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中教材编排结构比较初探

2013-08-12郑大伟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3年4期
关键词:结构文学价值

郑大伟

新课标以来,人教版语文教材成为各地主流的教材,其中优点自不必说,但是跟国外教材比较起来在结构以及理念方面还有借鉴的空间。这篇文章试图从中美教材结构设置的理念的差异角度运用比较法进行论述,以期给我们教材结构设置提供一些启示。

一、中美教材结构安排

我们的新课标必修教材的编排如下:

单元导读:体裁说明、体裁概说与学习重点、学法指导。课文呈现:包括课文和注解,作者简介与主题解读一般放在脚注里,往往只是一两个定性解释的句子。研讨练习;包括三大方面: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与理解,语言与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有关作者、作品的拓展延伸。

美国教材以编年体的形式,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将200多年的历史划分成六大时代主题——文明的交会,国家的诞生,国家的发展,分裂、和解与扩展,不满、觉醒与反抗和繁荣与保护。在每个主题下,编排了取材于特定时代的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文学代表意义的文章。阅读这本教材,学生沿着历史的路线来追踪民族发展的足迹、探索民族的未来、感受历史推动文学前进的足迹。这种按照时代的发展编排内容的方式,使学生沿着历史的经线学习教材,从而产生对国家文明、文化传承的认同感。

美国教材每个单元的课文结构都是一致的。下面列出一篇课文的结构,以课文《瓦尔登湖》节选为例:

阅读前

其一,阅读指导:梭罗介绍。

其二,背景知识:梭罗与墨西哥战争。

其三,文学与生活:联系你的经历。

1. 日志写作

2. 专题焦点

其四,文学聚焦。

风格

阅读 正文

阅读后

其五,问题指南。

1. 文学与生活

(1)读者反应

(2)主题焦点

2. 阅读理解

3. 思考

(1)解释

(2)应用

(3)扩展

4 . 文学聚焦

其六,作品积累。

1. 点子库

写作

(1)写给编辑的信

(2)报告

(3)比较和对比

项目

(1)今天的瓦尔登湖

(2)自然日志

微型文写作

(1)说服性文章

(2)写作技巧重点

(3)陈述一个原因

(5)写稿

(6)修改

以上是美国教材结构模式。

二、中美教材结构安排的启示

中美教材结构的差别主要在阅读前及阅读后。

阅读前,中国教材有单元导读,作者简介与作品出处,都极其简单,对作者的介绍已经简化到一句话,不能让学生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历程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的作者介绍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阅读理解作品几乎没有帮助。教材很少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明白作品的定位及其精神价值,这种对作品意义的理解,往往留给教师去猜测、琢磨。作为助读系统的一部分,几乎对文章的解读与感悟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帮助。这样的教材结构安排,就决定教师只能通过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解读文章,教师如何解读就决定学生如何学习这篇文章。

美国教材阅读前有三部分:第一会详尽的列出作者的生平与思想,第二这一时期社会类型结构背景,第三把阅读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并列出文章的主题及作品定位及精神价值供学生参考。美教注重科学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相比之下,我们的教材一般比较注重探讨文本价值,但缺少对教学价值的思考,缺乏对学法指导的研究。翻开我们的教材,“阅读前”几乎是一片空白。

阅读后,中国教材第一部分是文本的整体把握与理解,第二语言与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最后有关作者作品的拓展延伸。题目一般不超出5个题目。主要针对文本本身进行研究。题型难度梯度变化很小。而美国教材阅读后有问题指南、作品积累两大部分。

文学与生活。包括读者反应、主题聚焦等。“读者反应”是美国文学阅读教学的一贯要求,无论读完什么样的作品都要求读者进行“反应”。“主题聚焦”则是通过阅读,学生应该获得的主题认识,即从“社会批评”的角度来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部分与我们的教学所提倡的追寻意义、挖掘作品的宗旨不同,美国教材“阅读前”已把作品的意义向读者展示出来,很少让学生去追寻作品主旨,“阅读中”只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那些能够为大多数人所能理解的内容。问题的答案一般都很清晰。

思考练习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更注重学生的分析能力,阐述观点,以及学会用证据支持观点的能力的训练。

