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2013-07-31孙志军杨学文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24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运动

孙志军,杨学文

(天津商业大学体卫部,天津30013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研究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孙志军,杨学文

(天津商业大学体卫部,天津30013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天津商业大学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三点到五点进行两个小时的课外体育锻炼的独特模式为出发点,对天津商业大学大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的规律及目的进行探讨研究,以期为我校及我国高校开展体育运动,增设体育设施,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

1 前言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有利于培养体育骨干和运动人才.

课外体育锻炼模式伴随高校发展而产生,许多高校正在逐步去探索、去开展,新模式的产生势必会带来一些问题,高校要发展,不但要有创新模式,还要有解决新模式带来问题的对策.学校类型、规模不同,在体育设施建设、体育课开展方面也必会存在一些差异,或许学校在体育建设方面欠缺、不能满足大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等方面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既会影响大学生德、智、体全面的发展,也会影响高校自身的未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就天津商业大学现行的课外体育锻炼模式为出发点,通过抽样调查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规律、目的动机、锻炼项目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得出学生对学校体育建设方面等的要求和需求以及课外体育锻炼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以期学校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建设设施或增设科目来适应学生需求,促进学校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天津商业大学在校学习的大一大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生总数317人(男生178人,女生139人).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调查、整理、分析.

2.2.1 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依据有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初拟调查问卷,听取专家(副教授以上)对研究对象的初拟调查问卷的意见和看法,对初拟调查问卷认真加以修改、定稿.

2.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形式,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17份,实际回收到有效问卷309份(男生172人,女生137人),有效率达到97.48%.

2.2.3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软件对统计到的301份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以此获得论文相关数据结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态度和认识

表1 大学生对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见(%)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目前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举措普遍表示认同.认为这一举措非常好的男生占52%,女生占39%,男生对待学校实行课外体育锻炼模式的认可度要高于女生.分析其原因,一是由于身体方面存在差异,男生身体素质先天优于女生,导致许多女生感觉自己运动能力差,不愿意去参加运动,怕在同学面前丢脸.二是性格方面的原因,男生性格普遍比较外向,而女生相对比较文静,或许这也是男武女文的观念所致吧.但是总体来说,大学生对高校实施课外体育锻炼模式还是比较赞同,这也说明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模式在高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符合广大学生的锻炼需求,高校可以通过开展课外体育锻炼完善学校建设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见表2,通过表2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主要为增强自身体质(男生占到91.02%,女生占到84.34%),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和获得一定的运动技能.说明了在校大学生对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比较明确的目的,参加运动的动机是健康的、积极的,符合了高等教育体制体育锻炼的要求.但是从另一角度来看,对于体育这样一门综合性学科来说,学生仅仅有热情还是不够的,没有充分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时必然会遇到一些困惑,达不到最佳的运动锻炼效果.通过调查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通过体育锻炼获得运动技能的目的不是很强烈,分析主要原因是因为大多数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理论、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不够,甚至根本不懂,导致学生在锻炼时乱打乱练,没有规范的动作,而且很容易出现运动损伤.

表2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目的(%)

学校可以从这方面再次加大力度,课外锻炼时间可以通过再多安排指导教师进行辅导,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动作表象,对自己的动作加以改正,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热情,让学生在运动中得到锻炼,也得到技能提高.

3.3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规律性

大学生课外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规律见表3,通过表3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大都集中一周两次,男生占79.07%,女生占60.58%;男生锻炼意识、参与度相对女生还是要高一些.虽然说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独立的时间增加,有计划地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活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调查中却发现,大多数学生每周锻炼次数虽有所体现,但是每周锻炼的时间总体还是比较少,能坚持每天在规定时间锻炼的同学比例太少,而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是比较凌乱,例如,每周有两次锻炼但却没有固定的时间安排,这周可能是周二、周五,下周可能成了周二、周三,这样不利于学生系统有效锻炼身体.分析原因,一是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制定系统的锻炼计划,在锻炼时间的安排上比较随意;二是很多学生普遍说课外锻炼时间和其他文化课上课时间冲突,导致每周锻炼时间不够或不好固定安排,这或许也是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存在的问题.学校是否从学生出发,尽量给学生留出课外锻炼的时间,学生锻炼时紧张的情绪得到释放,或许更能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表3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规律(%)

3.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见表4,通过表4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主要集中在室内项目,像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健身房、舞蹈房等项目;学生参加运动项目相对比较多的有三小球、游泳、健身、舞蹈.本应该非常火的网球项目,就因为是室外场地,所以导致参与的人数不是很多.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室内项目不受外界天气因素的干扰,容易开展进行;二是室外项目冬天太冷夏天太热,导致很多同学不愿意参与;三是一些集体项目不容易开展,比如足球、排球等项目.

表4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

通过数据还可以看出,高校体育项目学生的参与重心已从传统的三大球项目逐渐向小球项目转变;男生、女生在个别项目参与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例如舞蹈项目、健身项目及三大球项目.

学生参与锻炼项目的偏重,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个别项目在管理上的负担,造成锻炼秩序混乱,场地器材破坏严重,同时也给高校在场地场馆设施、数量、种类等建设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室内项目的资金投入,以确保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室外项目的锻炼,避免传统体育三大球项目冷化,引导学生对各个项目的全面参与、锻炼和学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高校课外体育锻炼模式在大学生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丰富业余生活、获得一定运动技能等方面提供了保障,但并不是得到全体学生的认可.

4.1.2 大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明确的、积极的、健康的目的,但由于缺少运动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导致动作规范度不高.

4.1.3 大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次数上相对比较固定,但由于缺少合理的锻炼计划和上课、锻炼时间冲突等原因,在锻炼时间的安排上比较随意,不固定.

4.1.4 大学生课外锻炼项目比较集中于室内项目,在个别运动项目参与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容易导致个别项目难以管理.

4.2 建议

4.2.1 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模式,进一步改善高校的体育设施;针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适当增设一些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课程;对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加大在场地、场馆设施上的建设投入,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外锻炼项目和场所.

4.2.2 针对学生锻炼随意性问题,适当增加辅导教师,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运动损伤,全程对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进行规范化指导,以达到更好的运动锻炼效果.

4.2.3 教师根据学生情况,组织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的、合理的课外锻炼计划,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体育锻炼;针对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偏重现象,及时给与纠正,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其他运动项目的锻炼,从而达到各个运动项目的全面发展.

〔1〕赵玉谦,马麟.河北省高职院校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7(4).

〔2〕章建成,张绍礼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体育科学,2012(11).

〔3〕罗炯,唐炎等.西南地区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妨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

〔4〕闫士展.对我国高校体育课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究[J].才智,2009(6).

G806

A

1673-260X(2013)12-0113-02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运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