喻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体现。 这就是说,我们首先是在概念上将一个范畴隐喻化为另一个范畴,然后才有语言中将一个词语隐喻化为另一词语的现象。 比如,“高”本来是表达与“低”相对的、突现于一个平面的空间概念,它具有鲜明的上下对比特征。当人们把这一空间范畴中的特征隐喻化为速度领域中的对比特征时便有了“高速度”的概念,而隐喻化为科技范畴中的对比特征时便有了“高科技”的概念。 没有概念上对“高”的语义转化或隐喻化,便没有“高速公路”、“高峰会议”、“高能物理”、“高速度”、“高科技”、“高投入”、“高收益”、“高水平”、“高血压”、“高档次”、“高分子”、“高端”、“高考”、“高手”等新概念以及它们在语言中的表达。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表达形式,如“针眼”、“扶手椅”、“山脚”等表达实际上都经历了一个先出现概念隐喻化, 然后在表达形式上通过语言隐喻而扩展词义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频繁的使用,这些词语已被接纳成常用词汇或本义之一。 因此,一代人的隐喻是另一代人的常规表达。

2 隐喻在思维中的核心地位

隐喻的普遍性决定了隐喻在思维中拥有普通语言思维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人脑的思维包括对客观世界感知、分类和概念化等一系列神经元活动,那么语言又是怎样反映这样的思维活动呢?自1980 年以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试图阐明语言的这一功能,结果发现,精确的、客观的、紧扣字面意义的描述不能给予思维活动以正确的定义。根据乔治·莱考夫和马克·约翰逊的观点, 最基本的对于地点、 运动、力量、路径、物体和容器的切身体验是理解类似生活、爱情、数学和所有其他抽象概念的信息源泉。他们在考察了大量英语语料的基础之上发现,我们赖以生存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时间、地点、爱情、争论、生命等,都是以隐喻的方式系统建构的。 换言之,隐喻已经被看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抽象概念基本是隐喻的。除此之外,人们为了更简便地认识新事物,也常常用熟悉的东西去描述不熟悉的东西,因而,许多具体的、形象的概念也是隐喻的。隐喻是普遍的。隐喻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思维现象——隐喻是一种普遍的言语思维现象。在人类日常的言语思维活动中,隐喻无处不在。 一些重要的研究隐喻的认知科学家如莱考夫和约翰逊等甚至将“抽象概念大都是隐喻的”这个思想视为认知科学的三个重要发现之一。 他们认为,隐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的言语思维方式。 事实上,我们在选取ERP 实验语料时也发现,人们在表述形象概念时也很喜欢用隐喻,很多普通的概念也是隐喻的。

隐喻的认知含量超越普通语言。把隐喻从语言形式的层面提高到思维的层面,隐喻也就此成为一个“认知的工具”,成为我们人类在思维中感觉和掌握生命的一个支点。 正因为如此,马克斯·布莱克认为,隐喻无法像替代理论学派认为的那样可以原汁原味地“译回”到那个“自有的表述”,因为隐喻创造了新的、那个所谓“自有的表述”所无法表述的东西。 布莱克进一步指出:“设想一下,我们准备用‘普通的语言’来表示一个互动隐喻中的认知含量。 我们也许可以成功地将这两个对象之间的一系列重要的关联确定下来……但是由此得到的那一系列的字面陈述却并不具备原来隐喻所拥有的那种传递信息和启发心灵的力量。 ……我认为一系列观点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损失是认知含量的损失;字面陈述最重要的缺陷倒不在于它们或者复杂得令人精疲力竭,或者直白得寡淡无味(从文体学上来看也很成问题);所以翻译隐喻注定要失败,因为翻译无法提供与隐喻一样的认识力。 ”

从探讨隐喻可发现思想的本源和思维的真谛。隐喻不仅可以指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手段,而且可以指产生隐喻语言的认知基础,即人们根据已知事物认识另一事物的这种认知方式。隐喻从传统修辞学的研究对象逐渐成为众多认知科学,如哲学、语言学、心理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这些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隐喻的研究说明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意识到隐喻在人类认知和社会活动中不可低估的作用,因为在所有的语言现象中,隐喻是最让人费解的意义之谜。正如考恩所言,隐喻“渗透了语言活动的全部领域并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历程,它在现代思想中获得了空前的重要性,它从话语的修饰边缘地位过渡到了对人类的理解本身理解的中心地位”。

[1]利科.活的隐喻[M].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6.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

猜你喜欢

隐喻现象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幾樣概念店
《活的隐喻》
猜谜语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