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东部山区林下产业开发模式的研究

2013-08-06张志杰陈艳

中国林副特产 2013年5期
关键词:刺五加林农山区

张志杰,陈艳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沈阳 110122)

辽宁东部山区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下产业是山区林农兴林致富的根本出路,是以短养长、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也是林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山区林农及科研院所一直在探索林下产业经营发展模式的命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山区林农信息不对称,技术能力差,诸多政策性营林法规限制和缺乏必要的引导与服务,导致经常盲目经营、盲目开发,投入多,产出少等现状。进入21世纪后,林下产业发展方兴未艾,特别是继中共中央关于《林业发展若干决定》出台和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后,从政策上和林地资源上为林农赢造了可操作的空间,林下产业发展也达到了空前热潮。由于辽东山区生态条件、土壤质地等条件及经营习惯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模式其营造密度、种类组合、配置方式均有差异,同时,同一种模式能够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经营,由此,所形成的投入产出比也存在较大差异。本课题本着森林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基本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激发林农脱贫致富热情的角度出发,创新林农林业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使辽东山区林业经济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进而编制出辽东山区普遍适用的林下产业经营模式,以供广大林农使用。

目前,辽东山区开发的林下产业模式约30余个,但各地通常使用的模式有较强的范围界定,同一模式,各地所采用的配置方式和初植密度及经营措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产出效益存在很大差距。现阶段林下产业模式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模式营建技术缺少规范标准,各行其是;市场供需情况不了解,单项产能增量过剩;林农技术能力差,缺少培训和指导平台;产业模式应用面不广,不能普遍致富。

1 产业模式编制

1.1 模式立地类型分类

林下产业模式实施是在一定空间位置上完成的,不同的立地类型,存在不同的生态指标;同一立地类型下因区域位置上差异,其温度、水分、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也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生态区域也存在不同立地类型。这些生态条件诸多差异,客观要求不同区域下的立地类型要编制出不同的产业模式与之相适应。所以在编制产业模式前首先对辽东山区区域进行立地类型分类,并制定不同分类等级,在不同分类等级下编制不同立地类型。

根据辽宁省《森林立地类型 经营类型表》和参考辽宁省《林业发展区划三级区总体方案》分类原理,按编制产业模式需要,共划分立地类型区3个,立地类型组4个,立地类型10个。

立地类型区:以辽宁省《立地类型表》立地类型小区为框架,在此框架下以地貌类型、主导土壤类型、年积温(≥10℃)、年降水量、主导植被类型、主导生态系统类型、森林面积增长潜力、经济林比重、林业发展主导方式、相对湿度为分异条件,确定各县(区)之间对上述指标的相似程度,依据相似程度确定立地类型区边际轮廓与各县区所处的类型区空间位置,再通过综合分析并以地域连接、地貌特征为条件最终确定立地类型区的空间范围。立地类型区是一个有相似特征的县(区)集合体。根据相似度和截取系数及综合分析确定3个立地类型区分别是:(1)哈达岭西部辽东北丘陵山地立地类型区;(2)龙岗山辽东山地立地类型区;(3)千山东坡多石质中低山立地类型区。(各类型区所属范围、生态特征、林下产业发展方向略)

立地类型组:在立地类型区框架下设定主导栽植体生长和与树种生物学特性联系密切的共性指标为立地类型组。立地类型组是承接立地类型区、标示立地类型所属性质和程度的中间控制指标。在同一立地类型区内,不同的立地类型组其环境条件有着显著差异,可解读出不同的环境指标;同一立地类型组在不同立地类型区控制下有着不同的生态意义。立地类型组在编制产业模式中对栽培种类起到限定和控制作用。通过主导因子筛选法确定以下因子为立地类型组:(1)沟谷立地类型组;(2)低山丘陵阳坡立地类型组;(3)低山丘陵阴坡立地类型组;(4)低山丘陵半阴半阳坡立地类型组。

立地类型:立地类型确定是在立地类型区所对应的立地类型组下,找出主要影响栽植体成活和生长速度的立地条件因子群,并通过模糊评判和方差变动分析的方法筛选出与栽植体成活和生长速度显著相关的立地条件因子。经计算,以相关性强弱依次排序为: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土壤种类、坡度级、水土保持程度等。按产业模式可操作性需要,组成10个立地类型,即:山谷、上腹厚层土、上腹中层土、上腹薄层土、中腹厚层土、中腹中层土、中腹薄层土、下腹厚层土、下腹中层土、中腹薄层土。对立地类型按三级编码分类,一级码标示所属立地类型区,二级码标示所属立地类型组,三级码标示所属立地类型。

1.2 产业模式编制

1.2.1 设置模式规范标准为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证幼苗健康生长,并可能产生超预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模式营建全过程实行技术规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找出因子群,(1)模式主体选择,(2)混交方式,(3)混交比例,(4)栽植方式,(5)空间配置方式,(6)初植密度,(7)栽植方法,(8)坑穴规格,(9)辅助措施,(10)幼抚管理,(11)种苗质量,(12)组织管理,(13)整地方式,(14)整地质量,(15)苗木放置时间,(16)营建季节,(17)光照强度,(18)坡向,(19)坡位,(20)土层厚度。然后对每项因子进行评判打分,以影响环节多少和影响目标程度进行加权打分,打分后进行同权计算,按一定截距,剔除截距以下和造林实施中不便操作的选项,经计算影响成活和生长目标的人为主观因素依次有:(1)整地标准,(2)抚育管理,(3)光照强度,(4)立地条件选择,(5)苗(种)木质量,(6)初植密度,(7)空间配置方式,(8)混交方式及混交比例,(9)辅助措施,(10)坑穴规格,(11)造林季节。并对以上11项设定不同级次标准内容。

1.2.2 产业模式命名及分类

产业模式命名采用二阶,二阶命名法规则为:第一阶标明栽培种名称,第二阶标明产品属性,如:红松果材兼营用林模式。

为便于使用本模式,以培植种和产品属性为分异,对模式进行了按阶分类,一个模式分为三阶,第一阶代码标定种植或养殖类别,第二阶代码标定主栽品种或组,第三阶代码标定同类模式排序。

1.2.3 产业模式成果

根据多年来林农认同度高,依托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可形成较高经济效益,并有效保护林地和林木资源的特征和宗旨。共编制了21个林下产业开发种植模式,详见下表。

2 结语

林下产业开发模式是依托森林资源,以收获非木质产品,培育林业经济增长点,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林农致富为目的。林下产业模式编制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符合森林资源立体开发利用的现代林业经营思想;林下产业模式推广为山区经济增长建立了新的平台,为以林养林、可持续经营和维护林业生态安全开辟新的路径。

辽东山区林下产业开发模式

[1] 袁堂明,朴文秀,王松志.刺五加的生物学特性、栽培与应用[J].养殖技术顾问,2012(1).

[2] 王德志,王新天,杨猛,等.刺五加繁殖及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2(2).

[3] 王金阁,孟宪清,王法武.刺五加生物特性及栽培要点[J].吉林农业,2012(1).

[4] 栾景贵,刘昕.刺五加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4).

[5] 李爽.刺五加林冠下栽培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11(1).

[6] 潘振远.林下种植刺五加[J].农民致富之友,2009(9).

猜你喜欢

刺五加林农山区
山西省发现刺五加种群分布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赤脚”——一个山区医生的行走(上)
《山区修梯田》
山区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刺五加无性繁殖优于有性繁殖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