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死疲劳》为例谈莫言对马尔克斯的接受与发展

2013-08-15刘一静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710128

名作欣赏 2013年3期
关键词: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

⊙刘一静[西安外国语大学, 西安 710128]

⊙李汶柳[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48]

1982年,马尔克斯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巨大反响。中国文学与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文学有着极为相似的历史文化语境和现实文化境遇。作为同处于第三世界的作家,中国作家和马尔克斯怀着共同的心态,带着复兴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希望得到西方文化权威的认可。这一系列的契合因素使马尔克斯在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其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言作为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成长起来的当代作家,其创作从早期的《透明的红萝卜》《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家族》,到《金发婴儿》《球状闪电》,再到《丰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和《生死疲劳》,明显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论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小说》认为,莫言最初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探索是有着明显的模仿印记的。我们可以找到情节上的相似”。经过不断的创作,“莫言意识到他如果继续迷恋长翅膀老头坐床单升天之类的鬼奇细节是没有出路时,莫言已经开始从整体上把握魔幻现实主义的真谛了”①。他逐渐“远离马尔克斯和福克纳这两座灼热的高炉”,因为“他们都是形态各异并肩而立的高峰,你只能离他们远远地建立一座自己的山脉”②,并主张用强大的本我去覆盖学习的对象,表现出对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主动疏离和有意识的“撤退”,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本文主要以《生死疲劳》和《百年孤独》的比较分析为切入点,探讨莫言在叙事模式、土著观念运用以及写实性方面对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与发展。

一、独特的叙事方式及文章结构《百年孤独》采用了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它以某一将来做端点,从将来回到过去,小说首句“很多年以后,每当看见行刑队时,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都会回忆起,他父亲领他去见识冰块的遥远的下午”③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文中如“很多年之后,这里已经成了一条宽阔的马路”④,“几年后,他就是穿着这双靴子面对行刑队”⑤等描写,通过当下插入后来与此相关的事情的叙述语言在《百年孤独》中俯拾即是。这种叙述方式“确立了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循环回返的圆形轨迹,这个循环往复的时间结构使时间和命运交织在一起,人们在时间的年轮中无法摆脱轮回的命运,使小说蒙上不可逃脱的宿命色彩,增加了魔幻色彩,因而为众多中国作家所借用”⑥。从《百年孤独》中,莫言看到了这种颠倒时空秩序、交叉生命世界、极度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法,并在《生死疲劳》中将这种创作手法进行了体现:“也是许多年之后,我在许多外国电影中,看到这种场面,便会想起,父亲对牛伸出的手”⑦。而小说开篇第二句“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⑧则充分表现了马尔克斯式的、立足于现在对以前情景的回忆的叙事手法。

此外,《生死疲劳》在结局的处理上也显示出了《百年孤独》的影响。《百年孤独》的结局是奥雷良诺和自己的姑姑阿玛兰塔·乌苏拉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结合后,生下了长着猪尾巴的小孩,而阿玛兰塔·乌苏拉因产后血崩救治无效而死去。在莫言的《生死疲劳》中,庞凤凰与蓝开放实为堂兄妹,两人也因不知实情而结合,最后生下了大头儿,且生下来就有怪病,“动辄出血不止”,而庞凤凰在生下大头儿之后也死去了。

但是,作为莫言刻意“撤退”后的作品,《生死疲劳》在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自己的创新。小说在内容叙述方式上主要采取了“大头儿蓝千岁”与“蓝解放”对话的方式,并按照中国人惯常接受的时间顺序来排列故事。小说的结尾“我的故事,从一九五○年一月一日那天讲起……”⑨与小说开头相呼应,以此告诉读者,整部小说是两个人对话的内容,在形式上形成一个叙述的圆圈,颇具新意。同时,莫言还从民间吸取养分,采用中国古典小说最常用的章回体结构,使小说在叙事模式上展现了鲜明的民间色彩和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格。

二、土著观念的神奇效果土著观念是指当地人对神话传说、现实、人生、世界等一系列问题的看法。由于科技不发达,早期拉美人便用自己的想象来阐释现实世界中无法解释的事物与现象,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信仰和迷信思想。拉美作家用自己的文章表现了拉美传统的土著观念,把虚幻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了拉美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百年孤独》中表现拉美土著观念的文字更是随处可见。例如拉美人认为,世界可以分为死人世界和活人世界,而人生仅仅只是一个过渡。《百年孤独》中就有许多关于人和鬼搅在一起的情节,鬼魂可以出入人世,会时隐时现,甚至可以与人对话:被布恩地亚杀死的阿基拉尔的鬼魂夜间出现在他们家,他们夫妻俩都看到过,阿基拉尔有时站在水缸边“用芦草堵住喉头的伤口”,有时在浴室里“用芦草擦洗脖子上的血迹”,有时“在雨中溜达”,而且在第十八章中,墨尔基阿德斯可以死而复活,再次死后还可以与奥雷良诺对话。这种人和鬼、生和死相混淆的表现方法形成了一个富有浓厚魔幻色彩的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展现了富有神秘色彩的拉美文化。“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使中国作家看到了一种全新的表现第三世界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的方法”⑩,对许多中国作家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新时期的文坛上,出现了莫言的山东高密乡、贾平凹的商周、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西藏等等。对此,韩少功说道,“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文化传统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作家有责任“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筑和镀亮”民族的自我。中国作家着力于找寻民族文化之根,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进行借鉴,从内容与形式上促进了当代小说的发展。

