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经典外交案例看英语模糊语的特点

2013-07-29向锋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模糊性基辛格外交

向锋

【摘 要】由于模糊语具有弥补精确语言不足的这些优势,其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其表现形式也颇为多样。恰当使用模糊语技巧的能力是构成说英语者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外交场合,模糊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模糊语;外交

模糊性是语言的客观属性,在特定的场合中,模糊语言较清晰语言所要表达的内容更丰富、具体,所体现的语用功能更全面。礼貌功能、得体功能、强调功能和提高语言表达效率是模糊语的主要功能。正确发挥这些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拓展模糊语言的使用空间,促进语言交际。正由于模糊语具有弥补精确语言不足的这些优势,其在英语语言的使用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其表现形式也颇为多样。恰当使用模糊语技巧的能力是构成说英语者其语言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 模糊语言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中值得特别重视。本文根据英语模糊语在使中的经典案例, 对英语模糊语的表现特点及语用功能进行分析。

一、英语模糊语具有很强的可推导性

语言的准确的要求并不等同于量的绝对精确,质的绝对固定。也就是说,话语的表层虽然是含糊的, 但通过推理, 我们仍能明白其深层的交际意图是明确的。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说在2003 年3 月18 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 台湾中天电视台记者问及温家宝总理对台湾的了解和认识, 温总理吟诵了于右任先生临终前的一首哀歌“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山苍苍, 野茫茫。山之上, 国有殇。”了解和认识的深浅, 本身是模糊的概念。温总理并没有直接而确切表达对台湾的认识, 但他用这首震撼中华民族的诗, 明确表达对台湾与祖国分离的痛心, 以及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这样强烈的情感正是通过语用含糊的表现力, 引导受众理解其深层的明确含意。此外, 语用含糊作为外交场合中的一种交际策略, 从受众这方来说。人们可以通过对信息解码, 推理出其深层含意, 而从发言人这方来说, 可达到省力的目的, 即语用含糊具有形式上的最少语言单位, 效果上的最大信息含量的特征。语用含糊能极力发挥自身的表现能力, 利用较少的言语, 表达最多的信息。这是有一定的思维基础的。因为语言的模糊性反映了思维的模糊性, 而模糊性是人类思维的共同特点, 基于这一人类共有的思维, 人们能透过少量的语言, 即思维的载体, 触及到更宽泛的思维空间。在记者招待会这种相当正式的言语活动中, 双方都确信对方恪守合作原则, 说话人之所以使用模糊用语, 违反合作原则, 事必有因。语用含糊具有很强的可推导性, 具有极大的张力, 使受众可依据自己的说话经验, 向少量的语言单位中补充进自己的经历、知识或情感, 吸收话语深层的信息, 按照各自的感受来理解。这样就冲破了文字的局限性, 拓宽了表达的外延, 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二、英语模糊语具有其灵活性

人们的书面语言表达,有时是事先准备经过思考的,但口头表达多数是在即兴的情况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模糊语言可以显示其灵活性,这一点在外交场合尤为突出,模糊语在外交语篇中能够体现发言人话语的谨慎性,真实性和得体性,从而起到维护国家形象,协调与媒体关系的作用。比如,美国人在2001的中美撞击事件中用“regret”代替“apologize”来表达所谓的歉意,引起中国人民的不满。2002年初,美国驻华大使雷德要求约见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就伊拉克问题进行沟通。雷德大使迟到了15分钟才匆匆赶到,他解释说:“有点小事来晚了,道歉(apologize)。”王副部长“安慰”说:“千万不能说道歉(apologize),美国人只会说抱歉(regret)。”regret 的模糊含义不言而喻,王副部长恰到好处的回敬给美国人,不满之处巧妙利用模糊语的灵活性这一特点充分表达了出来,但也不至于使得气氛过于尴尬。诸如此类的表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商务沟通中使用得也颇多,充分利用模糊语的灵活性这一特点可以使话语留有余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英语模糊语具有其生动性(模糊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英语模糊语不仅能作为一种思维交际工具,而且同样能产生审美价值,引起读者听众的审美快感。模糊语言的审美价值有时是借助于修辞手段,这样的例子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当然口语表达中模糊语言的运用同样能引起生动的效果。例如有关基辛格的一个幽默故事:一九七二年五月,在维也纳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纽约时报》记着马克斯。弗兰克尔向基辛格提出美苏会谈的“程序性问题”:“到时你是打算点点滴滴的公布呢还是来个倾盆大雨,成批的发表协定呢?从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讽刺《纽约时报》的基辛格回答:“我明白了,你看马克斯同他报纸一样多么公正呀,他要我们在倾盆大雨和点点滴滴之间选一个,所以无论我们怎么办总是坏透了。”他略微停顿了一下,一字一板地说:“我们打算点点滴滴地发表成批声明。”全场哄堂大笑。基辛格的回答用传统的形式逻辑观点和传统的语法观点都是难以解释通的,怎么又是“点点滴滴”又是“成批”呢,但用模糊语言理论却可以解释了。模糊语言学认为:某些语言表面上不合逻辑或不合语法,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收到表达效果的语言也应视作合理。基辛格的回答,即表示了中间性选择,又使语言具有了幽默感。可见妙言模糊语言能帮助人们从语言困境中摆脱出来,显示出机智和幽默,收到强烈的讽刺效果,还能表现出人们复杂的思想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语用含糊虽然表层是含糊的, 但是其交际意图在语言的深层是明确的。而且它能够运用形式上最少的语言单位, 引发受众的共鸣, 从而传达最多的信息, 这种感染力比精确语言更深刻, 也更强烈。因此, 语用含糊其本身并无好坏可言, 在外交场合适当运用, 比精确语言更能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正确理解含糊这种语言现象, 对于言语交际是很重要的, 同时又能促使我们对语言和交际本质的探索。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含糊现象, 可使我们正确对待语言中的不确定性, 只有了解了它的特征, 才能有助于我们对它的正确理解, 并恰当地运用到交际中来。

参考文献:

[1] 石安石. 模糊语义及其模糊度[ A] . 中国语言200 期纪念刊文集[ C] . 北京: 出版者不详, 1989.

[2] 伍铁平. 模糊语言学[ 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 何自然. 再论语用含糊[ J] . 外国语, 2000, ( 1) : 7.

[4] 贾中恒. 语用含糊[ A] . 大学英语语言教学与研究[ C]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5] 何自然. 语用学概论[ M] .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69.

[6]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 .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7] 王宏. 模糊语言及其应用[ J] . 外语教学, 2003, ( 3) : 33

[8] 熊学亮. 认知语用学概论[M] .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模糊性基辛格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基辛格的道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基辛格:这是白宫来的电话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模糊性词语在修辞中的运用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