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初探

2013-08-15

科技传播 2013年16期
关键词:互文性可视化受众

刘 杰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北京 100024

1 大数据时代数据新闻叙事的新形态

大数据时代,数据在新闻界的应用也初露端倪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现在被广泛应用到英国广播公司(BBC)、《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欧洲新闻中心、Google 等传媒机构也从2011 年开始,举办各类和数据新闻相关的全球性学术会议与竞赛活动。数据新闻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早期的新闻写作过程中,更多的是把数据作为新闻叙事环节的补充或说明,用来支撑新闻真实性和可读性。进入大数据时代,数据利用行为的变化在新闻领域也诱发出新的创新,那就是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

1.1 数据新闻与可视化

“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或称数据驱动的新闻(Data Driven journalism),被认为是计算传播学的一个具体应用。通过挖掘和展示数据背后的关联与模式,运用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手段,数据新闻成为新闻学的新疆域和应用范例,并作为一门新的新闻分支进入主流媒体。”从数据新闻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数据新闻最终的呈现方式是丰富的、具有互动性的可视化手段,可见,可视化在数据新闻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成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它将符号或数据转换为直观的几何图形,便于研究人员观察其模拟和计算过程。”可视化作为数据新闻传播的主要形态,是数据新闻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以上对数据新闻和可视化的概念进行了简要梳理,那何谓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叙事模式?它又有什么样的优点?本文将结合新闻叙事学相关理论,对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进行探讨。

1.2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概念探讨

“新闻叙事,是报道新闻事实和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新闻叙事学是新闻学的分支学科,具体来说,新闻叙事学要通过对大量有形的新闻叙事材料的占有和分析,阐释新闻叙事的功能、特点及作用,并总结出新闻叙事的方法和技巧,以此来‘领先’新闻实践。”简单地说,新闻叙事就是通过一定的文学叙事手法,将新闻事实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让事实信息的传播更具易读性、趣味性,让新闻事实的全貌能够更加全面地展示在受众眼前。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是对传统新闻叙事方式的深加工与创新。在新闻写作中,数据的运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倒重视,数据的运用不仅可以增强新闻的直观性和可信度,还可以增强新闻的互文性与参与性。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就是将抽象数据具象化,挖掘出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形成新闻文本的同时,制作出具有高度互文性、动态性、参与性的可视化信息,用动态、直观、互动的文本挖掘出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这种叙事模式既增强了文本的交互性、内容的易读性,还加强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性,为受众检验和学习数据新闻中所包含的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

2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传播特征

相比数据新闻的传统叙事形态,可视化叙事让数据新闻更具易读性和动态性。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近用的低门槛让信息海洋可以轻易地将人们淹没,人们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筛选和理解信息,而不是如何获得信息。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制作,为处于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盏灯塔,帮助人们在信息碎片中串联出一幅完整的新闻画卷,发现这些信息背后说蕴含的价值和意义,为我所用。以下,本文将从互文性、参与性两个角度,分析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的特征。

2.1 数据新闻可视化互文性特征探讨

“互文性”是由法国学者朱亚丽·克里斯蒂娃在《符号学:意义分析研究》一书中提出,她指出:“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化”。“在她看来,一个文学文本相当于一个能值,一个词,它是对某个所指、某个对象的表达。互文性是将‘历史插入到文本之中’,以及将文本插入到历史当中”对互文性的研究,既可以应用在文学范围内,也可以拓展到广义的文化研究当中去。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的互文性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探讨。

2.1.1 宏观层面文本与语境的互文

每一则新闻都有其所独有的新闻语境,是新闻发生的历史环境材料,对新闻事实和主题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数据新闻所做的大量工作是通过挖掘数据发现数据背后说蕴藏的巨大链接信息,由于数据的意义构成不像文字,可以通过对语法、语义结构的理解实现,故对数据所处语境的理解则变得更加重要,让受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卫报》对2012 年伦敦奥运会的数据新闻可视化系列报道,其中有主要奥运代表团对所得奖牌数与2008 年北京奥运会进行对比主题,分析各主要代表团的实力变化情况;有将代表团所获奖牌数同GDP、人口总数、团队人数进行组合比较,让受众清晰地发现奖牌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关系。这样就将看似简单没有联系的奖牌数与GDP、人口数等联系起来,让独立的奥运会奖牌数据在其它语境下发挥新的价值。

