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常见病如何合理用药(一)

2013-08-01常怡勇

中华养生保健 2013年7期
关键词:遗尿佝偻病口疮

常怡勇

如今,大部分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真可谓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旦孩子生了病,家长会不惜花费重金,给孩子买来各种各样的药物,让孩子服用。这样做法常常事与愿违。给孩子选药不在贵贱,关键是要安全、有效,而且价格便宜。许多新药尽管价格不低,由于使用时间有限,有些不良反应尚没有得到充分暴露,其安全性远不及老药或中成药。如何给孩子选用安全、有效、价廉的药物这里确有不少学问和窍门。

小儿常见病

的合理选药

1.百日咳

百日咳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由百日咳杆菌所传染的。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鸡鸣样吸气声为主要特征。如果治疗不当,常可并发肺炎、脑病等。另外,百日咳病程长,可持续2~3个月以上,所以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大。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百日咳应及早进行治疗。

对于百日咳患儿应及早选用抗生素,以清除鼻咽部的百日咳杆菌。如红霉素每日每公斤体重50~100毫克,分2次肌内注射;也可酌情使用复方新诺明或增效联磺片,每次半片,日服2次。以上抗生素应连续应用7~10天。

据法国医学杂志报道,对于痉挛性咳嗽,用其它药物不能控制时,可使用维生素K1,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其机理虽然尚不清楚,但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用法是:小于一岁的孩子每日肌内注射10~20毫克;大于一岁者,每日肌内注射20~50毫克。

对于病情重的患儿,可使用高价“百日咳免疫球蛋白”肌内注射,每次1毫升,隔日一次,连续用3次。

中成药治疗百日咳也有一定疗效,如百咳灵,每岁每次服一片,每日服2~3次,温开水送服;鹭鸶咳丸,每次一丸(1.5克),日服2次,用梨汤或温开水送服。临床实践表明,鹭鸶咳丸对百日咳的初期、中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此外尚可选用儿童清肺口服液(丸),每丸重3克,10岁以下的小儿,每次服2丸,6岁以下,每次服一丸,3岁以下,每次服半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2.小儿口疮

小儿口疮一般不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而是由于消化不良、便秘或肠道有蛔虫、胃内有热等引起;睡眠不足、突然改变生活规律、精神受刺激等因素也是引起口疮的诱因。所以选药要针对以上导致口疮的原因,不能盲目选用抗生素治疗。如果应用抗生素治疗,不但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而且还会破坏正常肠道菌群而发生”二重感染”,使病情加重。所以长口疮后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是有害无益的。

导赤丹可以治疗小儿口疮。因为方中含有连翘、赤芍、花粉、元参、栀子、黄连、木通、滑石、黄芩、大黄。其中连翘、赤芍、花粉、元参能清火解毒、消肿止痛,栀子、黄连能清心胃之热,清上焦之火;木通、滑石利尿以清心与小肠之热;大黄清肺与大肠之滞热。全方均为清火泻热解毒之品,对小儿一切实热诸证都可应用。尤其对于因患热病后火毒不尽等原因引起的口疮,伴有口干,尿黄,大便干燥、身热、舌苔黄者实症,疗效很好。用法是每次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下的小儿酌情减量。

3.小儿感冒

感冒是小儿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较多,但如果使用不当,会事倍功半。

治疗小儿感冒一般不要急于退热。因为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既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菌,又有利于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但高热时(39℃以上)应在医生指导下退热。退热的最好办法是物理降温,如冷敷、酒精擦浴等。如物理方法不能使体温下降,可配合使用退热药。常用的退热药有:10%~20%安乃近滴鼻液,每次1~3滴;小儿退热栓,每次半粒到1粒,塞入肛门,一日不超过3次,退热后停用。不要使用APC(复方阿司匹林),因为APC有兴奋作用,而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疽。

另外,不要随便使用抗生素。因为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可适当选用抗病毒药物,如:三氮唑苷,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3次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板蓝根冲剂,每次半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双嘧达莫(潘生丁),1日2次,1次5~25毫克,口服。以上药物可酌情选用,效果比较可靠,副作用小。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合用抗生素: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经常患扁桃体炎;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类,辨证施治疗效可靠,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等。

