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番茄酱加工业的发展与演进

2013-07-06周清杰王雪坤尹俊伟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中屯河番茄酱

周清杰, 王雪坤, 尹俊伟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48)

番茄酱加工业是我国农业产业化、国际化的一个代表.1999年以来,我国番茄酱以质优价廉风靡国际市场.2006年,新疆番茄种植面积达5.3万hm2,成全国之冠.2006年,全国共有番茄酱加工企业66家,中粮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粮屯河”)番茄酱产量名列全国第一、世界第二.其他主要生产企业有新疆中基(简称“新中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富源实业集团、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泰顺兴业(内蒙古)食品有限公司等.2006年,全国鲜番茄日处理能力为13.07万t,其中,“中粮屯河”是全国鲜番茄加工能力最大的企业,拥有17家工厂.2006年,该公司加工鲜番茄208万t,生产番茄酱28万t,占全国总量的48.3%.“新中基”加工鲜番茄146万t,生产番茄酱19.8万t,占全国总量的33.2%[1].两家龙头企业生产番茄酱的产量已经占到全国的70%以上,若加上新疆天业的加工量,新疆的番茄酱产量将达到全国的近80%.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以新疆地区为代表,借此来观察我国番茄酱产业的发展和演进.

2010年,我国的番茄酱产量已稳居世界第一.当年中国番茄酱出口总量达102.8万t,占世界总贸易量的35%,已经占据欧洲市场的70%.我国的番茄酱加工业成功建立了“国际市场 +公司 +农户(基地)”产业发展模式,在提高农业生产者经济效益的同时,把我国的特色资源转化成优势产业,大大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国内企业产能飞速扩张的大背景下,该产业既上演了企业的成功转型和迅速衰落,也演绎出寡头企业的残酷竞争和战略合作.目前,该产业仍处于整合之中,其中存在诸多变数都可能会影响到未来的竞争格局.本文将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结构-行为-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SCP)范式来研究该行业的发展历程.

1 我国番茄酱加工业的产业结构回顾

1.1 1999—2000年:“新疆屯河”一枝独秀

尽管番茄酱加工在新疆已有很长的历史,但是过去多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特色经济.新疆第一条番茄酱生产线于1984年建成,而真正把番茄酱做成技术含量高、品质优、附加值高的“红色产业”的是“新疆屯河”.

1999年,德隆入主“新疆屯河”(股票代码600737)后,开始着手推进由“灰色产业”(即水泥)向“红色产业”(番茄酱加工)的战略转型.“新疆屯河”投入2亿元资金,通过新建、扩建以及资产重组的方式,对新疆番茄酱企业进行全面整合,在新疆天山南北建成10家加工企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番茄酱生产企业.同年,新疆屯河的番茄制品收入为4 900万元,占其总收入的16%左右.据2000年该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显示,当年番茄酱销售收入达1.88亿元,出口创汇1 241万美元.从此,以该公司为龙头的中国番茄制品进军国际市场,打破了由美国、意大利两国番茄制造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在国际市场刮起一股中国“红色风暴”.2000年,“新疆屯河”还收购了具有20多年经营历史的美国番茄酱销售商——新瑞公司和意大利番茄酱销售商——甘多弗公司,进一步加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能力.

“新疆屯河”的成功转型引起了国内其他生产企业的密切关注.同处于新疆的“新中基”(股票代码000972)凭借大股东新疆建设兵团的独特优势开始挺进“红色产业”.2000年,“新中基”组建“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当年正式试产.

1.2 2001—2003年:双寡头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2001年,“新疆屯河”继续加大在“红色产业”的投入,并取得骄人业绩.当年,该企业出口番茄酱9.61万t,创汇4 003万美元.随着“新中基”、“新疆天业”(股票代码600075)等企业的跟进和不断壮大,新疆地区的“红色产业”基本成型.

该产业中的两个后来者——“新中基”和“新疆天业”同属于新疆建设兵团,这种得天独厚的关系资源优势有助于企业控制番茄的品种选择、种植面积、收购条件,保证原材料的供应;另一方面,它们依托兵团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国家农业和西部大开发双重政策的扶持,在贷款、税收、技术改造、产品出口等方面能够享有宽松的政策环境.上述有利条件使两家公司,特别是“新中基”在番茄酱产业中迅速崛起,成为“新疆屯河”的强劲竞争对手.2001年,“新中基”生产的番茄酱产量5.5万t全部销往欧美市场,当年该公司的生产能力已达到8.05万t,仅次于“新疆屯河”,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二,世界第五.“新疆天业”也紧随其后,当年番茄酱产品实现销售收入6 019万元,利润1 227万元.2002年,“新中基”生产能力已达到18万t,跻身世界前三名[2].

