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性肺炎45例临床观察*

2013-07-13辉,陈

天津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甘汤麻杏石老年性

唐 辉,陈 娴

(1.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70;2.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010)

近年来,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加快,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加,尽管有许多强效、广谱的抗生素可以应用,但肺炎仍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最常见感染性疾病,给家庭及社会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同时,老年性肺炎的发病率大约是年轻人的10倍,大部分需住院治疗,其住院费占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全部医疗费用的60%,病死率平均为20%,较年轻人高3~5倍[1]。常规西医抗炎及对症治疗的疗效比较确切,而中医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解热、祛痰、镇咳等多种作用,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肺炎能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本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采用加味麻杏石甘汤辅助治疗老年性肺炎45例,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呼吸科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住院诊断为老年性肺炎的患者90例,西医诊断全部符合老年性肺炎标准[2]:年龄≥60岁,肺部Χ线检查有新的炎症侵润表现(如片状、斑片状侵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并伴有发热(腋窝体温>37.5℃);肺部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血常规化验结果显示:白细胞(WBC)计数或者中性粒细胞计数(GR)明显增高。所有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和发热等不适症状,并排除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以及肺水肿、肺栓塞和系统性疾病的肺部侵犯等。同时符合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标准:辨证为痰热壅肺型,主症为发热、咳嗽、胸闷、咯黄痰,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 20例,年龄 60~85岁,平均年龄(69.60±6.10)岁。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61~84岁,平均年龄(71.16±6.51)岁。全部患者于入院前48 h内均未接受任何抗生素治疗,且无合并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抗炎、止咳、化痰等西医治疗,抗生素选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公司生产,2.0 g/瓶,批号:国药准字H20033654)2.0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方药为:炙麻黄9 g,杏仁 10 g,黄芩 10 g,生石膏 18 g,金银花 10 g,鱼腥草 10 g,桑白皮 10 g,栀子 10 g,制半夏 10 g,生大黄6 g(后下),甘草6 g。由天津市南开医院中药煎药室煎制,水煎服,每次200 mL,每日2次,疗程均为10 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用XT-2000i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检测血常规,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检测C-反应蛋白(CRP),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症状、体征的变化。

1.4 疗效判定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拟定标准。痊愈:体温正常,症状和体征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示肺部炎症完全吸收。显效:体温正常,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胸片示肺部炎症大部吸收。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高于正常,胸片示肺部炎症有效吸收。无效:体温正常或高于正常,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胸片示肺部炎症未吸收。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例(%)

2.2 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开始改善时间比较 治疗组体温及咳嗽﹑咳痰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开始改善时间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the time about clinical symptoms,signs beginning to improve between two groups(±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开始改善时间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the time about clinical symptoms,signs beginning to improve between two groups(±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例数4545发热 咳嗽 咳痰2.04±0.74* 2.62±0.83* 2.60±0.72*2.71±0.69* 3.04±0.82* 3.13±0.73*

2.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WBC﹑GR﹑CRP的变化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炎性指标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炎性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 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腹泻1例,食欲不振2例;对照组出现食欲下降及恶心4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轻度升高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均不影响治疗,停药后上述症状消失。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WBC、GR、CRP的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WBC,GR,CRP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WBC、GR、CRP的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WBC,GR,CRP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WBC(10×109/L) GR(%) CRP(mg/L)治疗组 10.59±1.20 81.21±3.78 52.15±38.497.49±1.61*△ 70.70±5.27*△ 12.42±10.51*△对照组 10.68±1.76 79.66±6.52 45.17±30.538.53±1.97* 72.19±6.29* 20.06±22.87*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例数45454545

3 讨论

老年人由于抵抗力减退,常常是多种致病菌所致的混合感染,并且抗生素地广泛应用,使致病菌的基因发生改变而产生耐药菌,有的不仅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而且对不常用的新型抗生素也耐药[4]。因此,西医常规抗炎及对症治疗的疗效不佳。

麻杏石甘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身热咳喘,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以本方加减都能获得较好疗效。方中麻黄辛温宣肺定喘,石膏甘寒清解里热,两者配伍,清宣肺中郁热而定喘,其石膏用量大于麻黄是借石膏辛凉之性以制麻黄辛温发散之力,并使其转为辛凉清热。杏仁宣肺气而治咳喘,协同麻黄更增平喘之效,甘草和中缓急,泻热解毒。使全方具有清热、宣肺平喘的作用。本方中加用半夏,具有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急慢性炎症的症状[5]。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麻杏石甘汤对酵母致大鼠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壳的炎症有抗炎作用,对氨水致小鼠的咳嗽有镇咳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作用以及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6]。李诗梅[7]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回流液冷冻干燥粉状物对二氧化硫气体诱发的小鼠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同时,本方的通腑泻肺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低全身炎症因子[8-9],还可降低老年人胃肠功能衰竭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从而改善患者营养状态[10],从而利于患者恢复。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性肺炎,因邪热入里,热伤津液,化为痰热,痰热在里,肺失宣降,则出现咳嗽、咳痰、发热等症,属痰热壅肺证。而本方的治疗重点亦为清热、宣肺化痰。

本研究显示,在常规抗炎、止咳、化痰等治疗基础上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发热、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同时对相关炎性指标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由此可见,加味麻杏石甘汤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解热、祛痰、镇咳等作用,临床疗效显著。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性肺炎患者对抗生素长期应用的耐药性。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老年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 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69-177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协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12.

[4] 赛在金,廖纪南.老年人肺炎的病因与临床[J].中华老年人医学杂志,2004,23(10):758-760.

[5] 单靖珊,李军霞,江 平,等.复方半夏水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4):338-340.

[6] 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麻杏石甘汤药理研究[J].中国药业,2005,14(4):32-33.

[7] 李诗梅.用SO2气诱发小鼠咳嗽模型研究1-麻黄碱、苦杏仁甙和麻杏石甘汤的镇咳效果[J].中草药,1988,19(8):45.

[8] 刘恩顺,苏景深,孙增涛,等.通腑泻肺法对ALI/ARDS大鼠免疫炎症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1,28(2):97-100.

[9] 王 珏,李永强,张卫平,等.加味麻杏石甘汤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11,28(5):377-378.

[10] 刘学政,宋轶群.通腑泻肺方对重症肺炎患者胃肠道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0(3):144-145.

猜你喜欢

甘汤麻杏石老年性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都保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的疗效研究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抗疫良方麻杏石甘汤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苓桂术甘汤联合美托洛尔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麻杏石甘汤改善肺间质水肿、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改善休克脱证的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治老年性尿失禁
观察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性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作用
温和灸治疗老年性夜尿增多症50例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