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宾阳炮龙节历史与社会价值

2013-08-15伍广津李婷婷

运动 2013年14期
关键词:舞龙民俗文化旅游

伍广津,何 飞,李婷婷

(广西民族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1 宾阳炮龙节概况

1.1 宾阳炮龙节起源

“咚咚咚,锣鼓声响;噼噼啪啪,鞭炮齐鸣。”农历正月十一是广西宾阳县一年一度的炮龙节,有着千年发展历史的炮龙节让整个县城陷入狂欢之中,深深吸引着100多万国内外游客,让他们在这里体验了一回“东方式”的狂欢之夜。宾阳炮龙节的主题形式就是舞炮龙。舞炮龙是宾阳人民特有的一种传统舞龙形式。有关宾阳舞炮龙的来历,起于何时,较为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说法。第1种说法,据史料记载,宋代,即公元1053年,奉朝廷旨意,将军狄青率领3 1000千多名将士前去南方征伐侬志高领导的武装反叛势力。在正月十一这天,宾州本地流行着一个热闹的“灯酒节”,狄青以此设下大计。为了迷惑敌军,狄青充分利用了中原地区士兵的编织技艺和舞龙技术,在白天与当地百姓吃酒庆祝,夜晚与百姓舞龙助兴,让整个城镇热闹非凡,民众喜气洋洋。接下来,狄青突然袭击敌军,一夜之间拿下昆仑关,大获全胜。狄青军队班师回朝后,舞龙活动被当地居民保留并传承下来,逐渐演变发展成现在舞炮龙的情景。第2种说法,舞炮龙起源于宾阳地区最早的居民卢氏兄弟,距今已有近300多年的历史。1664年,广东水花门楼卢氏三兄弟为谋生迁居至宾阳的芦圩镇,多年后卢氏移民为表达思乡之情, 就把家乡的民俗活动舞炮龙带到了宾阳。由此, 宾阳舞炮龙活动就成为了当地独具特色传统民俗节日。第3种说法,在明朝万历年间,宾阳县城宾州镇最早的居民,基本上都是来自广西玉林地区的经商之人。他们在此集结成圩做生意,发家致富,安居乐业。宾州镇经多年的发展成为广西四大圩镇之一。多名风水先生给宾州地区卜卦,共同认为该地区是“四龙拜祖”之宝地。他们认为,宾州老圩集市是一处较平坦的高地,类似一社坛。向南方向的4条老街道犹如4条盘旋的蛟龙。4条龙头朝向社坛。风水先生曰:四龙拜祖也。社坛所在地,即现在老圩菜市廊铺,也就是炮龙开光老庙所在地。在老庙开光舞炮龙也是为了“兴隆”此地之意。第4种说法,来源于“送灯”风俗。所谓“送灯”,此举实是庆祝男孩出生的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当地居民谁家男孩在新生儿中第一个出生。所有的当地居民会在正月十一这天出资,由这户人家牵头买酒买菜来吃“灯酒”,买祭品祭祀神庙神坛。在傍晚时候,全体居民在年长的族长带领下拜祭本族社坛后,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跳舞,燃放大量鞭炮并把扎好的花灯送至那户人家。最后把花灯挂在厅堂的横梁上,以示祝贺。宾阳县很多乡镇存在这种风俗。现在许多人认为宾阳舞炮龙就来源于“送灯”活动。正月十一就叫灯酒节。炮龙节即衍生于此节,现在已经两节合一。笔者认为,宾阳舞炮龙活动在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孕育、形成、发展、成熟、改进,并形成了现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文化内涵、整合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生,不仅拥有独特的中华龙文化价值,也具有民众祛灾祈福心理需求的精神价值。20世纪80年代后,宾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炮龙节规模更为盛大。1993年的炮龙节,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届,全城共有28条各式各样的炮龙参与了表演,游遍了全城大小12条热闹的街道。2007年,为了展示宾阳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丰富的民俗风情,打响炮龙文化特色品牌,宾阳县委县政府举办了百龙舞宾州炮龙节活动。同年,炮龙节成为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宾阳炮龙节活动在2008年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目。

1.2 宾阳炮龙节活动形式

宾阳炮龙节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独具一格的地域特性。宾阳县发挥当地特色资源,挖掘整理和展现该县的特色文化内涵,将各乡镇独具特色资源融入炮龙节活动中,并在各乡镇设立“炮龙节”分会场,推动了乡镇传统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炮龙节活动,除了原有的舞炮龙活动、游彩架、大型文艺晚会演出、灯酒宴、民俗文化与艺术展演等项目,2013年的又新增加了山歌擂台赛、武术挑战赛、宾阳—台湾“双炮”交流活动、壮乡武术表演和狮王争霸赛5个项目。