4.小儿盗汗

盗汗是指睡熟后出汗,醒后汗止。盗汗分为两种,一种是属生理性的,一种属病理性的。在治疗时,首先应明确诊断,才能针对性的用药。

生理性盗汗是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调节功能也欠完整,所以当孩子睡熟后有时有出汗现象,但不伴有其它症状;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对此尚无需治疗,过段时间就会自愈。病理性盗汗,多见于结核病和佝偻病。如果病儿在出盗汗的同时还会伴有其它症状,如伴有低热、咳嗽时,可能是患了肺结核;伴有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怒、腹胀、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对此,应及时找医生诊治。

祖国医学认为盗汗多因表虚不固,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疗时应分清病因。表虚不固的特点是,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病儿神倦无力,面色少华,手、足欠温,舌质淡舌苔薄白。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如玉屏风散。用时周岁以内的小儿每次1克,日服2次,温开水调匀后喂服;2~4岁每次2~3克,日服2次;5岁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温开水调匀后服。玉屏风散中的黄芪能补气固表,白术健脾益气。两药合用气旺表实则汗止。方中的防风能走表祛风,而且还能协助黄芪益气御风,所以玉屏风散治疗因表虚不固引起盗汗、自汗有很好的疗效。

气阴虚弱的特点,以盗汗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较多,病儿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声无力,手足心热,睡觉不实,舌质淡舌苔少。治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如生脉散或生脉饮。用生脉饮时,周岁内的小儿每次服1/3瓶,日服2次,2~5岁每次服1/2瓶,日服2次。另外对于孩子出盗汗又查不出任何原因者,可用五倍子适量或五倍子加明矾共研成细粉,用温开水或醋调成糊状,敷于肚脐上,每日一次,据观察此法效果也很好。

5.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是一种因脾胃虚损所致全身虚弱性的疾病。特点是以长期形体消瘦、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头大、头发少干枯、颈细腹大、饮食异常、大便不调等为主。在用药治疗时,可根据病儿的病变特点进行辩证施治。临床上常将小儿疳积分为以下三型:

积滞伤脾:特点是病儿形体消瘦,体重不增,毛发稀,面色发黄,精神不振,多食善饥,腹胀便秘,烦躁。对此应选用具有和脾健胃,消积理脾作用中成药,如肥儿丸,每次服3克(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脾胃气虚]

特点是病儿面色萎黄,精神萎靡不振,头发枯焦,消瘦,发育障碍,消化不良,大便溏稀,四肢不温,爱哭睡眠不实。对此应选用具有益气健脾消积作用的中成药,如小儿健脾丸,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也可选用疳积散,每次1.5~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还可选用“参苓白术丸”,每次1.5~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虚型]

如果出现面色苍白,口渴唇干,头大颈细,头发枯黄,厌食,大便稀,哭声无力,睡着后睁着眼睛者,属于此型,对此型应选用具有补气养血健脾作用的中成药,如人参归脾丸,每次1.5~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6.小儿积滞的合理选药

小儿积滞是指内伤饮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所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导致发病的原因和病变特点不同,常分为以下两型:

乳食内积型其特点是病儿面黄肌瘦,烦躁爱哭,夜卧不安,食欲不振,或呕吐酸馊乳食,腹胀发硬,小便短黄,大便酸臭或溏薄,可伴有低热。对此,宜选用具有消食化滞,和胃止呕作用的中成药。发病初期用清胃保安丸,用法,每次3克(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对于病久的孩子可选用一捻金消积化滞,镇惊安神。用法是,每次0.6克,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1周内小儿酌情减量。

脾胃虚寒型其特点是病儿面色萎黄,困倦无力,睡眠不安,不思饮食,食后饱胀,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对此应选用具有健脾助运,消补兼施的中成药,如小儿健脾丸,每次3克(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的小儿酌情减量;一般可选用“肥儿散”每次一包,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的孩子,每次服半包,日服2次。

