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港戏剧研究的重大突破——评《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

2013-08-15

扬子江评论 2013年4期
关键词:剧目资料戏剧

许 凌

由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董健、陆炜主编)是一部大型资料性工具书,该书的编纂历时十年,已经于2013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中国当代戏剧24000种(创作、改编的剧目,老戏、翻译剧不收),其中2340种写成了剧情提要(每篇不超过1500字)。其分量的厚重、其学术性和实用性是显而易见的。而该书中台港澳部分尤为一大亮点,其完成之艰难,其成绩之突出,实在是可圈可点,不可不撰文指点和述说。

以台湾戏剧研究为例。台湾戏剧的研究,受制于资料不足,在大陆不甚开展。大陆只出过一种剧本集《台湾剧作选》(林克欢编,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7年),仅收剧本十余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博士论文数篇,但都资料不足,有的只以阅读过几十种台湾剧本为基础。台湾方面的台湾戏剧史研究,专著虽有十多种,但也并无系统资料整理,提供资料最多的一种专著列有600种出版的剧本目录(其中部分是1945年以后出版的大陆剧本,重复出版的也计在数字之内)。而《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收录了1945年至2007年台湾创作的剧目3144种,其中写成剧情提要430篇。所以这是台湾研究界没有达到过,甚至也没有设想过的成绩。这一成绩的可圈可点之处,首先在于其艰难性。艰难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域阻隔造成获得资料尤其是剧本文本的困难,此不用多说。二是戏剧剧本的特殊性——这一点通常为一般文学研究者所忽略。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是供阅读的,因此印刷出版是正常的,油印、手抄、朗读形式的存在都是非常态的。剧本却是供上演的,因此油印、手抄以供剧团演出是正常的,只有确信有阅读价值,印出来有人买,才会出版。所以出版的剧本永远比演出的剧本少得多。台湾、香港、澳门剧本的发表都符合这个规律。大陆却是反常的。大陆的戏剧有一个官办的体制,各级、各地区都有戏剧刊物(或者综合性文艺刊物有固定的戏剧版面),这个刊物体系可以常年、大量发表剧本;各地区、各剧种为了种种目的也会大量出版剧本(单行本或剧本集),最多的年份(如1959年)达到过一年1500多种,数量远远超过剧作家的个人剧本集,所以大陆凡略显重要的剧本皆有书面发表。这种剧本发表的条件和状态在台港澳是不存在的。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编纂凡例采取了双重标准:大陆剧本只收有书面发表的(收了18000种),而台、港、澳的戏剧,书面发表的、仅有演出的兼收。而这就使得台港澳资料搜集更不容易了。

由于上述困难,如何完成台港澳部分一度成为《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编纂的难点。最终,该工作是用历史研究中的文献考证的办法完成的:因为在每一种研究台港澳戏剧的论著中,都会提到很多剧目,编纂者找到所有的相关论著,加以总汇和比较考证,资料搜集范围还扩展到传记、网上资料、演出说明书等,最终编制出出版和演出过的剧目的总目录。在历史研究或者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一条考证通常可以撰写一篇论文,算作一个学术成果。在当代文学研究中,资料的考证虽然相对容易,但一次考证数千剧目,工作量是极其浩大的,学术精神是可敬的。

有了总目录,还需要写作剧情提要,这就需要获得剧本的文本。由于总目录是通过阅读所有的既有研究书籍,再考证而形成的,哪些剧本有书面发表的文本行世,哪些剧本比较重要,就全都清楚。于是该书的编者就搜遍大陆的图书馆,再向台湾方面多渠道购买,有很多书甚至是通过台湾的书商到“文建会”(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的简称。2012年该机构已改为“文化部”)的仓库里挖出来的。在哪些剧目入选写作剧情提要的剧目的处理上,《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编者也采取了双重标准:大陆从严,台港澳从宽。实际上是台港澳的剧本凡能够获得文本的都尽量写作提要。所以台湾剧目收录3144种,写成剧本提要430篇;香港剧目收录1623种,写成提要159篇;澳门剧目收录454种,写成提要65篇。

《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台港澳部分的学术价值可归纳为几点:

1,资料的完整性。在收录的时段上,中国大陆地区的剧目以1949年10月-2000年12月为限,台港澳剧目的收录范围可以向前后延展。在这里,该书又一次表现出了双重标准。这样做看起来是打乱了体例,其实是为了更好的学术收获。因为《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是2003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同为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编纂,董健主编,收录1898-1949年中国创作的戏剧)的续篇,前书只收录了大陆戏剧,续篇有责任弥补未收台港澳剧目的缺失。在弥补时不宜硬行以1949年划界,相应地,向2000年后延伸也有益而无害,由此造成台港澳剧目资料的完整性。

2,工具书的实用性。台港澳剧目并不是打散,和大陆剧目混编在一起,而是全书的两大部分(总目录和剧情提要)都各自分为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四个部分,每部分再按照剧目出现时间先后排序,翻阅起来如浏览资料性的戏剧史。台港澳“总目录”中所载的资料较之大陆部分更为详细。按照体例,每一个剧目必须有四项信息:剧名、体裁、作者、出版或演出情况。在最后一项信息栏中,台港澳剧目具体到演出剧团、首演时间和地点;如果既有演出又有书面发表,两种信息均提供;有不同版本发表的,提供编者所见的所有版本的信息。

3,剧目展示的真实性。这主要体现在剧情提要中。从内容说,不论剧作的政治立场如何,用语如何,皆真实反映,且尽量体现原作的风格。从形式说,文稿保持原剧本的叙事顺序,不论剧本采用传统的分幕分场形式,还是采用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戏剧手法,形式自由、情节碎片化,都得到真实反映。

4,直接的学术进展效果。对于某些学科研究来说,完整性的资料建设就算得重大学术突破了,但我这里要说的是获得的直接学术效果。因为很多系统资料的获得就直接改变了该学科学术研究的面貌。其一:台湾戏剧研究从来重后期(1979年以来的实验戏剧)而轻前期(1945或1949至1979),把前期只看做写过一批“反共抗俄剧”的困顿时期,现在材料展示并非如此,台湾戏剧研究的格局从此就要改变了。其二:香港戏剧是上个世纪70年代才大力发展形成局面的,但大陆的学者对香港戏剧的面貌一般都没有概念。现在有了1623个剧目、159个剧本提要的展示,无概念的状况就此可以改变了(对于澳门戏剧,同样有此效果)。

总之,《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出版是台港澳戏剧研究的重大突破。这是值得重视的。

猜你喜欢

剧目资料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淘气包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