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干部选拔任用扩大民主探析

2013-08-15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选人用人机关

王 展

(西安政治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扩大军队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军队干部队伍建设实际,着眼选准用好干部,切实把提高民主质量作为重点突出出来。

一、在民主公开的氛围之下,坚持选拔任用原则,严把“标准关”

标准问题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首要问题。标准体现民主,标准决定质量。在当今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下,德与才是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有德无才,难以担当重任;有才无德,终究要败坏党的事业。一是始终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我们党始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原则,就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政治上不合格,能力再强也不能用。理解政治上合格,就是既要看干部的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不坚决,还要看其事业心责任感强不强,工作作风扎实不扎实,个人自身形象好不好。二是始终坚持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德”是衡量一个干部合格不合格的首要条件,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看德。坚持以德为先标准选人用人,就要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把干部的人品官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以及在一些活动中涉及个人切身利益时的一贯表现,作为考察衡量干部德行的根本依据。三是必须坚持以实绩为重。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和个人能力的具体反映,也是选拔任用干部最有力的事实依据。在把握干部实绩时,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重点看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做了哪些工作,为单位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在参与重大军事行动、完成重大任务时,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四是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原则问题。干部来自群众,也因群众而存在,是为群众服务的,其能力素质和现实表现群众最有发言权。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把群众公论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

二、在公平竞争的方针之下,注重考核考评质量,严把“考察关”

公平竞争的考核考评是选拔任用干部机制中的重要环节,更是选准人用好人的主要环节,只有考得准才能用得好,才能为组织选拔任用干部提供有力依据。一要扩大考核范围。很多人的性格和表现都具有多面性,要准确掌握一名干部的真实情况,如果仅仅考察其“八小时以内”,了解掌握到的情况可能会不够全面,有时还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要求各级既要坚持把定期考核、任职考核和随机考核结合起来,使干部无处不在考核之中,还要着眼时代特点,把干部的生活圈、社交圈纳入考察视线内,注意听取广大群众的反映,还要关注干部原单位对其的德才评价,力求平时能全面观察了解情况,关键时候才能做到重点考核掌握准确。二要客观公正评价。由于每个人认知水平的高低都不一样,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处置难免会出现不一致的意见。对此,我们要注意对考核过程中收集到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尤其对干部的缺点要具体分析,全面地、历史地、发展地看干部,不能以一时一事和一面之词作定论,充分肯定干部的优长,善于发现干部的潜能,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三要实行考核责任制。干部考核责任不明确和用人失误失察无人负责、无法追究,是当前考核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建立健全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具体的干部推荐考核、考察责任内容和要求,明确考核不准造成用人失误应承担的相关责任。

三、在科学规范的提名之下,扩大任用提名民主,严把“程序关”

我军干部任用提名,是指政治机关在党委领导下,按照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综合各方面意见和情况,对空缺岗位拟任人选进行通盘衡量,向本级党委提出干部任免方案的过程。提名的主体是各级政治机关,目的是为党委决策提供任用方案。因此,扩大提名民主应从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入手,在强化提名主体、扩大提名民主、细化提名程序上下功夫。一是充分发挥政治机关的职能作用。从实际情况看,现在有的把领导个人推荐当成提名,有的以主官意见代替政治机关提名,这些做法都是不正确、不严谨的。政治机关作为提名的主体,必须担负起提名的重要责任。首先,这是政治机关的职责所在。根据《政治工作条例》规定,政治机关是各级党组织进行政治工作和管理党的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开展干部工作。任用提名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治机关的重要职责之一。其次,这是我军根本制度所决定的。我军实行的是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重大问题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后,由军政主官负责组织实施,属于政治工作方面的由政治机关来具体落实。再次,这是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调整改革的应有之义。完善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就是要用法规制度的形式,明确政治机关在干部任用提名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规范提名工作的具体程序,确保政治机关有职有权有责,能够克服各种人为因素干扰,相对独立地提出干部任用方案。二是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在提名中广泛听取意见,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首先,要让群众有充分的“知情”。对干部任用提名的相关信息,要适时向群众公开,特别是上级的有关政策规定,空缺岗位、选配原则、标准条件,党委选人用人的思想等,该让群众知道的一定要及时让群众知道,为群众参与提名提供必要条件。其次,要让群众广泛“参与”。要根据知情度、关联度、责任度,合理确定民主推荐、听取意见人员的范围,尽可能让那些真正知情的人参与进来,保证推荐结果和反映意见的科学性真实性。再次,要让提名方案充分体现“民意”。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政治机关形成干部任用提名方案的重要依据,与其他方面掌握的信息综合起来分析,做到既尊重群众公论,又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切实把组织认定与群众认可统一起来。三是科学规范提名程序办法。目前,干部任用提名的程序比较笼统,相关规定不够严密,必须进行细化完善。要规范提名初始环节,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搞好综合分析,对各方面意见比较一致、民主推荐结果排名靠前的人选优先提名;对排名靠前但各方面意见分歧较大的人选,要慎重进行提名,必要时组织晋升前考评;对民主推荐结果排名靠后的,政治机关应严格把关,不得作为提名人选。

四、在强而有力的监督之下,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严把“监督关”

有力的监督对保证选人用人的公正性、准确性发挥着修正、把关和警示作用。扩大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必须把强化监督贯穿推荐、提名、考核、任用等各个环节,探索保证选准用好干部、防止用人失察失误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上级监督、党委内部监督、纪委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一是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征求纪委意见制度。这项制度应包括:1、征求纪委意见的时机。应在提出后备干部预选名单或干部任用提名预案后,经政治部(处)主任同意,即提交征求纪委意见。2、向纪委提供内容。出于减少审查工作量考虑,可只提供后备干部预选名单、干部任用提名人选名单或拟提升人员名单。3、纪委的审查重点及意见反馈。重点审查有关人选的党风廉政方面情况,提出明确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干部部门。凡未经纪委审查不得提交会议研究,经审查有问题的应在会议研究时作出说明。二是建立任前听取群众反映制度。这项制度应包括:1、公布拟任对象情况。可由政治机关以适当方式,公示干部基本情况和拟任职务,公示时间一般为七至十五天。公布范围一般在拟提升对象现工作单位,必要时也可以在拟任职单位进行。2、收集分析群众意见。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的问题,干部部门应登记备案并进行综合分析,向党委领导汇报。3、调查核实问题。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有关部门应视情进行调查核实,并规定调查核实的具体时限。4、核查结果处理。问题经查实后,由政治机关根据核查结论提出具体意见,呈报党委研究同意后,作出不影响任职、暂缓任职或取消任职决定等处理。对署名和当面反映的问题,还应当向反映问题者反馈。三是健全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应抓住选人用人的关键环节,针对违反干部政策规定、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的不同情形,区分书记、副书记、常委、政治部(处)主任、干部和纪检部门领导的责任,提出相应的责任追究内容和办法。比如,在提名环节,对政治机关未按规定程序和要求提名的,应当追究政治部(处)主任责任;领导干部以个人名义向组织推荐干部,导致用人失察失误的,应当追究推荐人责任;在决策环节,对常委成员明知拟任人选存在重大问题而发表袒护意见,致使干部“带病提拔”的,应当追究其责任。再如,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隐情不报或者调查失实的,应当追究相关部门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机关
习近平选人用人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
尺偏难以选准人——把准“用人卡尺”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精准科学选人用人
燕昭王的用人智慧
打开机关锁
从羊祜将军选人用人说开去
用人还需讲原则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破解“四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