2003年,“新疆屯河”和“新中基”番茄酱产能分别达到36万t和32.5万t,稳居行业前两名.但从实际产量看,“新中基”已经开始取代“新疆屯河”,成为我国第一大番茄酱加工企业.由于番茄酱生产并非“新疆天业”的主业,且其7万t的产量与前两者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一阶段的番茄酱产业可称之为双寡头竞争格局.但行业的龙头在这一时期前后已经不同.2003年,“新疆屯河”因受到股东德隆系资金危机的影响,已凸现疲势,不得不在“双寡头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将行业龙头的位置让给有着特殊股东背景的“新中基”.

1.3 2004—2008年:“新中基”主导“红色帝国”

2003年后,随着德隆系资金黑洞的曝光,“新疆屯河”遭遇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3].2004年,已经变成“ST屯河”的新疆屯河集团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层开始考虑采取重大重组,帮助企业摆脱危机.当年6月,“新疆屯河”决定把公司优质资产番茄制品产业出售给“新中基”,但由于种种原因,转让并未成行.7月底,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屯河”签署合作协议,决定提供4亿元委托贷款;另一个伸出援助之手的是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决定向“新疆屯河”提供2亿元过桥贷款.

当“新疆屯河”陷入经营危机,龙头雄风不在时,“新中基”却蒸蒸日上,逐渐步入鼎盛时期.2004年3月,为获得国外成熟品牌和营销网络,“新中基”的控股子公司新疆中基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以700万欧元(合7 000多万人民币)购得法国普罗旺斯食品公司55%的股权,成为我国第一家控股国外公司的番茄酱加工企业.而普罗旺斯公司是法国一家以生产、销售番茄制品为主的食品公司,已有超过50年的历史,拥有14个知名注册商标及形象设计,其番茄制品在法国市场占有40%的份额,在整个欧洲地区有良好的商业信誉.普罗旺斯控股98%的Le Cabanon公司,2001年加工番茄15万t,占当年法国番茄制品总产量的50.33%;旗下两大品牌Le Cabanon和Masque Dor在法国市场享有盛誉.2005年10月,公司通过资本运作,由其新收购的子公司“天津中辰”完成了对普罗旺斯100%的控股.

“新中基”海外并购策略成功,大大提升其产能、品牌、国际营销网络等竞争实力.该公司在立足大包装番茄酱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去皮整番茄、番茄丁、小包装番茄酱以及番茄红素、番茄纤维、番茄籽精油等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2005年,“新中基”又在内蒙古投资办厂,形成了年产10万t的生产能力.当年,该公司番茄酱产量居全球第二,国内第一,其大包装番茄酱占欧洲市场份额的45%、占世界番茄酱交易量的18%,CHALKIS牌番茄制品得到了国际客商的广泛认可.“新疆屯河”和“新中基”的番茄酱生产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新疆屯河”与“新中基”番茄酱生产发展的历史对比Tab.1 Contrast to tomato ketchup outputs of Xinjiang Tunhe and Xin Zhongji

综上分析可知,随着屯河神话的淡去,我国红色产业的双寡头时代正逐步演变为“新中基”主导下的“红色帝国”时代.

1.4 2009 年至今:重回“屯河”时代

中粮集团为重组“新疆屯河”,以委托贷款的方式,为屯河提供4亿元专项基金用以收购番茄,从而解决了因德隆问题导致的新疆屯河经营危机.同时,中粮在入主屯河后第一时间用现金全额补偿原德隆系所拖欠农户的原料款,使得中粮与农户之间的信任危机得以缓解[4].另外,为加强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也为克服国内一些小规模番茄制品企业在生产期高价抢购原料,导致市场混乱的局面,“中粮屯河”从2008年7月实施原料战略转型,进入种植业.2009年,公司自种番茄占原料收购总量的22%,促使原料供应平稳,质量价格稳定.

根据“中粮屯河”2011年报,番茄制品营业收入占总收入的 38%,约为 18.94亿元,同比增长30.52%,但营业成本增长幅度约为39.96%,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速,造成毛利率比上年直接减少5.76%.其年报披露,毛利下降主要原因是番茄市场仍然表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销售价格有所下降;其次番茄原料、人力成本支出等持续攀升,造成番茄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经营风险加大.

与“中粮屯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中基”2011年度净利润巨亏约11.7亿元,较上年同期大降274.8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约9.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1.46%.由于巨额亏损,“新中基”每股净资产较上年同期大降84.97%,为每股0.43元.报告期内出现巨额亏损的原因,既有因为市场低迷且成本上升,产品销售不畅致使库存激增的因素,也是多年积聚困扰公司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所致.“新中基”长期以来对于外部市场过分依赖,而对国外市场需求波动对主营业务冲击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从2008年开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番茄酱却逆势而动,较2007年价格涨至400美元/t.在此背景下,国内番茄加工企业纷纷扩展产能,“新中基”也不甘落后.2008年11月10日,“新中基”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和新疆兵团共同出资10亿元,在新疆五家渠原有基础上扩建20万t的番茄酱生产线,年产能将达58万t,意味着“新中基”产量超过当时的中粮屯河,成为番茄酱行业第一.

