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

2013-08-15朱卫兵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名作欣赏 2013年5期
关键词:外传喜剧葡萄

⊙朱卫兵[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作 者:朱卫兵,文学博士,东莞理工学院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中国现代文学。

近日,在网上淘到一本旧书,让我激动了好几天。

这本薄薄的小书就是王少燕著的《主任外传》,小32开本,不足100页,由新文艺出版社1957年6月出版。王少燕原名王肇湮,他原是四川成都一个有钱人家的阔少爷,就是现在所说的“富二代”。抗战初期,他自筹资金,联合四川的一些青年戏剧工作者,组成“四川旅外剧人抗敌演剧队”。这个演剧队从成都出发,一路宣传抗日,最后投奔了延安。之后改建为青年艺术剧院,也就是现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前身,曾经集体创作并演出了轰动一时的四川方言喜剧《抓壮丁》。

唯独王少燕这位队长留在了成都。后来他去过朝鲜前线,回国后在青年艺术剧院工作。在建国初期火热的政治气氛中,他公开宣称一辈子不申请加入共产党,只做共产党的好朋友,做一个爱国民主人士。这是他慎重思考后的严肃选择,是他的自由精神的独特表现。

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王少燕锋芒毕露,开始展现他在喜剧创作方面的才华。在这本《主任外传》当中,就收入了他当时创作的四个政治讽刺独幕剧,这几个戏的主角都是“陈主任”,这是王少燕精心塑造的一个“官人”形象。

《春光明媚》里的陈主任是一个专横刻板的教条主义者。他“一天到晚谈思想教育,从不关心大家的生活”。单位职工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来到郊外公园游玩,陈主任却不厌其烦地大谈政治思想。一会儿找这个谈郊游的目的、生活的意义,一会儿找那个谈正确的恋爱观和在公园跳集体舞的不良影响,最后要求停止一切娱乐活动,就地集合听他做思想教育报告,甚至捏造局长指示,停止郊游,回去整顿思想。实际上,陈主任是用刻板的政治思想禁锢人们的多样化生活,僵化的政治和教条化的思想最终成为丑化政治和束缚思想的“意蒂牢结”,就像戏的结尾陈主任穿的那套“小的要命的衣服”。

《葡萄烂了》写的是不懂经济规律又不搞民主决策的某市供销总社陈主任的“拍脑袋”、“乱作为”。他想当然地“按照全市人口平均以每人一斤计算”而收购了大批葡萄,结果几十万斤葡萄从外地源源不断地运来,葡萄卖不掉而天气热,只能成批成批地烂掉。于是他忽而自作聪明地要求把葡萄卖给酒厂酿酒,忽而又突发奇想,通知全体职工拿着秤杆上街当“无证小贩”。他怕的不是暴殄天物,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而是“整得不好,这次非受严重批评,弄得威信扫地不可!”国有企业只对上级领导负责,计划经济难以适应市场的千变万化。哼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读着这部戏,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公费病人》中的陈主任则钻公费医疗的空子,贪图安逸,没病装病,赖在医院不肯离去,还大肆侵吞各种名贵药物和营养品。这个戏里讽刺了官员中的自私自利、只图安乐和享受的腐化堕落之徒,尽管在程度和技巧上与当今官员的贪污腐化相比是“小污见大污”,但其肆意侵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性质则是“五十步笑百步”。它让我们看到了当前社会贪腐横行、无官不贪的官场痼疾的萌芽状态,有利于人们对贪腐文化进行病理学分析。联想到如今十块钱可以治好的病却得花四五万块钱的新闻,恐怕王少燕的在天之灵也恨不得跃然而起,奋笔重写《公费病人》。其中“病人”的隐喻最耐人寻味,没病的装病,病入膏肓又硬说自己没病。现在的官场水太深,实在说不清。

《儿女情长》的情节更有戏剧性。听说母亲要从乡下进城来了,陈主任先是与妹妹陈股长争着能使母亲留在自己家里,目的不是为了尽孝而是想找个免费保姆。及至母亲到来,看到她已是满头白发、老态龙钟,又极力想将母亲推出门去,于是转而与妹妹互相推诿、讨价还价,最后得知母亲手上有一张千元钱的汇票,立刻又对母亲换了一副面孔。变色龙似的陈主任兄妹自私自利、见钱眼开、薄情寡义、丧尽天良,又让人们看到官人的道德沦丧、灵魂堕落并非自今日始。而官人们尽管戴N块表但仍然自我标榜“先进性”,因此成为社会的榜样和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现在社会变得“伦理无极限”、“道德无底线”其实并不奇怪。

王少燕还有一个未来得及收入集子里的独幕剧《墙》,写的是某机关的局长,为了所谓“安静、保密和安全”,竟然异想天开地要求在自己办公室的过道上筑起两堵“砖和水泥”的“墙”。最后“墙”是筑成了,群众进不来了,可是他也出不去了,跳楼不敢,只好呼喊求救。这个戏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造成喜剧效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喜剧创作中是绝无仅有的。看到如今各级党政机关越来越豪华的高楼,越来越森严的门禁,越来越凛然的官威,越来越自绝于人民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叹服王少燕五十多年前喜剧艺术的敏锐、犀利和深刻。

王少燕的喜剧才华刚刚开始绽放,就来了1957年的反右运动。陈主任这个人物立刻成了“丑化党的形象”的代表,这些剧本都成了“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毒草”,王少燕本人也成了“向党疯狂进攻”的典型,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熬过了二十二年难以想象的苦难生涯。粉碎“四人帮”以后,据说他的讽刺喜剧集《主任外传》又获重新出版,还是由丁聪装帧设计的,但我至今只看到陈白尘写的《〈主任外传〉代序》。

1995年12月,王少燕在北京病逝。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他的喜剧艺术就像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令人惊叹,又倏忽而逝。

猜你喜欢

外传喜剧葡萄
“初创”杯喜剧大赛
隋唐外传
隋唐外传(第三集)
隋唐外传(第二集)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