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

2013-07-22彭慧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法计算机

彭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05)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研究

彭慧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湖南长沙410205)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与发展,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计算机教学与创新教育也逐步被人们重视.本文贯彻计算机教学与创新教育理念,根据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程序图,研究了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与相应的教学实践过程,最后将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到创新能力培养的高度,升华了研究意义.

计算机;教学方法;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1 创新教育理念与计算机教学研究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文件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而创新教育则是以培养学生创新人格为核心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思维与精神,来指导学生锻炼自身创新能力,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核心思想,可指导学生应用创新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计算机教学是以计算机为基本载体,综合计算机以及其他类型的学科知识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实践教育的一类学科.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迁移与渗透学科间的创新教育,可将课堂教学进行横向拓展,实现计算机的延伸教学,使学生们充分掌握并能应用计算机技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挖掘其隐在的创新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特点,从多个角度共同发挥作用来实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效率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创新教育的开展.

2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途径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不仅需要研究多种教学培养方法,更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流程体系,在循序渐进的计算机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方能保证达到预期教学目标.为了能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明确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程序结构,具体情形如图1所示[1].根据这一基本程序,可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逐步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加深加强,发展成为创新人才.

图1 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程序结构图

2.1 渗透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核心.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培植其创新人格的[2].

在信息网络时代的计算机教学,尤其在课堂教学中选用以导向型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作为指导,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协助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其参与教学探索,这样既有利于其确立科学学习态度,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更达到了“利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的优质效果.

2.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发展学生的现实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若教师过分主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会限制学生现实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为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现实创新能力,我们要通过研究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以及“项目驱动”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

2.2.1 “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先明确教学目标,进而在每个教学的关节点上设疑,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解决相应问题,此时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和充足的思考时间,以促进学生发展主观能动性.当学生通过“任务—思考—解决”的教学实践过程,并能够解决教师提出的任务与问题时,既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也增强了其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在创造性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启动他们的创造思维,并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进而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求真性与求同性,防止自己思维的绝对化和僵化.

2.2.2 问题教学法

在进行计算机创新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式导入形式,直接提出问题或在授课前重点说明学习内容,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2.3 讨论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是教师通过采用协作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并强调以学生团队学习为主,通过小组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相互启发并交流思维经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既可使学生能最高效地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与技能,也为其后续学习知识与能力拓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本施工方案在工期上节省了每道工序的超前管棚施工时间和吊罐出渣时开挖等待时间;在投资上节省了管棚钢管材料费,且减少了门机、吊罐、门机操作人员、人工开挖人员等的投入;在安全方面,减少了吊装设备、钢丝绳等危险源,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2.4 “项目驱动”教学法

“项目驱动法”教学法是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整的“项目”进而逐步深入并全面展开教学活动,通过探究和解决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既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的兴趣,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能力.

2.3 在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与调适能力

根据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贯穿于计算机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加入创新元素,促进学生创新与相应调适能力的发展.

2.3.1 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

学生们进行创新思考以及采取创新行为的前提和保障是其对新鲜教学知识的求知欲.学生的求知欲可使学生产生创新动力,并促使他们积极应用计算机教学课程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最终完美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

2.3.2 培养学生操作电脑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课程时,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尤其是电脑操作兴趣,更要将计算机教学变抽象为具象,将一系列枯燥单调的教学知识通过用计算机演示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牢牢吸引住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饱含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来,以促进其自主学习,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和吸收效果达到最佳,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潜力,以提升学习效率.然后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向他们传递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保证他们已经具有可靠的创新思维去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和解答.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且灵活地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先通过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教学过程中,再通过比赛竞争的方法让学生们进行良性竞争,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其通过努力完善自身的计算机各项能力,来提高自身计算机知识技能与水平,并激发出其主动性与求知欲,进而保证其创新思维的活跃性,进而深化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较劲又互相促进,实现双赢的教学方针[3].

2.3.4 改变教学方法,塑造学生创新思维模式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运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人们进行创新思维,既要运用逻辑思维也要运用非逻辑思维,因此需要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方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性发展.在学生具备基本的创新思维后,还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法释放学生的创造力.这里笔者推荐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间共同合作与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信息的多方向交流,使学生及时总结成果和经验,并有针对性巩固和强化计算机学习,这样既保证了学生进行计算机技能学习的创造力,也塑造其灵活、独特创新思维模式,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也就相应达成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总体目标.

2.3.5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

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始于积极思维与动手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在指导与启发学生学习的同时,深化教学内容并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创新的无限乐趣.这不仅能把其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经过长期的创新教育,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其动手能力,使其更加善于思考与创新;更方便教师在后续计算机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摸索、实践、总结与创新,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2.4 挖掘创造潜能,发展创新能力

潜在创新能力是一种是根据一个人所具有的能力倾向和人格特质,以及他的创新技能水平进行预测的内在能力.潜在创新能力的静态结构布局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倾向、科学知识和技能、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特质等方面的集合.

而计算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应用工具,仅凭一次笔试或上机考试来检验与判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好坏,显得过于草率,应该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依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依据实际教况学情采用以下三种评价模式:展示学生作品和开放式评价,对指定项目进行分组考核与评价,或分比例设置平时成绩加笔试成绩的综合评价等[4];而不只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只有通过强化学习过程评价,以发挥“教与学”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其既服务于教学中的“教”,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施因材施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促进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评价更客观、具体而全面.

最后学生的创新人格是综合了责任感、牺牲精神和各种创新属性等的进步的人生态度、肯定的自我意识、强烈的创新内在动机、创新性认知风格和高情感智慧.这些特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形成完整的理想的创新性人格,也即创新精神的核心所在.

结语: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并合理利用各项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推动我国计算机创新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1〕张幸刚.浅析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5):121-122.

〔2〕雷亮,李善君,王成敏,郭长金.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09(1):27-28.

〔3〕赵生清.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时代青年,2012(8):202-203.

〔4〕张丽娟,张倩.浅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12(11):240-240.

G641

A

1673-260X(2013)07-0230-02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教学法计算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