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问题研究概述①

2013-08-15蔚卓虹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27期
关键词:心理疾病强迫症体育锻炼

蔚卓虹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 408100)

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问题研究概述①

蔚卓虹

(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 408100)

体育锻炼既是一项身体活动,也是一项心理活动。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加强人的体能,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而且,体育活动对于增进心理健康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随着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锻炼心理学的研究己逐渐成为当前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前沿课题。锻炼心理学虽是运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但是,它的研究领域却要远远比这样一个名词的字面意思复杂的多。通过文献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体育锻炼对一些心理疾病有防治的作用。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本文通过手机文献资料对此进行了论证。

体育锻炼 抑郁 锻炼心理 强迫症 精神分裂

随着心理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心理疾病已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而且成为目前比较热议的健康问题。一般来说,治疗心理疾病的办法是采用药物治疗或各种形式的心理治疗手段,通常治疗费用很高,而且随着心理疾病患者的不断增加,有很多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具有强身健体及其娱乐自始至终的功能,除此之外,对于失眠、抑郁、焦虑、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1 体育锻炼对抑郁的抵抗效能研究

1.1 体育锻炼是否具有抗抑郁效能

自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研究体育锻炼与抑郁之间的关系。1926年,沃克斯提出体育锻炼是传统治疗已与方法的一种辅助手段。他认为,锻炼会产生频繁的神经刺激,导致腺体分泌的增加,从而产生幸福的心境。1967年,摩根对抑郁症患者、无抑郁症状者和抑郁中等程度者进行研究,以了解抑郁与身体中脂肪所占比例、反应时、握力和肌肉受耐性之间的关系。他发现,抑郁症患者只是在肌肉耐受性上低于另外两组,在其他指标上与另外两组无显著差别。

大量有关身体锻炼和抑郁患者关系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自卑;脑子反应慢,记忆力减退;不愿说话,什么也不愿干。此时,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加快,有利于消除疲劳感,使愉悦感增强;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思考能力。通过运动,患者才会去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帮助其恢复对生活的控制能力。体育锻炼能够增强患者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利于病情恢复,预防复发。体育锻炼对抑郁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但这不是治疗心理健康的必须的手段,二者并没有存在确切的因果关系。可以这样说,参加体育锻炼可以辅助治疗抑郁症,要想彻底治愈永不复发,必须得靠药物治疗。

1.2 锻炼的抗抑郁作用能持续多久

美国北卡罗来那州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了156名50岁以上,患有严重精神抑郁症的男子。将他们分为三组进行试验,第一组每周运动3次,每次半小时;第二组只靠药物治疗;第三组药物治疗与锻炼治疗兼顾。16周后,三组病人的病情都有显著改善,这表明三种治疗方法均产生了效果。再过6个月后,发现运动组抑郁症复发的比例最低,只有8%,药物组抑郁症复发率达38%,药物治疗和锻炼治疗兼顾的小组抑郁症复发率为31%。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布鲁门索指出,原先是假设两种治疗方法兼顾的小组效果会最显著,但结果却发现锻炼治疗的效果更持久。这可能是由于锻炼组的病人更为主动,对病情有“自我掌握感”,随着病情的改善与锻炼的进行,形成良性循环的缘故。但研究小组同时也提醒,不要把体育锻炼看做万灵丹,因为实验对象不包括严重到有自杀倾向或近乎发疯的病人。

一项新的研究认为,当经常运动的人中断自己的运动时,两周后心情就会变得很差。研究发现,对那些经常进行有规律运动的人来说,如果一两周不去运动,心情就会变得更抑郁。该研究包括40名经常进行适量、有规律运动的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迫不做运动的“假期时间”并没有为任何人的精力进行了充电;相反,还让人感觉比以前更糟。

有研究对32名男大学生以50%两种运动强度分别进行30min的慢跑和踏级的测试,并在运动前以及运动结束后5min、30min和60min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运动中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随练习强度和方式的不同波动,但30min有氧运动后产生的即时效果是积极情绪和疲劳感觉增加,消极情绪降低到基线,运动结束30min和60min后,积极情绪增加,心理疲劳感觉降低。经检验,两种运动强度和运动方式经30min有氧运动后产生了相同的情绪效应,积极情绪呈上升趋势,消极情绪呈下降趋势,并且这一心理效果至少保持到运动结束后60min。

