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2013-07-25邓文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4期
关键词:心肺成功率人工

邓文启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廉江 524400)

自动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邓文启

(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廉江 524400)

目的 对ZOLL 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并比较其与人工心肺复苏的不同和优点。方法 将在院前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患者。对观察组患者使用ZOLL AutoPulse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复苏,而对照组则采用人工心肺复苏术来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复苏时间、呼吸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动脉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ZOLL 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在复苏患者心肺功能,提高复苏成功率以及减少复苏工作时间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

ZOLL 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人工心肺复苏;院前急救;效果比较

心肺复苏是针对呼吸或心脏骤停的患者实施的一种抢救措施,通过外力按压患者的胸部,形成胸外压来使心脏或肺部恢复正常跳动和呼吸功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虽然已经发展成熟,但由于这种方法达到患者脑部和心脏的血流较少,所以成功率比较低,即使复苏成功也可能对患者的大脑造成一定的损害,而运用胸外按压机则对患者的大脑、心脏等的损害较小。这种仪器比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的复苏成功率更高,且工作时间短。本文就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将自动复苏仪与人工心肺复苏术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进行院前急救中治疗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48~67岁,平均为(60.2±5.3)岁。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0.5±6.4)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60.1± 4.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跳呼吸骤停类型及原因上没有明显差别,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复苏方法[6]

观察组患者采用ZOLL AutoPulse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脏和肺部的复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徒手人工心肺复苏术来进行心脏和肺部复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

1.3 复苏效果评定[7]

对患者的血压、心电及脉搏氧饱和度等进行监测,在开始复苏的1h内,每5min对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及血压进行一次记录;复苏工作时间:在进行心肺复苏后到患者出现规律自主的窦性心律为止,且患者血压≥90/60mmHg,这个标准维持在30min以上。

1.4 统计方法[8]

将患者的复苏效果进行统计,然后用统计工具SPSS进行分析,其中P<0.05为显著差异。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和动脉压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苏成功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 论

心肺复苏术主要的复苏原理[9]在于,通过人力或仪器对胸腔的按压,使胸腔内的压力能够随着按压而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血流泵来代替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时为患者的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提供氧气和血液,促使患者心肺恢复正常身体功能。根据相关心肺复苏的标准显示[10],对患者实施心肺复苏能否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患者胸外按压的质量。但是传统的人工心肺复苏术对救助人员的身体消耗很大,一般救助人员无法提供长久、持续、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致使在按压一段时间后,对患者的胸外按压的质量会下降,从而影响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且人工心肺复苏术能够传送到患者心脏和大脑的血液很少,只能提供脑部正常所需要的供血量的40%,而流向心脏的血液也只有正常所需的20%,所以即使心肺复苏术成功了,患者的脑部也会因缺氧缺血时间过长而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留下后遗症、并发症等。

表1 两组患者的复苏效果对比

而借助专业的复苏仪器则可以为患者提供持久、高质量的胸外按压,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美国ZOLL公司最新研究的ZOLL AutoPulse[11]自动心肺复苏仪就能够为患者提供持久高效胸外按压,并且这种仪器所形成的压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患者整个胸部,使胸腔内的压力增大且均匀分布在胸腔各部,从而使提供给大脑和心脏的血流量增大,减轻缺氧缺血对患者大脑和心脏的伤害。另外,传统人工复苏术无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胸部外压,导致复苏效果不明显,或是按压的力度不到位,引发肋骨或胸股骨折等并发症[12]。而自动复苏仪则能够根据患者的重量和体型计算出最适合患者的按压时间和按压力度,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胸部按压,从而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并且减少了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将使用徒手人工心肺复苏和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自动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的观察组的复苏效果明显好于使用人工复苏术进行心肺复苏的对照组,观察组中30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都复苏成功,成功率达到了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说明使用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确能够大幅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且观察组患者没有一例出现骨折等并发症,也没有因缺氧缺血而导致脑损伤的出现,因此,自动心肺复苏仪值得在院前急救中进行推广。

[1] 宋珈.应用Thumper心肺复苏仪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25):5397-5398.

[2] 杨雪玉,梁隆斌.自动心肺复苏仪的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2, 41(28):2992-2994.

[3] 王原平,胡凤林,陈雪珍,等.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9,8(1):13-15.

[4] 李向云.Thumper1007型心肺复苏仪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5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21-4021.

[5] 李海娟,黄雪梅,莫景书.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139-139.

[6] 英义.2005年和2010年不同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6):112.

[7] 郑伟华,谢钢,杨伟东,等.自动体外除颤在院前抢救心脏骤停中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2,22(9):256.

[8] 江敏,吴卸仙.院前急救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7):53.

[9] 陈勇,白祥军.Autopulse无创自动心肺复苏系统在院前急救中的使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1,12(3):148.

[10] 张念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80例临床分析[A].江西省第七次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

[11] 张会文,李杰,刘巧玲,等.气管插管与口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1,16(5):132.

[12] 张国秀,谢小娟,王志峰,等.干预前后死亡疾病谱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9):228.

R605.97

B

1671-8194(2013)24-0136-02

猜你喜欢

心肺成功率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