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2013-08-15高岚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2期
关键词:探究性物理科学

高岚婷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青少年体育学校,中国 上海 201300)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分析

高岚婷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三青少年体育学校,中国 上海 201300)

初中物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活动。为了适应我们的应试制度,以前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注重结论轻视过程的教学。而现在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更注重过程的全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激励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本文结合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对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科学探究;主体作用;提高素质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使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理学习学的不仅是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

1 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教学模式的特征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发现,都是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在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学会科学家如何面对各种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收集、处理、分析需要的各种现象和数据,在探究过程中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究过程。从而提高在真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1.1 教学过程的主体性

探究性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在明确学习活动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学生有目的的自主、合作探究,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教师的任务主要是为了引导、协助、激励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1.2 学习探究的主动性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把学生视为容器,学生接受知识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据心理学家统计,一个人看过所记住的材料比听过所记住的材料要多1.66倍。探究性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看”的过程,它是在教师的激励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参与教学和探究的过程中去。通过积极自主的思考、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获得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造成只会机械的解题,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一筹莫展,能力无法提高。

1.3 信息交流的广泛性

探究性教学强调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实验或演示实验。与传统模式由教师满堂灌、对学生单向传递信息不同的是把教学过程丰富成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参与、表达、锻炼的机会,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

1.4 师生关系的平等性

教师只要舍得“主导”,放下师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不到压力,处于平等环境,才不怕犯错误受责。大胆猜想探究,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思考,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人。探究性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师生之间民主平等,学生得以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1.5 教学要求的层次性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学生的家庭环境、文化基础知识、认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视其差异,按同一个教学要求对待不同学力水平的学生,一部分学生感到要求过低,一部分学生又感到要求过高,造成两极分化现象。而探究性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不同的学习任务,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教学要求有针对性,更为提高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

1.6 教学评价的激励性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学生处在被动地位,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教师语言生硬,要求过于“严格”,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的是紧张、压抑的痛苦过程,导致学生厌学、逃学。探究性教学由于学生自主探究,分层要求,有教师的激励和赞许,同学间的交流合作,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不仅有知识的积累,更有潜能的开发和人格的塑造,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起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环节

2.1 提出问题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前人研究得到的每一项成果的过程,都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能从各种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在上《物体的浮沉》一节时,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将不同材质的小球投入到水中,有的球上浮,有的球下沉,有的则悬浮在水中。从这个情景中,学生必然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提出 “物体的沉浮由什么因素决定”等,此时学生就会想去探究这个问题,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自然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2.2 鼓励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

猜想和假设是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导并培养学生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在科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还能促进学生深入地探究。如在压强这一节里讨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了与力的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物体的材料、物体的硬度有关等猜想,对学生来说这些有理有据的猜想使我看到学生聪慧的头脑,看到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

2.3 引导学生制定探究方案

在一个探究性实验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归纳、类比等,这些方法都可渗透于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于验证猜想和假设的方案中,要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想出的、说出的方法越多越好,教师应在此过程中适时指导,尊重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法。如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节的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验目标自己设计实验,动手探究,这样使学生的思维不受课本和教师的限制,促进教师深入研究。

2.4 指导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分析论证

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错误,教师一定要做必要的指导,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踏实、严密的动手能力。在分析与论证上,应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过程中,不要急于得出结论。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并且发现在每次改变物距后像和像距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可循,边做实验边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深入人心”,在遇到问题时能迎刃而解。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不同的看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求异,这样才更具有科学探究的味道。

2.5 激励学生交流合作,加强知识的巩固应用

通过学生间地讨论,交流自己的成果,取长补短。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做好组织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获取更多的信息。在解决问题中,若发现与科学结论有一定差异时,教师应作正确指导,使学生把书本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探究能力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

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相信学生的能力,但也不放任自由。只要教师认真研究,大胆创新,将探究教学模式很好地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培养人才的问题,理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学参考书》(修订本)[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

丁艳]

猜你喜欢

探究性物理科学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