随着“新中基”产能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资产负债率逐年提高.2008年至2010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9.98%,76.70%,75.28%.而到2011年其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98.39%.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在大股东中粮集团支持下,“中粮屯河”这两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其2009年年报显示,“中粮屯河”当年营业收入28.7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8亿元;而“新中基”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6.60亿元和598.7万元[5].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受前两年番茄增产,国际番茄酱市场供过于求的影响,番茄酱售价持续走低,“新中基”番茄酱产品盈利水平大幅下降.2010年上半年,国内番茄酱出口均价在750美元/t左右,同比降低近30%.“新中基”在近年来产能扩张后,财务负担激增,2010年上半年财务费用率上升2.45个百分点,升至14.56%,使公司期间费用率上升至28.18%.与此同时,“新中基”作为一家外向型企业,汇率风险对其影响更大.公司年报显示,在2008—2010年的3年间,新中基主营收入中来自于国外市场的比例分别为94.27%,96.89%,96.31%.对于“新中基”而言,人民币不断升值将意味着利润的不断压缩,这将加大新中基经营的风险.

2009年至今,面对国际番茄酱市场持续低迷、国内番茄酱产业无序竞争加剧、人民币持续升值、番茄酱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产品销售不畅库存增加、运营资金压力不断增大等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日益恶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中粮屯河”在改组之后顺应形势,重新崛起,重获行业龙头地位.而相比之下,“新中基”由于盲目扩张,导致其经营困难.

2 我国番茄酱产业发展与竞争分析

2.1 产业发展特点

我国番茄酱产业发展总体呈现以下特点:1)区域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尤其集中在新疆.2)产量持续增加,种植、加工和出口处于持续增长态势.3)产业水平整体提高,已拥有从事番茄酱加工全产业链的相关技术研究与服务的单位和人员,相应的包装、设备、科研等配套服务已经形成.4)番茄酱加工市场处于寡头竞争阶段,国内的生产加工主要集中在“中粮屯河”、“新疆中基”、“新疆天业”等企业.

由于番茄种植具有生长期长、收获时间集中等特点,所以,在番茄酱加工中,原料供应集中,生产季节性强(新疆番茄酱制品的加工期一般为每年7~10月).番茄属于易腐品,要求必须在采摘后的24小时内加工,因此,生产企业的加工能力必须很大,足以在短时期内消化收购的原材料.

番茄酱的生产特点导致3个结果:1)在资金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即企业在收购原材料前资金压力大,如果资金不足就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2)劳动力的使用也具有季节性特征,企业在非生产季节只需要少数的管理人员和技术维修工人,而生产期则必须雇用大量的临时性工人;3)企业的日处理能力越大,生产规模越大,但由此带来的机器设备的闲置现象也会越明显.

从产业链分工看,我国番茄酱加工业主要集中于大包装的原料级产品(即番茄原酱),产业链中增值最高的分装、销售以及衍生高端产品的加工大多都掌握在国外厂商的手中.

从产品的主要市场看,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番茄酱的消费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俄罗斯、日韩等国外市场.美国人均年消费番茄制品为18 kg,意大利为26 kg,亚洲发达的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大于3 kg,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1~3 kg,而我国大陆地区人均消费仅为0.2 kg.由于我国番茄酱加工业远离目标市场,不利于搜集最终消费者的偏好和意见,在培养市场忠诚度上有一定的劣势.另外,番茄酱的市场价格不但受到欧美等番茄主要生产国气候、农业政策的影响,而且还与相关国家汇率变动密切相关.因此,我国番茄酱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高,敏感因素也多,是一个高风险、多波动的产业.

2.2 企业竞争行为分析

从前文可知,我国番茄酱加工产业化历程很短,但发展迅速.其演进过程除折射出我国产品品质优良,具有很强竞争实力外,还有一个事实是,我国主要生产企业在市场开拓中大都采用了低价渗透策略.

在该产业崛起之初,由于国外的生产企业已经发展成熟,全球市场竞争格局业已形成,因此,“新疆屯河”在打造“红色产业”时采取的是低价渗透策略.促使企业做出如此决策的内因包括企业在技术、经验、品牌、营销网络以及国内企业与国际商家贸易谈判等方面的劣势,这些因素也是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相对不利位置的重要原因.在低价渗透策略的引导下,企业追求更大市场占有率目标将优于利润最大化目标.我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是主要番茄酱加工业能够采取低成本、低价格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因素还包括番茄在内的我国农产品市场价格偏低,以及这些企业在原料采购中的买方垄断等.

