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语文教育理念的辨析

2013-08-12裴莉莉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谢灵运试题学会

裴莉莉

早在2005年的《读者》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中、日、美三国的高中历史试卷上针对同一历史事件出的是完全不同的考试题目。中国的试题是“《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签定于哪一年?”日本的题目是“假如中日双方重新开战,你认为日方有利的是什么?不利的是什么?你估计会在哪一年开战?为什么?”美国的试题是“你认为中日双方胜负的原因各是什么?假如美国干涉将会是什么局面?为什么?”中国试题考的是背功,考死记硬背的本事。美国、日本却考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主观性的回答。中国的试题是死的,美、日的试题是活的。我们考“是什么”,人家考“为什么”和“怎么办”。由此,文章作者尤其万分感慨美、日学生的答案,感慨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

前不久,中央台播放了杨振宁博士的谈话。有人说美国的基础教育松懈了,与中国相比远远落后了。美国总统的回答是:“基础教育是不是成功,不是看哪个国家中学生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有几个金奖,而是要看有几个人获得了诺贝尔发明奖。”所以说,不是命题形式问题,而是教育理念!

有感于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本人就语文教学中的误区谈谈一孔之见。

辨析这类问题和现象,有助于警示平时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引以为戒,并且思考教育教学的理念问题。

一、语文教学中的误区

(一)尤如文史考证,不必

在模拟练习、考试中,考的、练的并非名句、名段、名篇,而是文史类专业研究人员的文史考证。像孔乙己,“你知道吗?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

第一类,如:

1. “天道无为”出自《老子·七十七章》。

2. “于我心有戚戚焉”出自《孟子·梁蕙王上》。

3. “信而好古”原句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这类题目,出题人的考测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名言警句及书名,篇名,知道出处。事实上,第一句没必要要求学生记忆篇名“七十七章”不属重要作家代表作;第二句不属于名言警句类,只需能翻译大意;第三句会解释即可,重点掌握“信”及“古”的意思。即一些文言句的书名、篇名、原句不必记忆。

第二类,如选择:

1. 《滕王阁序》中写到的“谢家之宝树”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

2. 《庄暴见孟子》和《诌忌讽齐王纳谏》中提到的“齐王”分别指齐宣王和齐威王?

3. 清高宗(乾隆)诏定从《史记》到《明史》共24部纪传体史书为正史?

第1句的答案是晋、谢玄,这个人物根本不是学生应该记忆的文学常识内容。假如考“脚著谢公屐”知道是谢灵运却是必要的,因为诗人李白梦中游历天姥山,写到了谢灵运,而谢灵运是喜好游历的山水诗之鼻祖。考谢玄不是在考重要典故、名家名句,反而造成了学生头脑中本来不会有的人物混乱。

第2句出题者的用意是熟读课文,但应该熟悉的不是哪个王,“王”只不过是喻事明理的凭借罢了。该掌握的是委婉设喻,类比法,结论与主旨。这道题偏离了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3句,如果要求学生知道清乾隆对我国古代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工作,知道《康熙字典》、《四库全书》,知道清文字狱是有必要的,但语文考试要求学生去记忆辨识清高宗是不是乾隆,乾隆是不是清高宗,大可不必。

(二)时代性政治色彩的人物评价,不该

这类题目在鲁迅的文章中最多。从语文的角度而论,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对人和事进行正确分析的方法,文学上的分歧与政治立场、人生选择是两回事,让学生在考卷上的阅读理解也要区别选择“陈西滢”、“邵询美”有必要吗?

(三)避重就轻,务虚,不实

对于标点符号、查字典、病句、单复句这类题型,出题者的目的似乎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一般规律,学会正确运用,指导写作与阅读、欣赏,而是为了难倒师生。

“赵武灵是一个大大的英雄”这一“结论是怎样得出的”,答案为“推论”;“依据是什么?”答案是“古籍”。这种阅读理解的考法,既不是“筛选并提取有关信息”,也不是“重要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更不是写作方法、主旨的分析。这里是咬文嚼字,玩文字游戏。

模拟卷的内容、形式来源于正规的试卷,为此,我们不得不问、不思考,命题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教育教学的理念出了问题?而这个问题对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又起到了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而教师的教学又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什么样的指导作用呢?

二、对语文教学理念的思考

历年来,江苏省对口“单招”考卷的口语测试类题出得非常好。通过一个材料,设计几个人之间的对话。一方面,对话内容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现实,可以考察学生对社会、人生、理想、真、善、美、物质、精神等等的认识;另一方面,考察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不是会沟通,会不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通过这类题型的训练,教会学生怎样做和谐社会中的一份子,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自我尊重,懂得要有素养等。这类题,题面是语文的口语会话,实质又是教学生做人。实在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体现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实用性,同时也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

普通高中的语文,非口语的阅读理解等,可以像“单招”考卷的口语测试类题一样对学生进行训练。即,训练学生学习“怎么办”,懂得“为什么”。

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远教育,重点在推进“五会”教育,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能力是需要培养的,潜能是需要挖掘的,这与教育理念有着绝对的关联。

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是要求任课教师。多年前,大作家王蒙做当年的普通高考语文试卷不及格,并且分数还比较低,这件事曾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既然教学大纲没有错,只能是错在命题,是命题出现了理念性的错误。这种错误直接误导了对人的培养,使会考试的学生缺乏能力,有能力的学生不会考试,社会上出现了“第十名现象”,即考试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最终才是出色的人才,成功人士。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失误!

猜你喜欢

谢灵运试题学会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谢灵运:我的人设崩了
谢灵运“刚”所谓隐士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谢灵运堪称职场反面典型第一人
学会分享
爱攀岩的谢灵运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