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空中预警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3-07-29赵冬梅刘方正王茹意

科学时代·上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预警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赵冬梅 刘方正 王茹意

【摘 要】预警机作为一个新发展起来的特殊机种,其发展迄今已经历三代。各国先后研制了多种预警机。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空中预警机的发展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预警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预警机,是一种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装备。作为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迄今为止,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代。美国、前苏联、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研制了几十种预警机。

历次局部战争一再证明,预警机不仅已成为现代战场上信息传输的重要节点,而且在争夺战场制信息权的斗争中,其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对预警机开发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装现役预警机或研制新型预警机,以期在未来战场上抢占制信息的主动权。

1.俄罗斯第三代预警机发展概况

与美国比较,俄罗斯在发展第三代预警机方面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经费及技术等问题,其发展情况相对滞后于美国。

1.1 举步维艰的安-71预警机

继第一代的图-126与第二代的A-50之后,俄罗斯开始发展体型较小的第三代空中预警系统。安东诺夫设计局从1982年就开始实施在安-72双发短距离起降运输机基础之上的安-71预警机研制计划,北约称之为Madcap。

安-71的机身比安-72略长,发动机型号也有所差异。为了抵消增设电子设备后增加的重量,安-71另外在机身后段增加了l台RD-38A喷气发动机以增强推力。安-71配备的是维加设计局研制的Kvant雷达,配置的方式颇为特异,雷达的碟型天线罩置于垂尾顶端,机身的结构与气动布局也做了相应的修改。就乘载能力而言,该机总共可搭载6名工作人员。首架安-71的原型机已于1985年7月首飞,后来因电子设备耗电量过高,电磁相容性等问题而停止研发,仅制造了2架(或3架)原型机。其后还曾出现一种称为安-88的型号,采用机身两侧配备相位阵列雷达的配置,但也没有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安-71还发展了一种舰载型号(安-7lK)。该机原计划配备于“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上。为了能在狭小的航母甲板上起飞,安-71加装了5台助推火箭,但长23米、翼展32米、高9米的安-71K对65000吨的“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来说还是太大,因此,安-71型系列预警机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发展。

1.2 中途夭折的雅克-44预警机

由于先前进行的舰载预警机开发计划均告失败,加之美国在发展预警机方面已领先于前苏联,使得前苏联海军决定采用由雅克福列夫设计局推出的全新设计的雅克-44预警机,以填补其航母空中预警任务的空缺。雅克-44的外型与美制E-2C十分类似,二者均以双涡桨发动机为动力,机背上同样有冷却系统进气口,也同样载有5名机员,但前者机身尺寸与重量略大,机身上方装载了一具直径为7.3米的碟型天线旋罩,尾翼为H型。该机可在距航母300公里处滞空6.5小时。

前苏联原预定生产16架雅克-44,但由于缺乏经费,在俄罗斯航母建造计划遭到终止后,也使雅克-44连带中途夭折,于1993年取消了研发计划,所剩的是一木制全尺寸模型,但雅克福列夫设计局仍继续以雅克-44E的型号向国外推销该机。

1.3 担任主力的卡-31预警直升机

在俄罗斯第三代预警机的发展中,有一型另类的预警机——卡西莫夫的卡-31预警直升机,该机已成功进入现役。由于与英国同样面临缺乏大型航母的问题,前苏联海军汲取了英国在马岛战争的教训及其改装海王预警直升机成功的经验,于1985年要求卡西莫夫设计局发展类似的机种。该局于1987年在卡-27反潜直升机(北约代号Helix)加装雷达的预警直升机于并于当年试飞成功,后来发展为卡-29RLD雷达监测机,1992年曾在“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上进行测试,1995年正式命名为卡-31。

按计划,卡-31只是作为辅助Y雅克-44的机种,但在雅克-44开发计划取消后,卡-31一跃成为俄罗斯海上预警任务的主力。目前,已有多架卡-31在俄罗斯海军服役,印度也在1999年到2000年间订购了12架,首架卡-31已于2001年底交付使用。

1.4 A-50“支柱”(Mainstay)预警机

70年代末,苏联伊留申设计局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加装有下视能力的空中预警雷达,研制出A-50型预警机,作为图-126型预警机的后继机。该机于1984年研制成功,与前苏联的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一起组成90年代的空中防空体系。北约代号Mainstay“支柱”。

A-50可作为空中雷达、空中引导站和空中指挥所使用。据部分资料称A-50同时可跟踪50个空中目标,假如确实如此,那么比E-3的600个实在相差太远。与传统的地面雷达站相比,它除了可以清晰准确地显示目标信号、种类、距离之外,还可以以全景方式显示电子计算机的处理结果,以及己方飞机的综合情况,如机号、航向、高度、速度、剩余燃油等等。A-50预警机与各兵种协同演习的经验证明,它是非常有用的。海湾战争期间,前苏联空军飞行员曾驾驶A-50在黑海上空巡逻,监视毗临苏联领空的情况。此间,A-50对从土耳其境内机场起飞的大群美国歼击机、海上游戈的舰船都了如指掌,各种信息历历在目。当时A-50作为前苏空军的空中前哨,源源不断地将各种情报发回大本营。

西方国家的军事专家称,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苏联政府曾派遣了两架A-50预警机赴海湾监视战况、搜集情报。多国部队的监测显示:整个“沙漠盾牌”和“沙漠风暴”行动中,这2架A-50预警机自始至终逗留在海湾附近,它们不断地在苏联境内的黑海上空盘旋,监视着土耳其和伊拉克北部的所有多国部队的战机。苏联政府的说法是,这两架A-50预警机主要是为了监视美军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防止其落入苏联境内。但美国专家一直认为,这2架A-50曾指挥一架米格-25截击机击落了一架美国海军的F/A-18大黄蜂战斗机。国际知名的简氏防务集团在1995年中的时候还报道说,为民航建造的Be-976曾集中在茹科夫斯基试验中心,说明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还打算继续将A-50的计划进行到底。

2.未来预警机发展趋势

为了能够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获得战场主动权,俄罗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预警机的研发力度,新一代相控阵列雷达预警机——电子扫描相控阵天线雷达也呼之欲出。与传统的机械扫描旋置天线雷达相比,新一代预警机具有可靠性高,自适应、抗干扰能力强、扫描速度快、探测距离远、可同时执行多种任务等诸多优点。

对于战区信息网络来说,预警机作为一个中心节点有许多优势。首先,预警机本身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探测平台。探测范围比地面和舰艇雷达广,具有雷达探测和电子战功能,所以适合作为信息融合的中心节点。预警机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而且不受地形障碍影响,可以为战区内其它目标远距离传输战术信息。预警机机动能力强,可以伴随舰艇编队、机群和地面部队行动。预警机作为信息战中心节点。除了雷达探测能力以外,主要需要有精确导航定位能力、电子侦察能力、通信和数据链系统。

在未来战场上,随着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作为“空中指挥所”的预警机将在战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预警机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日本已成亚太地区预警机大国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金牌新兵预警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