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浅论

2013-08-15鲁晨阳

绿色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指导院校

鲁晨阳,李 艳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211100)

1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开设背景及指导意义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数以千万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尤其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培养学生掌握出色的职业技能,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适应国家和社会要求的关键,关系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当下,高职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面临来自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同时还面临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引导下高职生数量不断增加的竞争压力。在这一背景下,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高职生明确职业目标,提高就业能力,显得极为迫切和至关重要。

1.1 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树立积极的职业理想,可以帮助学生坚定正确的职业目标,是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和核心内容。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引导高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按照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从而有效指导高职生就业、择业和创业,帮助其顺利实现职业目标。

1.2 正确职业选择

高职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高职生进一步地了解所学专业及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高职生了解自己的职业个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并培养其优秀的职业素质,帮助解决高职生兴趣、能力与工作机会相匹配问题,从而帮助其顺利寻求到与其专业特性相一致的职业。

1.3 指导职业计划

积极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选择需要依托合理的职业计划来逐步积累和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帮助高职生充分了解和认知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引导其逐步形成、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职业培养计划,科学评估职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增强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的预见性和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从职业计划向现实就业的转化。

1.4 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品质

职业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应的职业技能是高职生进入职业领域必须具备的资本。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高职生明晰对职业技能理解上的模糊及片面认识,引导其充分注重实践,将知识积累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技能与职业目标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此外,随着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通过科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

1.5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求职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高职院校毕业生由于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时,经常无所适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求职应聘的途径和办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为高职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2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职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就业指导课程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指导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课程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2.1 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育与实践脱节

受各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等不足。沿用灌输而非充分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就业指导内容理论性强,指导方式较为单一,讲授多、实战训练少,忽视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具备较强实际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对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指导过程缺少互动性,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指导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足,加之就业指导课程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基本以考查课和选修课为主,更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就业指导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2 培养模式缺乏创新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与教学活动总体上停留在课堂内,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指导内容往往限于讲解职业生涯理论、认识自我理论,介绍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求职技巧等方面,实训基地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尤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服务要求高,好的就业指导效果迫切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办学模式。

2.3 课程设置随意,内容不尽合理,未形成全程化教学

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特色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模块内容的授课,但现有的课程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规范,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指导的强度和频度不足。同时就业指导往往从高年级学生入手,未将其作为系统工程开展全程化教学。

2.4 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性较弱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并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对课程的设置、规范、建设思考等研究不够,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效果。

3 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探索

3.1 改进教学内容

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科学设置课程,合理改进教学内容,增强课程设置的现实性、指导性、实践性,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应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就业期望突出侧重和详略,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切实发挥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高品质就业的积极作用。

3.1.1 就业思想引导

侧重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调整择业期望值,正确选择和对待职业,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从旅游及相关行业基层做起,不断提升自身工作技能和就业竞争力,鼓励学生响应“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号召。

3.1.2 就业能力指导

加强学生全方位就业能力的培养,如理解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尤其作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服务业是就业的主要方向,对上述能力的要求更加突出。就业指导课程可着重情景模拟训练等体验式、互动式教学,通过创造仿真的情境和机会,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使学生在亲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提升技能,发展能力,增强情感认同和心理认知。

3.1.3 就业心理疏导

愈来愈激烈的就业竞争催生了日益广大的就业心理问题,如逃避、攀比、自卑、自负、习惯性依靠等,尤其旅游及相关行业,往往需要毕业生从最基层做起。就业指导课应强化对求职者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学生对求职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理性分析和自我调适,使学生能够客观认知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身素质和个性特征,进而加强择业针对性,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择业自信心。

3.1.4 就业技巧培训

就业技巧是高职生最为直观关注,同时也是最为迫切需要的内容。就业指导可更进一步加强对求职策略和面试技巧的培训,多开展模拟面试和案例分析活动。如可邀请旅游及相关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针对高职生的求职意向做模拟面试,力求情景真切、建议贴切,然后通过将模拟面试案例进行汇总、剖析和分享,提高学生求职技能。开展写求职信、参加供需见面会、口试技巧、择业前的预备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自荐方式和口试的有关礼节,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引导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保持心理和技能上的主动地位。

3.1.5 就业信息服务

就业信息的获取是高职生进行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就业指导,一方面,建立学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的广泛联系,了解并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要求,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为高职生就业搭建平台;另一方面,帮助并指导高职生学会主动地搜集就业信息,把握信息渠道,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3.1.6 就业安全教育

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缺少对社会的熟悉和了解。就业指导课程还应关注就业安全环节,教育广大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各种招聘会的分辨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3.2 灵活授课形式

旅游管理作为实践性和服务性非常强的专业,良好的就业指导教学效果,不但需要学生传统的“听”、“看”、“记”功课,更需要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在身临其境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课堂教学,应更着重师生互动、社会调查、模拟体验、素质提升训练、主题活动、小组讨论、校企互动等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实现效果最大化。通过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中考察实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细致性的就业岗前指导,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对求职就业有一个近距离的全面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3.3 加强师资建设

高职生尤其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做好该项工作,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引进既有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培养本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等机构的部分人员承担就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参加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并通过鼓励政策发动这部分教师走出校园,通过服务校园招聘和深入用人单位等活动,切实掌握旅游及相关行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聘用校外职场成功人士、人力资源专家、行业培训师、优秀校友以及管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就业指导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外求职指导等形式灵活的活动,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保证就业指导教育效果。

[1]陈桂芳.中职生就业指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马 飙.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刍议[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1).

[3]柳君芳,姚裕群.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职生就业指导院校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感恩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感恩教育中的实证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当代女高职生婚恋观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