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集体备课 提高教学质量

2013-08-15彭效祥赵荣兰伊正君

科技视界 2013年24期
关键词:主讲人基础医学教研室

彭效祥 赵荣兰 伊正君

(潍坊医学院 医学检验学系,山东 潍坊 261053)

集体备课一般指的是教研室中相同专业、相同学科的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展开讨论,以求达成共识的教学活动。集体备课是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由本单位或本教研室的教师共同合作的一种备课方式,它打破了以往教师个人备课一贯采用的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局面,使教师们在集体交流、集体探讨中对教学设计进行完善,它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是教研室开展教学研究、统一教学内容和要求,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师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1 集体备课的意义

1.1 通过共同交流和讨论,教师们之间可以信息共享

大家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更广的范围收集信息,充实教学内容。通过发挥群体智慧和学识,集思广益、深刻领悟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的、设计好教学的重要环节,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1.2 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沟通信息、共同提高

每位教师教学各有所长,个人研究成果各有所专,集体备课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1.3 集体备课可以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提升的机会

对于刚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1],在初期的授课过程中,由于知识不熟练、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容易出现紧张、教学方法单调、多媒体应用不合理、照本宣科等现象。在集体备课活动中,青年教师会将这些困惑与其他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交流,并得到其他教师的帮助。另外在交流的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学习到老教师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利于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2 集体备课的形式

2.1 同学科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

这就是以上所说的集体备课形式,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在此不再赘述。

2.2 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

这种备课形式在医学院校比较多见,特别是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比较合适。基础医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和疾病机体的结构和功能,课程内容间有密切的关联。基础医学各学科是沿着由结构到功能,由正常到异常,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开设的,先学习的学科是后继学科的基础。比如解剖学和病理学、解剖学和生理学、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教师一起讨论同一知识点在各自学科的授课情况,共同解决对一些交叉知识点的讲授问题,并就各自课程的授课侧重点达成共识。有利于突破单课程的封闭性,推动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和链接,使教师形成综合性知识体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

2.3 基础课教师和临床课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

现在的医学教学中,基础课教师与临床课教师在教学上很少进行交流,基础课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缺乏对相关临床知识的了解;临床课教师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也逐渐失去了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充实。因此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无疑会对医学教育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因此,在医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联系。而基础课教师和临床课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是实现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师共同交流学习的有效途径,备课过程中可以讨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和衔接问题以及对各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修订。通过集体备课,可以使基础课教师了解哪些医学基础知识是临床所必需的,是今后授课的重点,这样才能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做好铺垫。为有效保证并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的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3 集体备课中常见的问题

3.1 缺少集体备课相关制度

有些学校未建立健全集体备课相关制度,而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没有建立鼓励教师参与的奖励制度和有利于集体备课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制度,难以调动教师参加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3.2 集体备课缺少计划和执行力度

一些教研室没有集体备课计划,往往是上级要求的时候才临时组织;有的教研室虽然有计划也没有认真执行。这种无计划、缺乏精心准备的集体备课实际上只是走了一个过场,而集体备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都没能完成,直接影响了集体备课质量和效果。

3.3 集体备课流于形式

一些教研室集体备课时通常由主讲人介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备课组其他成员要么没做准备,要么没有发言的机会,集体备课就变成了一个人备课;也有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偏离中心议题,你一言我一语,也没有什么真正收获。使集体备课流于了形式。

3.4 主讲人的选定不合适

有的备课组在选定集体备课主讲人时以老教师为主,他们教龄较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集体备课的准备工作更可靠。但这样一来会使一些青年人产生“等”、“靠”思想,失去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仅不利于教研室的建设,也不利于年轻教师的发展和提高。

针对以上常见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想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必须要制定好计划并严格执行;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和所有的教学人员应该提高对集体备课重要性的认识,避免形式主义,要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主讲人以外,还要求参加集体备课的教师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认真钻研[3],讨论的时候才能各抒己见,互相借鉴,优势互补,这样的集体备课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实现资源共享。

总之,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学思路的很好途径。是与当前教学形式相适宜的备课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促使教师间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有助于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郑志祥,苟国敬.加强集体备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306-308.

[2]秦达念.论系统模块整合教学中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5,4:26-27.

[3]李玲,林平,高学琴,等.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模式下集体备课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48-49.

猜你喜欢

主讲人基础医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高职教研室教研活动高效运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