7.小儿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常发生于婴幼儿时期。治疗佝偻病的办法与预防基本相同,主要是让小儿多晒太阳,同时在医生指导下药用维生素D,一般每日口服5000~10000单位,对于中度和重度患儿的剂量为每日2万~4万单位,分2次口服,持续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重症或有腹泻的患儿可先用肌内注射的方法,以后再口服。对于重症患儿需要用大剂量维生素D,不宜用鱼肝油,因鱼肝油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在应用维生素D时,应同时口服钙片,每次0.5克,日服3次。也可用烤干的鸡蛋壳研成细粉后服用。

对于轻症的患儿,可用乌贼骨10克,龟板12克,茜草根6克,水煎后去渣,加入适量红糖,每日一剂3次口服。

在接受维生素D治病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观察病情,如患儿出现不吃奶、恶心呕吐、烦躁哭闹等现象,很可能是发生维生素D中毒。对此应尽快请医生诊治。

佝偻病的发生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在用维生素D治疗中,可给适量的钙,一般每日不超过0.5克。因为太多的用钙剂容易引起食欲不振,并影响肠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导致营养不良,反而会加重病情。对同时患有腹泻或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扁桃体腺炎,或其它急性传染病,以及患有肾脏疾病的小儿,过量的用钙容易导致酸中毒,病儿出现呼吸深而有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嗜睡、口唇发白或发紫,严重的可发生昏迷,抢救不及时,可危及孩子的生命。另外,在佝偻病的活动期间,病儿本身可伴有慢性酸中毒,使体液偏酸,即使过多的给钙,也不能沉积于骨骼。所以在治疗佝偻病时,要想使钙在人体内吸收,只有应用维生素D,否则不但治不了病,还容易导致其它疾病。

8.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大量红血球破坏,形成大量胆红素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还不健全,不能将胆红素很快排除,使血液中胆红素高于正常所至的黄疸。该病可用苯巴比妥治疗。使用苯巴比妥后,可以诱导肝细胞微粒体的药物代谢酶,使其代谢增加,而促进胆红素代谢,降低了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使黄疸消退。

对于新生儿黄疸应先查明病因。如果属于阻塞性黄疸,就不能使用这种药物治疗。用苯巴比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黄疸时,应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用药。方法:口服苯巴比妥,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3次,每隔8小时服一次;肌内注射,每日每公斤体重5毫克,分2次。在应用时,可先采取肌内注射,后改为口服给药的方法。在应用苯巴比妥治疗过程中,应反复检查血清胆红素的含量,如低于8%~10%毫克时,应考虑停药。经治疗后无效,可改用其它方法进行治疗。

9.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俗称尿床。特点是睡觉中小便自遗,醒后才知道,多见于3~12岁孩子。祖国医学认为遗尿是因下元虚寒或脾肺气虚等因素导致膀胱失约所致。西药治疗小儿遗尿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选用中成药治疗。使用中成药治疗小儿遗尿应分清病因,有针对性应用。

由于下元虚寒所致的遗尿,特点是睡中经常尿床,量多而且次数也多,伴有神疲乏力,面色苍白,肢凉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对此应选用具有温补肾阳、佐以固涩作用的中成药,如“菟丝子散”,每次6克,日服2副,温开水冲服。

由于脾肺气虚所致的遗尿,特点是睡中遗尿,量不多但次数多,并伴有神疲乏力,面色发黄,食欲不振,大便稀、自汗。对此应选用具有健脾益气,升阳固摄作用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加缩泉丸。用法是,每次用补中益气丸3~6克,加缩泉丸3~6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猜你喜欢

遗尿佝偻病口疮
骨密度检查对诊断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及作用
穴位贴敷配合食疗治疗对小儿遗尿症的影响
小儿遗尿用鸡肠
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小儿遗尿用鸡肠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例
黑豆水治口疮
大孩子还会得佝偻病吗
用开水泡苦瓜可治疗复发性口疮
小儿遗尿探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