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2013-07-25耿银东范萍耿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丹红稳定型心电图

耿银东范 萍耿 崇

(1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60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临床观察

耿银东1范 萍1耿 崇2

(1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 临颍县人民医院,河南 漯河 462600)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丹红注射液组患者较对照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心电图改变得到改善(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注射剂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 a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临床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具有进行性恶化趋势,极易发展成急性心肌梗死和缺血性猝死。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经组方、低温萃取、膜分离等精制而成的一种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活血化淤、通脉舒络之功效,本研究观察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入院确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4例,均符合第7版《内科学》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心绞痛分型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例通过检查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两组均常规给予硝酸酯、阿司匹林、倍他乐克、他汀类调脂药、ACEI,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每次3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 次/d静点,疗程为14d。在治疗期间及疗程结束后监测每日心绞痛发作频数、心电图变化、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心肌酶变化。

1.3 疗效判断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减少,心电图检查有改变;无效:心绞痛症状无缓解,心电图检查无改变。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2周后,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表1)。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效果比较,见表2。

2.2 副作用

治疗组:患者出现轻微头晕(3%);对照组出现恶心1例(3.1%);乏力、头疼2例(7.2%)。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血脂血糖、心肌酶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组无变态反应发生。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的临床状态,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 聚集,释放血小板因子,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伴血管痉挛,引起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两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例(%)]

心绞痛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范畴,认为疼痛是由于心气虚乏、运血无力,血脉不通、不通则痛,病理机制主要是心脉瘀阻,治疗原则主要以益气养阴,祛瘀化痰,通络散结。丹红注射液是以丹参、红花为主要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目前药理分析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酚酸、红花黄色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延缓动脉斑块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本研究通过对8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对照研究,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临床应用简单方便,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2-283.

[2] 赵大宇,王荣军,王艳英.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3):155.

R541.4

B

1671-8194(2013)24-0297-02

猜你喜欢

丹红稳定型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