虽然一系列的研究结果对锻炼的抗抑郁作用持续时间并没有得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但我们发现锻炼确实给抑郁消极的人带来了积极影响,并对其心血管功能有很大提高,而且,在研究开始有有临床性抑郁的病人通过锻炼获得了一定的治疗。

2 体育锻炼对焦虑症状的良好效能

焦虑情绪不仅表现为精神性焦虑,比如心烦、急躁、胆小害怕等,还会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心慌、心悸。综上所述,焦虑情绪是人们惯有的一种心理,然而过度持久的处于焦虑状态中就会演变成焦虑症,从而危及到人的心身健康,只有及时防治,方可避免危害的进一步加深。

体育锻炼分为有氧锻炼和无氧锻炼两种,临床研究发现经常参加有氧运动(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对人的情绪有9种良好的作用,其中第一种便是放松精神,减轻焦虑。哪种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Morgan(1987年)做了7个系列实验研究,结果发现,只有当锻炼强度在最大心率的70%以下,才可以达到降低焦虑的效果,太低强度的锻炼对于较低焦虑并没有明显作用。Raglin(1987年)等人发现,进行体育锻炼后的2h内焦虑程度会有所降低,但实验参加者在休息30min后心情又回到了原来的水平。至今为止的30多个关于焦虑的体育锻炼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只有有氧运动才显示积极的效果。

此外,还有研究证明,不论是长期的身体锻炼还是一次性身体活动都可产生良好的情绪效益。长期身体锻炼是指每天或定期参加锻炼活动。而且锻炼持续时间在10个月以上。一次性身体活动是指持续时间为30min左右的运动活动。有研究显示,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使焦虑程度下降。30min时长的跑步可以使焦虑抑郁和愤怒等不良情绪状态有效地改善,同时还保持高水平的精力,仅一次自行车练习便可以让健康或不健康的大学生焦虑程度下降。更有甚者,5min的徒步行走也有助于提高心理情绪状态,缓解焦虑。根据各项研究得出,不论何种形式或者时长的体育锻炼都对焦虑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3 对体育锻炼治疗强迫症作用的研究

目前,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与继续升学的压力,高压的校园生活使不少大学生都与强迫症结缘。然而我们国家在如何缓解这一现象的研究很少,有些学者尝试着将体育锻炼与强迫症结合,试图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改善强迫症的负面影响。实验表明,低强度的娱乐性集体运动对于改善学生的强迫症,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维持平和的情绪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者认为,要从学生兴趣出发安排运动处方,以游戏和娱乐为主导的运动项目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强迫症状。另外,娱乐性的集体运动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感情,以淡化强迫症所带来的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为有效治疗强迫症打下基础。

通过翻阅文献资料发现,“多管齐下”治疗手段所产生的效果远好于单一的治疗手段。因此,虽然目前在体育锻炼对强迫症治疗效果方面的研究很少,但是在体育锻炼对强迫症的辅助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且在此方面的研究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4 体育锻炼对缓解精神分裂症等的影响

在体育锻炼干预精神分裂症这一方面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大多数只是病例报告或者是不可代表大众的小群体研究,不具有普遍性,严谨准确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总之,就目前的研究表明,在帮助精神分裂症病人改善情绪和提高自尊方面,体育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若想减轻他们思维混乱,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有一些学者在体育锻炼和酒精等其他药物的使用方面,做了初步的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得出的是,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帮助精神病患者改善负面情绪并且增强自我概念;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在提高患者的节制能力方面有明显效果。

5 结语

锻炼心理学的研究证实,体育锻炼除了能够有效增进身体健康,还可以有效地防治心理疾病。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有助于抑郁情绪向积极方面转化,而且不同的锻炼方式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但体育锻炼的抗抑郁效能究竟有多大,尚待实验研究加以证实;即时和长期的体育锻炼都能有效地降低焦虑水平,而且体育锻炼降低焦虑的程度与年龄和健康状况无关,但重要的是什么样的锻炼形式能更有效地降低焦虑的程度;研究表明,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个体的睡眠状况,对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次性失眠、短期失眠、精神症性和心理及生理慢性失眠有一定的疗效。

[1] 季浏.体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娜.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测试[J].体育与科学,1998(2).

[3] 刘彦,高志清.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研究概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1).

G806

A

2095-2813(2013)09(c)-0016-02

蔚卓虹(1990—),女,健美操,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2010级学生。

猜你喜欢

心理疾病强迫症体育锻炼
你不会是……强迫症吧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为什么我们乐于逼死强迫症?
两种人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