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渭河流域暴雨洪水调查分析

2013-08-15李晓娥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渭河流域洪灾渭河

李晓娥

陕西省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陕西渭南 714000

渭河流域植被的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水流中含沙量比较高。一旦遇到了强暴雨就会发生洪水,大量泥沙随之进入入河道,形成冲刷、淤积。洪水严重威胁着沿岸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对渭河流域的防洪与治理工作尤为关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的改善了流域内水土流失的情况。

1 渭河流域概况

渭河作为黄河中一大支流,其发源地在甘肃渭源的鸟鼠山。自西向东流经甘肃省、陕西省,最后在陕西省潼关县的港口镇注入黄河,河流全长818km,流域总面积达到13.5 万平方千米。①

渭河流域地貌复杂,包含了秦岭山地,陕北、陇东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渭河谷地。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在水系方面,南北岸则呈现分布不对称现象,位于北部的支流起源黄土高原,为树枝状水系,集水面积较大,而南部的支流起源于秦岭山脉,为羽状水系,河床比较大,集水面积小。流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干旱,夏天炎热且雨水多,秋凉湿润,冬季寒冷且雨雪较少。受复杂的地形地貌等因素,渭河流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在秦岭山脉雨量骤减,在平原河套这一带年降水量大概在500mm; 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并且分配不均匀,主汛期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65%。由于降水和地理条件的差异,渭河流域径流、泥沙异源且年内分配不均匀。

2 洪水、暴雨洪灾调查分析

2.1 渭河流域洪水特征分析

渭河流域的洪水由连续的暴雨天气引起的。即典型的“暴雨致洪”。一般汛期发生在6 月到10 月,主汛期集中在7、8俩个月份,但也有一些年份洪峰出现在4 月或10 月,例如位于甘肃省牛头河的社棠站观测到,1986 年4 月19 日渭河流域发生最大洪峰l160m3;而藉河天水站则在1959 年10 月10 日,观测到流域的最大洪峰3260m3。渭河是典型的山区性河流,洪水发生时,洪峰非常高、水流量大且历时短。峰型主要是单峰,泄洪一般集中在24 小时内,干流一场洪水通常历时会要2~3天。

2.2 渭河流域暴雨洪灾调查分析

1)上游暴雨洪灾

这种类型洪灾的特点是灾区观测站没有暴雨发生,但是在其上游地区出现了暴雨。因为降水量大且急,暴雨导致河流水位迅速上升,形成洪峰造成下游地区的严重洪涝。例如1996年7 月,甘肃平凉、庆阳两地发生特大暴雨,造成宝鸡北部地区爆发山洪,导致4 人死亡,3.1 万公顷的农田被洪水淹没,渭河大堤全面临水,水深达到2m~3m。南山的九条支流发生严重倒灌,受灾人数26.46 万,5 个水文站被毁,经济损失达3.76亿元。

2)连阴天降雨导致洪灾

这种类型的暴雨虽然个例很少,但它时间长、发生范围广、雨量大的特点,造成的灾害是全流域性的,因此危害极大。

此种类型的洪灾,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为前期的连阴雨当中已经发生了暴雨,当降雨结束时,局部地方又降下大暴雨,导致河水流量加大,发生洪灾。另一种属于长时间阴雨中出现已经出现大面积暴雨,局部的大暴雨和连续暴雨天造成持续性的严重洪涝,这种洪灾是全流域性的。由于连续大强度的降水,一是使得渭河自上而下流量变大,水位随之升高,堤坝的抗洪能力变小;而另一方面长时间的降水使地表土壤溶水性达到饱和,径流和积水成灾随时都可能发生,当再有叠加的区域性暴雨,就必然会导致流域洪涝灾害的发生。

3)本区域的暴雨导致洪灾

本区域暴雨导致的洪涝次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渭河流域的中下游。这种洪涝灾害危害也最大,一般导致防洪堤坝决口,大量农田随即被淹,群众来不急躲避,造成人员死伤和被困。而且这种降雨局域分布不均,这就会导致局地受灾非常严重。例如,1980 年8 月,位于渭河中游的户县地区局部降水达到了每22 小时371mm,这种局部强降雨,造成户县0.3 万公顷的农田受灾,受灾人口约为6000 人,其中死亡10 人。1750间房屋被摧毁,损失粮食约75 万公斤。

4)上游暴雨和本部暴雨同时发生导致洪灾

这种暴雨也是导致洪灾比较常见的类型,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波及面积大。暴雨最先发生于各支流的上游,达到一定量形成小型洪水后,然后流入渭河干流。与此同时,本部地区也经受着强降雨,当上游的洪水到达北部时,与当地洪水汇合,形成更大的洪涝灾害。