宾阳炮龙节主要活动如下:一是游彩架,即彩架游行。参与整个游行的队列由彩色的台架队、舞龙舞狮队、彩灯组、音乐柜等几个部分组成,由当地知名的舞狮表演队开道,舞龙表演队收尾,中间有4台彩架依次前行。每台彩架分别有4人扛在肩上,彩架上有2~4名大胆、聪明、机灵的孩童装扮成各种各样的人物。彩架上表演的人物大多都是来源于中国的历史、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原型,如猪八戒背媳妇、穆桂英挂帅、仙女散花等。二是灯会,俗称“灯酒会”,活动内容有乡饮和取灯。此活动实际上当地为庆祝男孩出生的礼仪形式。在过去的一年里,当地居民谁家男孩在新生儿中第一个出生。居民全部集资,由这户人家担任“头人”买酒买菜来吃“灯酒”和负责所有事务。各族人民齐聚一堂商量村规民约、农业生产,然后举行盛大的晚宴。三是舞炮龙。舞炮龙是整个炮龙节活动的主题,主要包括开光仪式、舞炮龙活动、送龙等组成。开光,每年正月十一晚七点时分,在老庙神坛都会为为即将进行表演的炮龙举行传统的开光仪式;舞炮龙,“舞炮龙”即以燃放“鞭炮”弹烧狂舞之龙。当地人认为炮放得越多、越响,龙会在自家门前停留的时间越久,就越吉祥如意,由此流传认为炮龙节不仅是居民狂欢的民俗节日,还蕴含着民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生意兴隆、喜添贵子之寓意;送龙,炮龙由村头一直舞到街尾,舞龙队伍会在事先定下的集中地点,举行当地独特、传统的送龙仪式,然后用火把将舞过的龙焚烧,送龙升天,以此表达送龙之意。

2 宾阳炮龙节的社会价值

2.1 宾阳炮龙节促进旅游产业

炮龙节作为旅游产业吸引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延展了旅游季节。宾阳县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人文气息是宾阳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在参与性、动态性、体验性旅游资源发展过快的今天,单纯静态性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正逐渐降低。因此,集体性、参与性、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就成了城市旅游吸引旅客的一种新型方式。新型方式的出现既提高了旅游人群的数量,又丰富了旅游资源,实现了民俗旅游资源的动、静相结合。宾阳炮龙节以其独特的“东方式”狂欢,深厚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成为了吸引中外大量游客的一种新型旅游资源。宾阳炮龙节为宾阳旅游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使旅游淡季不淡,延展了旅游季节。

2.2 宾阳炮龙节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打造民俗文化品牌

宾阳是一个有着2 000多年历史的古县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丰富的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炮龙节、游彩架、灯酒节、仙马、彩凤、丝弦戏等。宾阳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炮龙节这一契机传承与发展当地民俗文化,通过炮龙节主题活动,形成了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动,共同体现宾阳的历史文化内涵,达到了民俗与历史相融合,主题与形式相统一,推动了宾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力推进了全县民俗文化的大跃进。炮龙节是宾阳独具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被国内外媒体、游客称为“世界独有”“东方狂欢节”“中华一绝”的民俗文化活动,这是宾阳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宾阳面向世界的一封介绍信。炮龙节既树立了宾阳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又打造了宾阳民俗文化品牌。

2.3 宾阳炮龙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民族大团结

炮龙节对宾阳来说是规模盛大的民俗体育文化活动,男女老少参加,群众基础良好,既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炮龙节舞炮龙不仅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又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生活的象征。壮、汉、瑶等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参与,各民族文化相互辉映,共同繁荣。舞炮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粘合剂”,把各族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产生着强大的同心力与凝聚力,各民族兄弟欢聚一堂,共商舞龙事宜;各族人民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切磋舞艺;舞龙之时,方圆几十里的人民都来观看,热闹非凡,其乐融融。

3 建 议

3.1 提升炮龙节民俗文化品牌效应

宾阳炮龙节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一般要从挖掘整理炮龙节文化资源到开发与利用资源优势,再到把炮龙节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最终实现炮龙节文化产业的品牌化。资源优势是基础,而品牌建设才是最终目的。要借助宾阳炮龙节民俗文化,将其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炮龙节文化产业,同样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通过炮龙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造“宾阳炮龙节”主题品牌。“宾阳炮龙节”文化品牌是在文化产业建设中形成的风格独特且影响广泛的文化现象,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提升和带动作用。

3.2 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发展道路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根,是这个地方的灵魂。旅游是一个地方的本,是这个地方的窗口。依托“宾阳炮龙龙节”特色民俗文化资源,不断探索旅游发展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形态,打造民俗文化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了“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合作共赢格局。依据旅游市场需求,制定出多条以突出当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打造出以宾阳炮龙节文化为主线的特色旅游线路。

[1]罗必果,潘瑜.论广西宾阳“炮龙节”民俗旅游开发[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2012(2).

[2]周华.舞炮龙运动体育文化特征与社会功能的探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9) .

[3]伍广津,翟翠丽.舞炮龙与舞火龙文化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10).

[4]刘艳兰.标志性事件旅游的开发与管理——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J].中国高新技术起企业,2008(15).

[5]刘云德.民族民俗文化的资源优势与品牌建设——以承德为例[J].人民论坛,2012(17).

猜你喜欢

舞龙民俗文化旅游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中秋舞龙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舞龙舞狮进校园
旅游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