文学聚焦。美国教材根据所选课文类型不同,会在这一部分逐一介绍文学方面的术语,进行详尽的解释说明,并通过所选课文进行印证。

作品积累部分包括点子库,微型写作课。

点子库包括写作及项目,写作一般针对所选文章的特点,列出写作题目,这些题目都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需要联系在一起。

微型写作课包括写作文章类型,写作这类文章所需要的技巧指导,构思、写稿,修改。这部分是文学性强的写作的设置,跟上一部分实用性强写作分开,针对这部分写作在技巧指导部分会给出详尽的指导说明,在构思写稿部分学生会很明确知道写作这一类文章要注意的问题,修改部分进一步强化写作这类文章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三、中美教材结构安排给我们一些启示

针对教学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材,教师)逐一比对,找出中美教材设置的差异。

1. 学生主体地位的差异。从中国教材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接受者。阅读前的单元介绍是给教师准备的,没有阅读前对作者时代背景的介绍、主题提示,学生直接面对的是文本,如果没有教师讲解学生无从下手,而对文本没有统一的教学价值的定位,教学价值因教师的教学理解侧重点不同教授内容也就随之千变万化。这一点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的被动性。阅读后的练习设置主要是针对文本价值的探讨,需要对文本有很好的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才能解决,问题也是针对作品和作者的文学性很强的题目,出题角度与学生实际生活距离较远。如果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很难入题。这一方面也导致学生学习的被动性。阅读后的练习题目的类型给定,题目难度梯度性不强,学生很难顺着题目的易到难任务驱动来理解文本。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国教材的设置决定了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自由的掌控者主体,学生只能处于被动的接受者位置。

美国教材设置在阅读前的时代背景及作者介绍等是给学生减少阅读障碍设置的,主题聚焦是给学生明确的阅读指向,也给定了学生思考的方向。极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后的读者反应练习设置第一要义就是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在一起,从学生角度去联系生活,引起学生研究问题的动力。阅读理解,思考等练习设置梯度性很强,学生很容易从易到难逐一击破,而且这一部分也会联系现实问题激起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而在写作部分分为实用写作与文学写作,每一部分都会有明确的要求及翔实操作性强的写作技巧指导、构思、修改等。学生按照要求可以完成练习大部分的内容。那么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美国教材结构依据的是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

2. 教材价值定位的差异。中国教材追求的是文本价值,换一句话说是文本价就是文学价值为主及道德价值为辅的综合体。选择教材的要素是名家名篇,思想好,内容好等。教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文学性强,文本更多是体现的文学价值,强调学生在教材学习的基础方面是文学性的提高,不是注重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生活实用性提高。新课标教材,由于强调文学能力训练而忽略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教材对基础知识的介绍遮遮掩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每况愈下。人教版教材写作部分与阅读是分开的,而整个教材写作部分指教记叙文及议论文的写作,写作方法教材还是沿用老办法:重感悟轻方法,教师与学生在教材写作模块中无所适从,这个部分在教材中也就形同虚设,成为教材的装点门面的东西。

美国教材追求的是作品包含的生命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探求,通过教材他们把作品放到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放到国家的发展、文学时代的到来以及浪漫主义和先验主义的文学思潮等中去解读,从哲学思想与社会批评的角度解读它,因此抓住了作品的精神实质:探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通过语文教材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重视对学生理性、逻辑思维的训练,美教提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正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体现,其教材的选文也体现出这方面的特征。美国教材贯彻了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理念,在每一篇练习部分都设有写作要求,并且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及方法技巧指导。美国价值的定位主要在教学及学法方面,可以说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延伸,穷尽一切教材可能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帮助,这里学生发展的含义处于首位的是适应当前社会能力,健全的思考能力等。所以,中美在教材结构设置方面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教育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人为教材还是教材为人的问题。

3. 教师的价值定位。由于中国教材结构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主导地位,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地位,如有不然,教学活动就无法顺利进行。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许多教育专家已经认识到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不应该是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组织者及引导者的角色。许多视野开阔的教师也不断尝试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主体性的作用,在教学中做出很多尝试,但是受限于教材的编排,很多做法还是隔靴搔痒,治标不治本的体现。而美国教材就是为了学生主体性的要求的编排的,教材教学方向,主题、方法,技巧等在教材中已经明确化,教师在教学中就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还原了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结构文学价值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给”的价值
文学小说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