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2013-08-15夏亚荣

科技视界 2013年16期
关键词:创设科学情境

夏亚荣

(西安文理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激发学生提问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科学上的实验和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就是一种新的可能。虽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科学探究都不可或缺,但从根本意义上说,提出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困难,也更有意义。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即如果没有提问就没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可能,那么知识就很难发展下去,也很难进步,而一旦有新的问题提出就会引起大家广泛关注和参与,从而解决问题,推动知识的进步;提问题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引起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也是探索兴趣的重要渠道,学生不提问题就很难有创新,只能停留在接受的层面,对知识循规蹈矩的接受,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情感态度和探究精神;学生的不断提问能促使科学进步。总之,提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很重要,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2 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就数学课堂而言,教师应当怎样激发学生提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策略。

2.1 联系实际建立提问基础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发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注重生活化教学,强调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问题的生活化,加强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结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容易从生活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从数学知识中了解生活,增加提问的机会。

2.2 引发兴趣提高提问积极性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2]在基础教育阶段,要着重打好数学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学会创新,这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有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数学,使他们善于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设置悬念,使学生“欲知不得;欲罢不能”,产生强烈的探求问题的奥妙所在的心里和求知欲望。

有位教育学家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学生”。[3]因此,在数学课堂中要注意授课新颖,方法适当,结构巧妙,鼓励学生多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3 创设适当的情境提供提问条件

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也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来驱动课堂教学。问题要环环相扣,经常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开始,为归纳、猜想提供一个适当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去猜想。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创设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情境。根据教学目的,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素材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富含时代气息的现实生活情境素材作为课堂情景,或是可采用实际动手操作的方法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创设提问题的条件。

2.4 运用语言技巧激发提问欲望

语言是教学内容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近年来,学术界流行将人类语言分为“科学语言”和“艺术语言”。科学语言是相对于艺术语言而言的,在数学教学中,不妨将其比作严格的教学语言,它基本上保持着数学逻辑所使用的特有的叙述方式和术语,科学语言虽然严谨、简练,但欠缺生动,表达呆板,较难理解,因而需要富有表现张力的艺术语言来补充。教师在授课时,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穿插使用,用艺术语言来讲解数学知识,可使科学语言通俗化、平易化。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从中发现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为了作到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数学术语,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逻辑严谨,简练准确,必须对数学语言的类型及其课堂体现有深刻的理解,对于概念、定理、公式等用科学语言来表述是最为恰当准确的,如果用艺术语言来表达,就肯定会产生歧义和误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欠缺准确性。

3 教师在激发学生提问中的态度

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促使学生提出问题,那么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应当持怎样的态度呢?既然是教师要求学生提问,那么教师就应当主动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应,并且这种反应应当是积极的,鼓励的和赞赏的。否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自卑感,从而打消再提问的念头。教师在评价和解决学生的提问时还要注意多表扬,多引导,少批评,少指责,让学生感到一种成就感。因为学生的问题可能是无价值的,或是与本节课无关的,甚至是不合理的,但教师要给予认可和鼓励,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否则教师的指责、批评、不屑一顾都会给学生造成伤害,使学生对提问题产生抵触情绪,从而起到反作用,导致教学失败。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5]中国学生在数学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的优势。但存在最大的缺憾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教会学生提出问题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学生有了提问的意识,就能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正是二十一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也符合《现代课程标准的要求》。

[1]周丽娟.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常热高专学报,2001(03).

[2]田凯.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J].集宁师专学报,2005(04).

[3]周建平.浅谈培养小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J].维普资讯,2007(11).

[4]王彪.政治课教师的语言修养与教学效果[J].维普资讯,2005(08).

[5]余文森,吴刚平.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创设科学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拔牙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