综合考虑四种类型洪灾,很容易发现,渭河流域的洪灾是由四种不同类型的暴雨造成的,由此也验证了“暴雨致洪”的说法。

3 关于渭河流域防洪治洪的可行性建议

3.1 洪水发生前的概率测算

在汛期到来之前,根据往年记录的有关数据和科学的信息技术,对洪水到来的概率进行分析,即洪水风险分析。这是减少洪水灾害所带来的损失的一项战略举措,在制定正确对策,组织科学抗洪,提高群众的抗洪风险意识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然后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将可能存在的洪灾风险情况告知大众,使群众做好心理准备,指导可能受洪水威胁的地区做好生产建设等各项工作,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洪水预报体系

随着太空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气象预报当中,加快建设针对渭河流域的气象预报信息系统,以便及时地对渭河流域降水情况做出合理预测,科学管理调度洪水,尽可能实现对渭河流域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具体有如下措施:一是加快覆盖整个流域的信息化建设,在全流域内建设洪水管理预测预报信息体系,以建设“数字渭河”为战略契机,加快构建信息预报体系,形成有效的信息采集与传输,以及政府决策支持体系,完善洪水调度的预备方案制度;二是在发生洪水时,尽快地采集和传输雨情、工情和灾情情况,以便对灾情是否可能出现或者灾情出现后的严重程度做出预测和预报,决策部门应根据之前建立的预案来有效指挥防汛抢险工作,尽可能地减小灾害所带来的损失和有效的利用洪水资源,做到对灾情的全面掌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3 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实施洪水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思想是在防洪治洪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追求让洪水安全的进入黄河,而是运用科学的洪水风险分析管理系统,统筹安排,实现洪水的资源化利用。这不仅仅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科学治水的内涵所在。具体来说,利用洪水资源的有效途径包括以下几点:1)在洪水高发地带、大力兴建蓄水能力强的大型水库。通过水库蓄水,把汛期洪水转化防旱用水;2)在科学的泄洪过程中,利用洪水冲击排泄水库和河道中污染物和泥沙,有效达到净水的效果;3)利用汛期洪水于补源和灌溉。有效的改善西北地区的干旱,有利于当地组织农业生产以及环境的绿化工程,改善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从根源上解决渭河流域泥沙沉积严重的问题。但在兴建水库蓄水和灌溉时,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避免对渭河流域河道形态的改变与破坏,造成对洪水治标不治本的局面。④

3.4 明确防洪区域划分,完善洪水灾害补偿机制

政府部门应该明确渭河全流域内的防洪区域划分,将防洪责任和任务具体到每个市、每个县甚至每个人。划定防洪区、蓄洪区和泄洪区,科学规划,统筹管理,实现对渭河流域内的洪水全面监测与控制。在宣传、健全法律法规方面,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把洪水的管理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促进防洪工程和基础设施的健康稳步发展;必须强化前期工作,抓紧落实和防洪治洪有关的基础工作,加大对防洪工程的投入,建立防洪工程建设督办制度,推动项目前期防洪工作有效进行;深化水利工程改革,多渠道增加防洪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对渭河流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献力,共同开发利用流域内的各种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福利的增长。

关于补偿洪水灾害措施,一是政府应该承担救灾的责任,做好灾后的重建和补偿;二是救灾、抗灾可以让社会大众和企业参与进来,政府和企业共同救灾,政府、社会捐赠、灾害保险三者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建立一个全新的救灾体制。

4 结论

渭河流域地形地貌错综复杂,支流众多,水系复杂。加上去其山区性河流的特点,水流湍急,当主汛期到来之时,暴雨及特大暴雨的侵袭,导致流域内水流量剧增,泄洪不力就会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因此,恢复建立全流域的生态坏境,减少水土流失。积极建设防洪工程,加固河堤,科学利用洪水资源,达到对洪水的标本兼治,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张宏利,陈豫,任广鑫,陈改河.近50年来渭河流域降水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4).

[2]张育生.渭河流域洪水分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5(4).

[3]王旭仙,孙一民,张永红,赵奎峰,杜继稳.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特征分析[J].灾害学,2003(1).

[4]闫俊平.陕西省渭河流域洪水管理研究[J].陕西水利,2008(3).

猜你喜欢

渭河流域洪灾渭河
基于样本熵的渭河流域月降水序列复杂度与异步性特征研究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退耕还林工程对渭河洪峰流量的影响
燕太子回国
渭河故道恢复湿地生态的引水方案创新
醒醒吧,人类!
渭河流域香菜夏秋无公害栽培技术
渭河流域粮食生产与灌溉农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