2.1.2 微观层面文本间的互文

“克里斯蒂娃认为,任何文本的互文性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的,互文性既包括文本之间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又包括文本之间时间上的聚合关系,体现了文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为数据新闻构成时间和空间上的动静合一提供了平台。它可以将不同地域的数据进行意义关联挖掘,并且通过一定的逻辑分析处理,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预测,从而达到时空的动静合一。例如2012 年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Rio+20 发起的InfoAmazonia 热点地图项目,目的是为了保护南美洲亚马逊雨林。地图为人们提供亚马逊地区最新的数据和新闻,读者也可以自己上传和下载数据。这个项目号召全球对亚马逊雨林进行关注,同时地图通过合并数据、卫星照片、地图和图形工具,保持对毁林和野火的监测,不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发起对雨林的保护,同时也延长了对亚马逊雨林保护的时间理念,让人们保持警惕的同时,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亚马逊雨林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2.2 可视化让参与变得简单

亨利·詹金斯于1992 年最早提出“参与式文化”一词,用来描绘媒介文化中的互动现象。参与式文化在社交媒介普及的Web2.0 时代主要体现为全体网民通过网络渠道,在共同身份认同的前提下进行信息的获取、创作和传播,同时营造出自由、平等、包容、分享的媒介文化生态。

2.2.1 受众参与社会议题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将庞杂和繁复的数据以动态的形式展现给受众,在不改变数据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意义挖掘,让看似无序的数据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种种串联成一条条线索,引导受众将数据应用到自身的生活当中去。以区域报纸对数据的利用为例,区域报纸对本区域有着直接影响,区域报纸可以让社区和邻里新闻可视化,在其中发现和故事。也就是说:“在你们面前的一个松散的瓷砖远比一个遥远国度的骚乱显得更加重要。”让区域报纸成为区域内人们生活中的“热媒介”。

2.2.2 创制者与受众线上线下互动参与

同时,数据新闻可视化还为新闻创制者与受众提供了线上线下交流沟通的平台。包括《卫报》的数据博客(Datablog),国际新闻网(http∶//ijnet.org/zh-hans)在内的拥有大量数据新闻制作经验的网站,为广大数据新闻可视化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互动平台。受众允许在线上自主获取和检测数据新闻的相关数据和科学性,同时还可以在线下通过所获得数据进行数据新闻在创作,再通过Twitter、Facebook 等社交媒介与数据新闻方面的专家进行互动,以达到数据新闻价值的再生能力,力图将数据新闻对新闻事实的讲述展现得更加清晰和明了。

3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的意义

数据新闻为新闻的呈现和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渠道,它让受众能在某些宏大的事件背后发现与自身息息相关的关联,可视化展现形式让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得到大大加强,让受众在观看数据新闻时既有动态的体验,又有互动的产生,同时数据新闻还以其极高的科学性和可观测性确保了其信息的真实来源,给受众提供再次把关和学习的渠道。可视化叙事模式让受众在参与的情境中去发现数据文本的互文性,延伸数据文本的意义,这极大地有利于Web2.0 时代参与式文化情境的构建,在给数据新闻叙事带来极大生机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注入发展的不懈动力。

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方式让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数据时不再陷入数据漩涡。可视化极大地增强了数据新闻的易读性和趣味性,让科技与信息的融合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也为传统报业的线上业务提供了另一条道路,助力新闻记者与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一个新鲜的血液注入新闻行业。

[1]郭晓科.大数据:全球有关“大数据”的最新研究成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http://lz.book.sohu.com/chapter-27316-118587163.html.

[2]付光.可视化原理及应用中的可视化数据挖掘[J].广西教育,2011,8:125-127.

[3]何纯.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7:112-115.

[4]李小坤,庞继贤.互文性-缘起-本质语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7,152-155.

[5]焦树民,卢普玲.网路新闻互文叙事队报纸新闻叙事影响[J].当代传播,2009,3,102-104.

猜你喜欢

互文性可视化受众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