莫言并非只简单地对马尔克斯进行模仿和照搬,而是对本民族文化历史传统、思维方式和精神心理状态进行深入思考,创造性地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结果。莫言把这一技巧中国化后主要体现在着重表现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信仰和封建迷信思想。中国同拉美一样,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先民在早期生活中形成的迷信思想在民间同样根深蒂固。在《生死疲劳》中,作者突出表现的是中国人普遍相信的佛教轮回观念。佛教认为,众生要在三界六道的生死世界流转循环不已;在轮回的过程中,可以是人转世为人或动植物,也可以是动植物投胎为人。《生死疲劳》借助于六道轮回之说来进行构思,每部分切分的主要线索是由地主西门闹转世投胎变成的不同动物组成的:“驴折腾”“牛犟劲”“猪撒欢”“狗精神”以及最后一部分“结局与开端”中提到的“猴”和仇恨发泄干净后转世为人的“大头儿蓝千岁”。小说主要通过不同动物和蓝解放的视角来讲述高密东北乡五十年来的历史变迁,这种轮回转世观念与中国传统的章回体相结合,使人读来有一种亲切感。此外,小说在行文中也多次体现“轮回”观念,例如,在第十二章末尾,作者提到蓝脸给蓝解放“讲了几个有关轮回的故事”。蓝脸之所以坚持要买那头由西门闹转世的牛,是因为他觉得“它的眼睛,跟咱们家那头黑驴的眼睛是一模一样的”⑪。蓝脸一直深信轮回转世这一观念,所以他对驴、对牛像对人一样;在他死时,他也知道了那条狗是西门闹转世,并带着狗一起走向坟墓。再如由西门闹转世的驴之所以不怕民兵开枪杀驴是因为“驴是畜生,不懂人事,如果杀一头驴,那开枪者也会成为畜生”⑫。这一点也反映了民间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魔幻现实主义的写实性“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作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和试验之后创立的一种根植于拉美本土的现代派”⑬,被誉为一面现实社会的哈哈镜。“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魔幻’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⑭《百年孤独》依循“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原则,通过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和马孔多小镇的兴衰消亡的历史,表现了19世纪初到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作家在文学谈话录《番石榴飘香》中指出,布恩地亚家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而作家的职责就在于提醒公众要牢记住这段容易被人忽视和遗忘的历史。作为一部呈现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小说中有关失眠症的部分便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人们因为失眠渐渐得上了健忘症,这种健忘症会让人“逐渐把事物的名称与概念忘掉,最后会连人都认不出来,甚至失去自我意识,变成一个完全忘掉过去的白痴”⑮。为了和健忘症作斗争,人们先在物件上写上名称,到后来甚至把物品的功用也标在上面,例如“这是牛,每天早晨应挤奶以生产牛奶,牛奶应煮沸后加入咖啡,配制成牛奶咖啡”⑯。这显然只是作者的想象,而作者正是想借助魔幻现实主义这面哈哈镜放大被人们忽视的现实,告诉人们忘记历史带来的危险是巨大的。

莫言在《生死疲劳》中叙述了从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五十年的历史,讲述了中国乡土半个世纪的蜕变与悲欢,并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作品也对中国当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在莫言与李敬泽的谈话中,提到了农民逃离土地的问题:“一切来自土地的,最终也回到了土地。可是,现在的农民已经不爱土地了。”而“一切来自土地的都将回归土地”,正是小说中蓝脸的碑文。农民不应该逃离土地,否则他们便失去根本,作者在小说结尾就展示逃离土地或背离土地的凄惨景象。莫言通过魔幻现实主义这面哈哈镜,从各种不同动物的荒谬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广阔而真实的中国历史画卷。这些都体现出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基础和根本,离开它就不会有深刻意蕴和厚重的力量,魔幻也就失去了光彩。”⑰懂得用魔幻来深刻地反映现实而不只局限于描摹具有魔幻色彩的事物,是中国作家学习马尔克斯的一大进步,《生死疲劳》便深刻体现了这一点。

总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中国文学不可能只靠模仿来立足,中国作家对以《百年孤独》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接受,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形神结合到‘离形得似’的过程”⑱。对于作家来说,除了对外国各种表现手法的借鉴,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及生活本身的思考也是必不可少的。莫言在吸收异域艺术养分的基础上,对魔幻现实主义进行了民族化、中国化的改造,用他人之长开拓了自己的艺术领地和艺术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坛走出了一条创新的成功之路。

①⑩⑬ 严慧.论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小说[J].山东文学,2003,(11):69,65,64.

②莫言.两座灼热的高炉——加西亚·马尔克斯和福克纳[J].世界文学,1986,(03):3.

③④⑤⑮⑯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M].潘立民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1,11,17,40,42.

⑥⑱彭文忠.《百年孤独》与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的魔幻叙事[J].文史博览·理论,2006,(02):14,14.

⑦⑧⑨⑪⑫ 莫言.生死疲劳[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93,3,540,96,42.

⑭⑰ 杨晓莲.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魔幻”表现手法[J].渝西学院学报,2002,(01):51,51.

[1]徐葆耕,王中忱主编.外国文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孟繁华,程光炜.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曾利君.新时期文学魔幻写作的两大本土化策略[J].文学评论,2010,(02).

猜你喜欢

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魔幻
Cook School魔幻厨房
白煮蛋的魔幻变身
相信不可能
水上魔幻阵
加西亚·马尔克斯:一点点体面
比较文学视域下莫言小说独创性探索分析
魔幻现实主义与宫崎骏的动画电影
精彩的3D魔幻馆
马尔克斯曾阻止《百年孤独》被拍成电影
童话中的真实——重解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