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岂可“浪费”李庆明

2013-08-01蔡兴蓉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3年2期
关键词:浪费职场家长

岂可“浪费”李庆明

李庆明走了,而思考才刚刚开始。人民,尤其是人民中的优秀分子,理当负起以实际行动教育政府的责任。“疯子”、“狂人”、“另类校长”李庆明在深圳南山附属中学,以九年的时间,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固有的广大空间和无限可能性。

蔡兴蓉:60后,荆门人。从前国家教师,现在家庭教师。女性名男儿身;学理工教语文;先迷外国文学后读国内经典;热爱教书,不评职称;追求荣誉却绰号最多——最喜欢媒体奉送的“癫师”称号。一生追求自己可以认同的生活。

我们知道:体制总是滞后的。从这个前提出发,如下结论也就不言而喻:人民,尤其是人民中的优秀分子,理当负起以实际行动教育政府的责任。“疯子”、“狂人”、“另类校长”李庆明就负起了这个责任。他在深圳南山附属中学,以九年的时间,向人们展示了教育固有的广大空间和无限可能性。其价值之大,或许不亚于当年安徽小冈村“土地承包”的壮举。

但他还是走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离开央校(注:中央教科所和深圳南山教育局联合办的学校,简称‘央校’)让我泪流满面。”

这让我们再次看到职场经济的深刻弊端:职场经济也有竞争,但眼睛向上,只负责拥有更多资源的上级,因而不生产价值,只生产“负价值”,不像市场经济,做的相反。这种职场经济在教育界造成的恶果是:教育官员既是事业干部,又是公务员,而归根结底还是公务员。因此,当李庆明“泪流满面”,家长们“反应激烈”,许多学生“打算转学”的时候,李庆明还是走了。如果我们能像许多发达国家一样,以“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最终决定校长的去留,这种惨剧就绝不会发生。

李庆明走了,而思考才刚刚开始。

李庆明自己说,他在9年里做了三件事:做了一个田园梦,鞠了一个躬,做了一道加减法,即减负。这些说法,我们每个教育人不都耳熟能详吗?然而孔子有言“知而不行,非为真知”,李庆明是“真知”了的,因为他行动了。9年来,他行动得那样果绝,那样韧性,那样激情,以致在他人走楼空之后,依然给有心的教育人留下无尽的启示。

这里谈三点。

一、文化传承不能没有形式。孔子有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里的“立于礼”,意即没有恰当的形式(礼)就不能成立。李庆明9年来每天早晨站在学校门口,向每个前来上学的学生弯腰鞠躬,并要求学生向他还礼,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生态文化节”“民俗文化节”等许多务虚活动,皆系将文化有形化和“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努力。这种从根子上着手的做法,倘能大面积提倡并实施,中国传统人格中属信仰层面的精髓诸如“敬、恕、和、耻”就很可能得以禀承!

二、教改可借民众的支持。业内人都知道,应试教育(应该叫应试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偷懒的教学——老师的力气至少一半用在应付形式主义上,而将繁重课业转嫁给学生。教师心安理得地将矛盾推给体制和家长——但以李庆明的办学实践来看,我们对家长误读甚深。李庆明刚开始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或者说,恢复教育规律和教育常识的时候,许多家长也是不理解,不支持,但后来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大家积极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并不断出谋划策,不就证明了家长是乐于改变的吗?其实家长们对当今的教育忧虑最甚,当他们看到出路时,他们的真诚协助是教育家最大的安慰和后盾。

三、有爱就有办法。毫无疑问,李庆明的坚持和创造,莫不来自他热烈的心肠和历史使命感。我们惊讶地看到,一旦按教育规律——诸如“走在孩子的后面”“教育就是生活”等——办事,教育就神奇地呈现出开放系统和异彩纷呈的景象!这里插个例子:暑假期间,有个男生跳楼身亡,常规是“家丑不外扬,低调解决”,李庆明却一定要在学校举行一场悼念仪式,结果使在场的人们莫不泪眼朦胧,连那位当初提反对意见的教育局领导,也不停地在下面擦眼泪。这种生命教育和鞠躬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猜你喜欢

浪费职场家长
不浪费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浪费等于扔钱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