2001年后,当“新中基”、“新疆天业”等加入“红色产业”后,它们为争夺国际市场而展开的竞争,使国内产品出口的价格战更加激烈.从理论上讲,当我国的几家产业巨头产能和产量大幅度提高,并在国际番茄酱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后,有可能组成中国番茄酱产业的价格同盟,改善出口价格偏低的不利格局.然而,这种结果却并没有如期出现.

我们认为,我国番茄酱产业没有形成价格同盟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企业的体制和市场传统.从体制背景看,2004年以前,我国番茄酱产业的龙头“新疆屯河”是一家典型的民营企业,而该产业中的另外两家巨头——“新中基”和“新疆天业”则同为新疆建设兵团的控股企业,是典型国有企业性质.因此,行业老二与老三联手与行业龙头抗衡是自然而然的.不同的体制背景使该产业的领军企业在原材料、国际客户等方面的竞争加剧,无法形成一致对外的利益共同体.从市场传统看,改革开放以来,价格战一直是中国企业生产占领市场的不二法宝,这种低层次的竞争同样出现在外向型的“红色产业”中.我国番茄酱产业几家巨头争夺国外客户采取相互杀价,正是中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惯用的方式.

然而,番茄酱产业的这种低价渗透策略只能是权宜之计,虽有助于实现预期的市场战略目标,但也损害了中国产品的整体形象,削弱了在国际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同样不利于该产业的长远发展.另外,我国企业低价渗透策略还会给国际番茄酱市场带来一些不和谐成分.由于我国番茄酱产品的出口目的国非常集中(以欧洲市场为主),低价渗透策略会直接冲击这些国家的生产企业,以至引发对我国的反倾销报复.2000年,因我国低价产品大量涌入欧洲市场,美国亨氏欧洲集团公司在保加利亚的两个年加工能力3万t的番茄酱加工企业被迫关闭[6].事实上,欧洲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开始对中国番茄酱产品实施反倾销准备工作[7].

3 我国番茄酱产业的绩效分析

从整体看,我国番茄酱加工业属于发展迅速、经济效益较好的一个行业.除生产企业直接获得的经济效益外,番茄酱产业也对新疆地区乃至我国的外贸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近三年的番茄酱出口量就是例证.由于番茄酱属于典型农产品加工品,因此,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对我国其他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发展有很大借鉴意义.

我国番茄酱产业几年来基本维持了以“中粮屯河”与“新中基”交替领先的竞争格局.龙头企业是发展番茄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以横向兼并提高番茄企业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再通过纵向兼并,以较低成本进入上下游工序,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番茄生产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8].

目前我国的番茄酱加工业还处在迅速变化中.欧洲经济的不断低迷以及人民币的升值,都对该产业带来严重影响.预计当欧洲经济逐步走出危机,人民币稳定,我国番茄酱加工业还会迎来良好的机遇期.然而,该产业必须注意提升国际竞争力,改变在产业链国际分工的现有格局.番茄酱加工业需要着力打造中国的国际品牌,完成从初级产品供货商定位转换到产品深加工供货商和经销商定位,增加对增值幅度最高的产业链条的控制力.另外,优势企业之间还应该注意对上游农业生产者的利益保护,通过灵活的契约方式和组织形式来构建与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共同体,以减少原材料价格波动对原材料供给乃至番茄酱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 中国罐头工业协会.中国番茄产业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罐头工业协会,2007:3-5.

[2] 霍彬.中粮屯河和新中基的成功路径分析及启示[J].特区经济,2011(6):281.

[3] 李德林.德隆内幕[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50-55.

[4] 郑弘波.重组屯河——从德隆到中粮[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110-116.

[5] 马健.新中基亏损3亿怎翻本[J].农经,2010(11):66-67.

[6] 丁建刚.新疆“红色产业”应对“绿色壁垒”[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2-26(5).

[7] 祝金甫,周清杰.海外并购:我国“红色产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可行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6(10):56-58.

[8] 司明泊.新疆红色产业之——番茄产业发展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9(1):32.

猜你喜欢

新中屯河番茄酱
番茄酱哲学
凤凰涅槃,“新中”重生
“听话”的番茄酱
番茄酱简史
乌鲁木齐头屯河地区多药耐药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阜东斜坡带侏罗系头屯河组地震沉积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番茄酱吃多了好吗
水力筛网多重分沙装置在头屯河上的应用
准中4区块侏罗系头屯河组滩坝及风暴沉积特征